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深度关注 今日话题 安全法规
易安评论 工伤保险 下载中心

安全技术 安全评价 安全教育
安全管理 事故案例 安 全 月

职业健康 原创大赛 易安商城
生活安全 安全文艺 展会信息

首页 新闻 专题 标准 论坛 博客 问吧 《劳动保护》 《现代职业安全》 搜索
 
重视安全文化建设 提升职安健水平
——记第十八届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
作者:林静   文章来源:《劳动保护》杂志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17 16:24:28
 

第十八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0月20日在台北市召开

    金秋十月,正是宝岛台湾最美好的季节,尽管受到台风“鲶鱼”的侵袭,依然挡不住两岸四地关注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热情。2010年10月20—21日,台北市台大医院国际会议中心,第十八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召开。东道主台北中华安全卫生协会的热情和周到组织,化解了台风“鲶鱼”带来的不利影响。

  这次研讨会设立了10个主题,分别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与风险评估、职业安全卫生文化、建筑业安全卫生管理与技术、职业安全卫生训练与推广、机械设备安全、人因工程、职业病预防、职业健康服务及促进、服务业安全卫生、中小企业安全卫生。来自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从事职业安全健康或安全生产工作的专业人士在会前提交了60多份研究报告,包括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长张宝明、台湾中华安全卫生协会理事长戴基福、香港职安局主席李启明、澳门劳工局局长孙家雄、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院长徐国平在内的近200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50多名代表围绕本届会议主题进行了发言。

    安全文化促进安全发展

  安全文化近年来在世界各国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组织的安全文化建设标志着这个组织安全管理的层次和水平。

  澳门劳工事务局何坚忠代表局长孙家雄介绍了澳门的安全文化发展和构建策略。他说,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产业的企业机构对安全越来越关注,同时,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也随着时间而改变。从以往的改良技术设备、预防及改进人为失误,到进一步改善人员与技术设备间的互动,都有助于安全的提高。然而,相关措施对于提升整个安全管理的效果是有限的。自20世纪80年代首次出现“安全文化”一词,安全文化在许多国家逐渐受到重视。安全文化所影响的层面是相当全面和广泛的,不仅需要注意人员与技术的改善,更注重塑造人对安全的价值观,将安全信念融入日常工作中,促进安全的工作行为与工作态度的转化,以降低职业危害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回顾澳门安全文化建设经历的不同时期后,何坚忠介绍说,目前,澳门劳工事务局对业界的监督已由注重技术或硬件的改善转为安全文化的教育,而业界对安全管理亦由被动转为主动,并开始积极推动自我监管的职安健制度。企业管理层已经认识到安全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减少损失,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市场竞争优势,从而获取更大的利益。

  何坚忠举例介绍说,澳门的许多建筑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已经进入管理觉醒阶段,甚至有些企业步入持续改进阶段。他们认识到,纵使有了很好的安全管理制度,如果企业内没有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员工没有正确的安全观念和行为,再好的制度也是功亏一篑,无法有效推行。

  何坚忠总结澳门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认为,安全文化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立见成效的,安全文化的建设必须依靠政府、企业和职工三方的共同参与和合作才能得以有效推行。

  会上,来自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的佟瑞鹏博士提出了“安全氛围”的概念。他在进行安全社区建设的论述中,阐明了安全氛围诊断的重要作用。

  佟瑞鹏介绍说,安全氛围是指工人对于他们工作场所的安全的共同感知和信念,是安全文化的可测量特征,能够提前通过对安全文化的调查和测量反映并预测企业和行业整体的安全绩效水平。

  鉴于安全文化本身难以进行定量测量和评估,安全氛围是一个比安全文化更为具体、更为微观、可被测量的概念,可以看作安全文化当前的、表面的特性,与员工的态度和感受有关系。而安全氛围诊断方法对组织的不安全行为定位准确、预防事故效果明显,被称为“第三代安全理论”。

  在我国,安全社区建设已成为促进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国内在安全社区创建和评定过程中安全理念、安全促进项目、安全绩效分析、现场评定指标等环节主要通过专家的主观来定性的判定,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持、数据测量和实证研究,因此,采用安全氛围量化研究的工具,可以明确安全监督管理的实施与完善程度、安全组织的系统化水平、可能存在的事故风险、社区和居民行为的安全性、职工压力或工作胜任能力等社会属性。因此,通过对安全文化氛围的深入研究和运用,可以提升社区安全文化水平,进而影响到居民的安全行为和习惯,对于安全生产领域社区层面的事故预防和控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来自香港职业安全健康局的邓华胜总干事介绍了香港企业的“安全气候”的做法。为了评估香港企业和机构的安全文化水平,确保职业安全健康状况得到持续改进,香港职安局开发了“安全气候”调查软件。具体来说,安全气候是通过评估企业员工对于安全健康工作的具体看法,如企业管理层是否重视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员工对于工作安全行为的掌握,反映企业的安全文化水平,显示企业对安全工作的态度和价值观是否得到员工的认同。“安全气候”是完善企业的职安健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安全气候指数”调查主要包含7项内容:企业及管理层对安全的承诺和重视程度、为安全所提供的资源及其效益、冒险行为及对工作风险认知、对安全守则及程序的认知、对安全及健康事宜的认同及参与、安全态度及同事间的影响、安全推广及沟通。

