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深度关注 今日话题 安全法规
易安评论 工伤保险 下载中心

安全技术 安全评价 安全教育
安全管理 事故案例 安 全 月

职业健康 原创大赛 易安商城
生活安全 安全文艺 展会信息

首页 新闻 专题 标准 论坛 博客 问吧 《劳动保护》 《现代职业安全》 搜索
 
从服务企业到服务社会
记转型中的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
作者:余茂君   文章来源:《劳动保护》杂志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11 13:21:35
 

所长姚道华(右一)深入企业现场,检测职业危害因素  王天励摄

 

    十堰务工人员杨修勤,在中国机械工业第二建设工程公司从事电焊作业14年8个月。近年来,杨修勤出现了步行不稳、吐词不清等锰中毒职业病症状,尤其是手颤,“抖抖簌簌得厉害,看着很遭孽”。回忆起自己承办的这起职业病诊断案例时,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副所长姚惠琳十分心疼。

 

    杨修勤多次到医院检查,都没有结果。后来,杨修勤来到了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以下简称“职防所”)。职防所在找企业了解杨修勤的劳动从业史,并前往企业现场监测取证时,企业很不配合,找尽一切借口推托,但姚惠琳顶着压力,数次前往企业调查情况。

 

    2008年11月6日,职防所检查杨修勤尿锰含量达到8.4u g/L,诊断为职业性慢性中度锰中毒,这一鉴定结论为其依法获取工伤赔偿提供了法律依据,杨修勤临走时,拉着姚惠琳的手千恩万谢。

 

    姚惠琳是职防所的副所长,实际上,所里的所有人,都有着姚惠琳一样的职业情节。

 

    职防所所长姚道华介绍说,作为植根于东风公司的职防所,深受东风公司经营理念的浸润。所里的一切工作,都是力求“关怀每一个人”。

 

佩戴着耳塞等防护用品的产业工人正在进行生产

 

    把每一项职防工作都做精

 

    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是我国汽车机械行业领域职业病防治的先导者,它的前身是二汽职防所。1978年,为了促进共和国襁褓中的汽车工业的长远发展,保护汽车产业工人健康,二汽职防所在一个只有3人的小卫生检验室的基础上开始筹建。

 

    如今,32年过去了,二汽职防所已成长为一个集职业病预防、诊断、治疗、科研、教学、管理于一体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这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被东风卫生分局局长罗启华形容为“32年走了一条清晰的阳线”。

 

    作为植根于东风公司的职防所,如何关怀到东风公司的每一个人?所长姚道华介绍说,职防所的工作就是,针对东风公司各分厂的职业危害特点,把每一项职防工作都做精、做细、做实。

 

    东风公司车身厂是集团公司的一个骨干企业,拥有冲压、焊接、涂装、内饰装配4大生产工艺,职业危害因素中最突出的就是汽车机械行业中较典型的噪声和振动,职工最头痛的就是顽固的噪声。

 

    为了防治噪声,职防所专业人员没少费心思。该厂是国家三线建设的老厂,在那个“备战备荒”的年代,并没有过多地考虑到职业危害因素。现在如果用改造老厂房的办法来降低噪声,对它无疑是伤筋动骨。因此,技术人员首先想到的就是给工人佩戴耳塞。

 

    这一防治措施实施后不久,职防所技术人员就在跟踪服务中发现,厂里工人经常是双手油污,摘戴耳塞时不经意间就会把油污等细菌带进耳朵,很容易引发中耳炎,并且,职工反映耳塞隔声效果不很理想。为此,技术人员通过调研,又给厂里提出了改用防污染耳塞,部分危害严重岗位改戴耳罩的建议。车身厂安环部邹勤部长介绍说:“我们现在采用新型耳塞和耳罩以后,效果确实好多了。”

 

