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负责,很多人失职,很多人……”一连用了数个“很多人”,6月22日上午11时,在安徽凤阳县宾馆二楼召开的“6·21”事故现场警示会上,滁州市委书记韩先聪“炮轰”在此次炸药爆炸事故中的失职失责人员。(中新网6月23日)
触目惊心的凤阳“6·21”炸药爆炸事故,已造成16人死亡、43人受伤。据悉,爆炸是由于晶鑫矿业有限公司非法储存五吨炸药所致。显然,对这样一起性质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及时启动问责机制,给公众一个合理的交待,是事故处理的重要环节。
因而,从这种意义上说,滁州市委书记“炮轰”“很多人”失职与不负责,应看作是掀起事故后问责风暴的开端。然而,仔细地思量这数个“很多人”,看似措词严厉、犀利,却总给人隔靴搔痒的感觉。问责会不会因“很多人”而流于形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人担忧。毕竟,法不责众的先例,现实中并不鲜见。
可以肯定地说,“6·21”爆炸事故暴露出的问题,不仅仅是企业本身存在着种种安全隐患。首先,5吨炸药从何而来?当地哪些部门有责任?其次,对企业的日常安全监管缺位,安监部门难脱其责。
第三,企业的直接主管部门同样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那么,对这明摆着的众多失职失责部门和当事人,市委书记为啥不一一直接点名严厉批评,而非要用“很多”这样的泛指来遮掩?
近年来,强硬的问责声频频见诸于报端,譬如“用铁的手腕”、“罚个倾家荡产”等等。可事实上,问责的“大棒”往往扬得高、落得轻,不痛不痒,有的官员甚至甲地出了问题乙地复出,问责异化为官员规避责任的“保护伞”,根本无法产生足够的威慑力。问责一旦“躲猫猫”,必然导致安全事故的频发和更多生命的消逝。
安全事故发生了,就当对职能部门缸边洗萝——一个一个地问责,而非笼而统之地用“很多人”来代替。而且,“很多人”究竟是哪些人,公众有知情权。如果连失职失责单位及责任人的名单都不公开,是问责还是庇护,只能让公众质疑。(中国青年报)
再问:“很多人”失职
“很多人不负责,很多人失职,很多人……”一连用了数个“很多人”,6月22日上午11时,安徽凤阳爆炸事故发生后,滁州市委书记韩先聪一连用了数个“很多人”斥责在此次炸药爆炸事故中的失职失责人员。
21日3时17分,位于凤阳县大庙镇境内的凤阳晶鑫矿业有限公司厂区内一存放在办公室内的炸药发生爆炸,造成16人死亡43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按照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人身理赔司法解释的规定,按上限确定赔付标准,赔偿费、丧葬费、精神抚慰费每位25万元,考虑到这些死难人员都是农民而且家庭困难,凤阳县政府又给予一定的救助费,每位5万元。每位死者家属共获得30万元补偿。部分遇难者遗体已经火化。目前,赔付费暂由县政府垫付。有关部门已经查封了晶鑫公司的所有资产账户,并对资产进行核查。
有关部门初步认定,爆炸事故是企业非法在办公楼内储存了5吨炸药所致,炸药是该公司借用凤阳县登宝矿业公司名义非法购买的。当地公安机关已以涉嫌非法储存爆炸物罪对事故企业晶鑫矿业公司法人代表曹培俊等4人予以刑事拘留。
《安徽商报》报道,22日上午,该市境内所有涉爆企业负责人、工业园区负责人、公安、国土、安监等200余人左右分乘多辆大巴,赶到爆炸现场实地观看爆炸后留下的废墟。随后,上述人员来到凤阳宾馆召开警示会。会上,滁州市委书记韩先聪压轴发言,他告诫在座的企业主们一定要引以为戒、遵纪守法,“钱堆成山,一次就完了,家破人亡! ”同时,他连续用了多个“很多人”斥责在此次惨痛事件中的监管不力、失职失责。 “很多人”究竟是哪些人?韩书记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很多人”就是待事件调查结束后应该承担责任的人,而他目前不便透露。(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