  2009年,香港职安局对建造业、制造业等7大类行业进行了“安全气候指数”调查,探讨了影响不同行业“安全气候指数”的因素,以及应采取的职业安全健康改善措施,并根据各行业的特点,提出了改善安全文化状况的建议,着重加强了对“安全气候指数”较低的批发、零售、饮食及酒店业的安全推广和沟通工作,为这些行业重点提供安全宣传教育和顾问服务,推动企业重视安全工作。

    职业病防治成为当务之急

  职业病防治是两岸四地共同关注的话题。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长张宝明介绍说,中国的职业健康和职业危害形势较为突出和严峻,有超过2亿的劳动者面临以粉尘和高毒物品为主体的职业危害的威胁,每年仍有许多职工步入尘肺病的群体。职业危害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朝林主任具体介绍了中国职业病防治的形势,指出目前职业病危害不仅广泛分布在煤炭、冶金、化工、建筑等传统产业,在电脑、汽车制造、医药、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的30多种行业中也有出现。

  李朝林主任通过一系列事例和数字说明,传统职业危害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新的职业危害不断产生,新旧职业病危害叠加,其中尘肺病仍然是最严重的职业病。

  首都经贸大学副教授孟超提出了对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的建议。他认为,应加强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督体系,发挥检查认证体系的作用,进一步推进工伤保险工作,才能达到《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的预定目标。

  会上,台湾明志科技大学郑庆武、中华安全卫生协会黄建平、台湾劳工研究所徐雅媛分别就台湾建筑业重大职业灾害知识的推广应用、餐饮业职业卫生问题的研究、医疗保健服务业安全卫生现状研究发表了演讲,从不同层面介绍了台湾职业危害的防治工作。

    充分交流 共同发展

  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一年举办一届,由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香港职业安全健康局、香港职业安全卫生协会、澳门劳工事务局和台北中华安全卫生协会轮流主办。研讨会以繁荣学术、相互促进为主要目的,已成功地举办了十八届,并逐步成为在两岸四地职业安全健康领域极富影响力的交流平台,受到了两岸四地广大职业安全健康与安全生产专业人士的欢迎和重视。

  在宝岛台湾举办的第十八届研讨会上,作为东道主的台湾中华安全卫生协会理事长戴基福,将两岸四地的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进行了比较。他认为,各地的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重点不同。首先,香港、澳门是以服务业为主,在这些行业开展的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起步早,成熟经验较多,值得台湾学习借鉴。台湾则有很多制造业,相对比较危险;在做法上,跟大陆比起来,台湾的制度比较先进,管理机构很稳定,各项工作为劳工行政部门主管。而大陆这些年受到机构改革变化的影响,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管理部门变更较多,对工作会有一定影响。第二点差异是,台湾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有很多留美回来的专业人员,把台湾职业卫生的制度健全起来,所以,台湾职业卫生工作的框架很多是参考美国的,而且跟日本的联动也比较好,吸取了美国和日本的长处。三是安全管理的目标上,台湾一直采取的是“预防为主”的方针,比如在发生SARS之后,台湾马上采取各项预防措施,向全社会发放预防手册,而大陆一个时期以来的工作重点是出了事故怎么办;但是,大陆方面也有许多先进之处,比如大陆出版职业安全健康书刊方面,尤其是翻译的书籍出版很快,因为大陆人才比较多。

  对于今后两岸四地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交流,戴基福建议,由于安全工作较少涉及政治制度等因素,因此,对于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在安全卫生方面都有各自的标准的状况,可以加强交流,互相承认各自的标准,进而建立适合两岸四地的共同标准。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长张宝明对这次会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这次在台湾召开的研讨会有将近200人参加,是历年来人数最多的一次。研讨会对于两岸四地的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将起到促进作用。一方面,大家可以围绕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进行充分的研讨,互相学习和交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推进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另一方面,大陆的代表也可以结合我们当年的重点工作,与同行展开讨论,从中开拓思路,更新知识,推进大陆的职业安全健康工作。两岸四地的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专业人士聚集在一起,共享各自的先进理念,开展专题研讨,解决难点问题,可以为今后促进两岸共同发展、和平发展起到桥梁作用。

 

 

文章录入:瑞明    责任编辑:瑞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劳动保护》杂志社
    电话:010-84850376-922 传真:010-84854726 主站:www.esafety.cn京ICP备09026624号
    杂志:www.ldbh.com.cn 商城:www.esafetyshop.cn 安全月:www.anquanyue.cn 京ICP备06011321号
    友情提示:分辨率1024*768显示效果最佳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欧陆大厦B座9层《劳动保护》·易安网
    邮编: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