    除了个体防护,职防所技术人员还在厂里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上想办法。车身厂内饰车间原来使用的是风动工具,空压噪声很大,再加上时不时有空气软管磨损泄气,平添了很多噪声,后来,内饰车间在职防所指导下,改用了电动工具,从源头上控制了噪声源;焊接车间以前噪声也很大,职防所技术人员为此指导在所有产噪设备上安装了消声器,车间噪声有了很大改观;车身厂冲压车间噪声最大,职防所技术人员为此提出了个体防护和设备消声双管齐下的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员工听力。

 

    车身厂还有一个顽疾是振动。人如果长期处于振动之中,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新陈代谢等方面会发生病症,久而久之便会引起振动病。振动病是卫生部公布的14种职业病之一。为了防治振动危害,厂里根据职防技改方案,有些工艺采用了机器人处理。邹勤部长介绍说,职防所对东风公司的技术支持无时不在,“有时候一个电话,我们就可以及时沟通、解决问题”。

 

    如今,职防所对东风各分厂的生产特点了如指掌,做到这一点后,职防所依然没有满足。东风公司涵盖了汽车机械行业铸造、冲压、焊接、涂装、内饰、总装等各个生产工艺,职业危害因此分布比较广,为了吃透机械行业各种危害,职防所先后与北京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德国多特蒙德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科研交流与合作。职防所创新的《噪声作业工人血浆热应激蛋白70抗体与心脏功能异常的关系研究》《汽车生产工人肌肉骨骼疾患的流行病学研究》《工作场所空气中12种有机溶剂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测定方法》《铸造作业工人健康监护及其管理模式研究》等12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各种科研奖项。

 

    东风公司总部迁至武汉后,职防所又将服务延伸到了襄樊、武汉。2009年,职防所先后完成了武汉东风冲压模具有限公司、武汉汽缸垫有限公司的职业卫生日常检测评价工作,完成了东风富士汤姆森调温器有限公司整体搬迁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今年5月8日,东风日产总投资50亿元打造的“梦工厂”——花都第二工厂正式开工,职防所又跟踪服务到广东花都,完成了东风汽车公司企业信息化技术改造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顺利通过了湖北省职业卫生专家组评审验收。

 

为了防治噪声和震动对工人的危害,部分工艺用上了机器人

 

    服务十堰实现“三个覆盖”

 

    2006年元月5日,作为国家在职业卫生领域剥离企业社会服务功能的试点对象,职防所从东风公司整体移交到十堰市地方。

 

    换了“婆家”以后,路该怎么走?又如何关怀到社会上的每一个人?

 

    姚道华所长介绍说,东风分局和职防所提出了服务十堰,实现“三个覆盖”的目标:覆盖十堰所有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覆盖十堰所有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检验、覆盖十堰所有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人群。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实现“三个覆盖”,得先把底数摸清楚。2006—2007年,职防所下厂服务6359人次,下厂服务单位9961家,累计下厂服务392天,各职防人员几乎天天泡在企业一线,从企业的生产环境、劳动状况,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分布及接触人员,一一了解。

 

    这种扎实的工作作风为日后的职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副所长吴琨介绍说,2007年,十堰市一个汽车饰件厂发生职工群体中毒事件,辖区卫生监督部门前去调查,分析中毒原因时,调查人员将电话打到了职防所。职防所接电话的人员随口说出,这个饰件厂应用的是什么材料,它主要有哪些成分,这些材料加温到多少温度后会产生分解,产生哪些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对人体产生哪些毒害作用,应该怎样补救处理并进行技术防范……对企业的熟悉程度,尤其是专业的解决方案,让正在现场调查处理的辖区卫生监督人员钦佩不已。

划归地方后,每次回“娘家”检测,监测人员仍然是一丝不苟。邹勤部长为此评价职防所:“每次现场监测都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从来没有偷工减料”。看到监测人员在现场检测的认真劲儿,有些专业厂的老朋友就好意提出,“你们还真做呀,把去年的数据导出来不就行了吗!反正这些数据波动也不大,比划比划就行了!”面对老朋友的善意关照,吴琨反问:“你别说,3年以后这个数据你还信吗?”

