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深度关注 今日话题 安全法规
易安评论 工伤保险 下载中心

安全技术 安全评价 安全教育
安全管理 事故案例 安 全 月

职业健康 原创大赛 易安商城
生活安全 安全文艺 展会信息

首页 新闻 专题 标准 论坛 博客 问吧 《劳动保护》 《现代职业安全》 搜索
 
职业危害控制措施的分类及层次
作者:中国安全…   文章来源:劳动保护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9 10:20:52
 

  2002年5月1日实施的《职业病防治法》,以及于2009年7月1日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的《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在生产经营单位加强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等方面,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因此,如何科学选取职业危害控制措施,是企业安技部门在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作为“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08JBKY)”的研究成果,希望能为广大企业安技人员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常见的职业危害控制措施

    对不同的职业危害因素来说,其对应的控制措施有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工程技术措施。下面分别以我国作业场所常见的生产性粉尘、毒物、高温三类职业危害因素为例,介绍职业危害因素的主要技术性控制措施。

    生产性粉尘是最为普遍的职业危害因素,通常采用的控制措施包括: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装备,如使用遥控操纵、计算机控制、隔室监控等方法;湿式作业,通风除尘,有效降低粉尘浓度;密闭操作、抽风除尘,个体防护来避免作业人员接触粉尘。

    对作业场所有毒物质的防范与控制,则通常采用全面通风,工程控制与净化,密闭操作,个体防护等方式。

    作业场所高温包括自然环境的高温和工业环境的高温,高温危害的行业分布广泛,其控制措施包括厂房的合理设计、工艺流程的优化布局、加强通风、配备必要的制冷设备等。

    除以上技术性控制措施外,职业危害的控制还包括相关的管理措施,如危害因素的监测、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职业危害的宣传教育、设备的维修等。

  职业危害控制措施的分类

    通常的职业危害控制措施分类都是针对某一类危害因素进行的,实际上,从职业危害控制的宏观角度来看,任何一种控制措施,不管其针对何种危害因素,均是试图在作业人员接触和吸收职业危害因素的过程中设置某种障碍,从而降低职业危害风险。

    那么,根据控制措施对职业危害风险控制的实现方式,可以把职业危害控制措施分为4大类,如图1所示。

 

图1  职业危害控制措施的分类

  第1类控制措施是消除。即通过各种手段直接消除职业危害因素的产生源,如设备与物料的更新、使用无害物料代替有害物料、革新工艺流程、更换生产设备等方法均属于此类。这类控制措施旨在从根本上消除危害源,是最为直接和最为有效的方式。

  第2类控制措施是隔离。这类控制措施并不以消除危害因素为主要目的,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依然存在,但通过各种工程技术手段使得危害因素与人隔离,尽量消除或减少危害因素在作业环境暴露的可能性。以上提到的密闭化、自动化、通风及湿式作业、工艺改进等方法,均属此类。

  第3类控制措施是避免。主要通过切断作业人员与危害因素的接触途径来达到目的。具体方法是加强生产活动、操作流程的组织与管理,重视设备的维护。

  第4类控制措施是个体防护。即在作业人员的身体上建立一道屏障,使得职业危害因素无法进入人体内部产生健康危害。各类防尘、防毒口罩,隔绝式呼吸器、全身或局部防护服装,均是个体防护的重要工具。

  以上的分类方法既能涵盖所有的职业危害控制措施,同时也体现了职业危害控制与防护时的各种思路,可作为职业危害控制决策的重要参考。

职业危害控制措施的层次

  根据以上对职业危害控制措施的分类方法,考虑每类措施的理想的运行效果,可把职业危害的控制措施分为3个层次,从高到低分别为消除危害、减小危害、辅助控制,如图2所示。

  层次一:消除危害。该层次代表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控制措施,即通过彻底消除职业危害因素的产生源,使得作业场所不再存在职业危害因素,主要的措施包括工艺革新、有毒有害原料的替代、设备更新等手段。

  层次二:减小危害。这一层次主要包括以下4类措施:

  替代危险:用危害更小,更安全的物质或设备替代现有的危害物质与设备。

  改进设计:改进工厂、设备及生产工艺的设计,使得危害物质在作业场所的强度减小或使得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隔离危险:隔离产生危害因素的设备、物料等,使得作业人员与危害因素之间形成物理上的分离。

  工程手段:运用各种工程技术手段降低有毒有害因素在作业场所的暴露强度,降低职业危害风险。

  层次三:辅助控制。该层次即为职业危害控制的一些辅助性措施,主要分为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两大类。

  管理控制:通过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来提高职业安全水平,如做好设备的维护维修管理、职业安全的培训,开展职业安全生产实践活动等;利用完善的管理制度及有效措施的实施来避免职业危害的发生。

  个体防护:利用防护设备使得作业人员在生产中避免接触和吸收职业危害因素,常用的个体防护分为面部防护、呼吸道防护、肢体防护等。

  从以上层次分析来看,不同层次的措施有不同的控制效果,从层次一到层次三,其控制效果是逐渐降低的。对于企业来说,在选择职业危害控制策略时,应综合考虑自身的危害程度、控制成本及可操作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合理选择控制措施的层次及类别,以保证控制措施的高效、经济与可靠。

文章录入:蓝泽    责任编辑:蓝泽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劳动保护》杂志社 京ICP备06011321号
    电话:010-84850376-922 传真:010-84854726
    主站:www.esafety.cn 杂志:www.ldbh.com.cn 商城:www.esafetyshop.cn 安全月:www.anquanyue.cn
    友情提示:分辨率1024*768显示效果最佳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2号欧陆大厦B座9层《劳动保护》·易安网
    邮编:100029
    网站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