 

    这种来自东风公司的 “精益”传统,体现着技术人员对职工健康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力求每一个检测数据都精确无误,力求每一项防范措施都能保护职工健康。2008年7月2日,所长姚道华带队前往丹江口市丹福钢厂检测,现场检测时,为了测得准确数据,检测人员把检测设备搬到了浇铸、锻压设备近旁,现场的高温甚至把检测设备的橡胶部件都烤化了,但检测人员却没有一个人退缩。“不这样,你是得不到一手材料的。没有一手材料,还谈什么保障职工健康?”吴琨反问道。

 

    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发生后,职防所来了很多人咨询和申请诊断。前几年在甘肃金矿打工的阮长仪,后来出现了疑似矽肺病症状,阮长仪到职防所咨询时也拿不出从业史证明。

 

    如何做到既符合法律程序,又维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职防所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采取了工友证明,给阮长仪做了检查,并为此专门挂号发函甘肃金矿,要求企业在15日内给劳动者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后来,这家公司一个多月过去了都没有回音。职防所根据阮长仪的实际病症,作出了“Ⅱ期矽肺”的鉴定结论。

 

    副所长姚惠琳介绍说,处理起这样的情况,主要就是“三分技术,七分政策”,尤其是要关怀每一个已经患病的生产工人。

 

    打造职防中心尚缺较大资金

 

    从2006年到2010年,5年的过渡期,职防所实现了艰难的转身。

2009年,职防所下基层服务225厂次,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下现场服务天数245天,全年有2/3的时间泡在基层一线;下厂服务999人次,全所48人平均每人下厂20.8次;职业卫生现场检测5 820点次,而全湖北省尚且不足2万点次……

 

    实现转身后,东风卫生分局和东风职防所又根据十堰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新的规划:在两三年内将目前的职防所打造成一个覆盖鄂豫渝陕的区域性职业病防治中心。

 

    这一宏伟愿景的实现,首先需要的是经费保障,而按照当初的试点方案,5年过渡期中东风公司的拨款在逐年递减,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才刚刚启动。2010年,十堰市政府开始接手向职防所拨款,“每人平均3万元的财政经费,包括工资和日常办公。”这笔钱在所长姚道华看来,就连维护职防所日常开支都有些捉襟见肘,更别说根据卫生部2007年制修订并公布实施的多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防所还有大量的检测、医疗、科研仪器及设备,需要及时补齐和更新。而因为仪器设备老化短缺,目前部分工作的开展只能望而却步。

 

    与经费短缺的现实困境相对应的是,移交十堰地方后,职防所这几年来承担的日常工作和社会责任却在不断地增加。

 

    移交十堰地方后,职防所业务范围骤然扩大,已由原来服务一个央企80多家分厂,变为现在服务地方6县1市380多家各类企业。由于技术服务人员严重短缺,职防所现在基本上是“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机器用”,罗启华介绍说。人员超负荷工作、节假日加班经常发生,所长姚道华为此也颇为心疼,而如果不这样做,每年就是对企业只进行一次检测都难以保证。

 

    副所长祁成指出,职业病防治属于社会公益事业,不仅没有经济效益,而且还负有较大的社会责任。姚惠琳感慨,像杨修勤那样的职业病诊断,职防所收取的所有费用仅仅是300元。“我们做的完全是社会责任,没有利益,甚至亏本。”但是,很多工作除了社会责任感之外,经费保障是必须的,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文章录入:瑞明    责任编辑:瑞明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劳动保护》杂志社
    电话:010-84850376-922 传真:010-84854726 主站:www.esafety.cn京ICP备09026624号
    杂志:www.ldbh.com.cn 商城:www.esafetyshop.cn 安全月:www.anquanyue.cn 京ICP备06011321号
    友情提示:分辨率1024*768显示效果最佳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欧陆大厦B座9层《劳动保护》·易安网
    邮编: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