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3日起,吉林化纤厂近千人出现头晕恶心等“中毒”症状,与该厂邻近的生产苯胺的康乃尔化工厂被疑为祸因。
事情发生后,“中毒”者一直希望知晓“毒空气”真相,他们向媒体报料、到政府上访,但始终未能得到明确信息。这让他们更加猜疑和恐惧。他们不停在网上发帖。
直到20天后,此事被媒体披露。随后,卫生部专家组意见认为是“心因性疾病”,让“中毒”者难以接受,而国家安监总局对此事件前后矛盾的表述,使事件进一步升级。
目前,“中毒”者已大量出院,但在他们看来,真相仍是个谜。
治疗中的吉林化纤厂职工
像飘在雾里,看不透,也抓不住———李雯(化名)说,这种感觉与日俱增。
5月9日上午11点,她正在吉林化纤厂上班,突然晕倒,醒来已躺在医院。她说,晕倒前闻到了一股怪味。
工友说,医院都住满了。怀疑是隔壁的康乃尔化工厂排毒。康乃尔是今年4月初才投产的大型苯项目化工厂,生产苯胺。
人数陆续增加,达到近千人。
5月14日,卫生部专家组公布结论:“心因性反应。”
当晚,病房收到传单《心因性反应科普讲座》。李雯才明白“心因性反应”是指“心理作用引发的心理疾病”。
吉林市政府随即宣布,康乃尔没有泄漏。
自己得的是心病?李雯一直无法接受。
莫名“中毒”
职工间流传,康乃尔购买了当年发生爆炸的吉林石化的废弃装置。
李雯并不是第一个“中毒者”。
4月23日,吉林化纤厂开始有人出现不良反应。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无力,甚至有人倒地抽搐。类似医学上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
当天,吉林化纤厂向市环保局举报,怀疑是西侧的康乃尔化工厂在排毒。
康乃尔生产苯胺,其生产过程中有一个环节会产生一氧化碳。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苯胺爆炸导致8人死亡,松花江污染下游城市断水。化纤厂职工间一直流传,康乃尔公司购买了当年吉林石化废弃的苯胺装置。
吉林市环保局称,23日当晚即派出监测人员,对康乃尔周边进行了监测,未检出异常。
然而,化纤厂职工中毒反应的人数越来越多。
吉林市环保局称,从4月27日开始,对化纤厂每3小时监测一次空气。只有4月27日18点30分出现过一次瞬时值24.5mg/m3(一氧化碳达到12.5mg/m3时,即可引起人慢性中毒),其余时间均在国家允许范围内。
4月27日下午,吉林化纤集团向吉林市政府递交紧急报告,称4月23日,化纤集团腈纶厂员工闻到刺激性气味,下午17时30分至18时气味加重,部分员工头晕、恶心,次日早又有员工出现反应。
吉林市环保局提供的材料显示:“5月1日21:54至5月2日2:20,自动监测数据发生波动,小时均值分别为:13.5mg/m3、16.8mg/m3、17.9mg/m3、18.8mg/m3、8.4mg/m3,瞬时最高监测浓度为45.5mg/m3。”
但事发7天,当地政府未向社会公布此事,也未发出预警信息。
消息封锁20天
求助媒体未见报道,上访未果,他们大规模发帖,20天后得曝光。
中毒者不断增加,而政府又迟迟未公布相关信息。
化纤厂家属开始向当地媒体举报。
4月30日,吉林日报所属《城市晚报》发消息称,值班医生说,还没最终诊断,“现在只能说接触性反应,不能说是中毒”。吉林市环保局吴局长表示,已连续进行检测,主要检测一氧化碳,因风向不固定而不好监测,但没检测到一氧化碳超标。
这是“中毒”事件前期,当地媒体对此事件的唯一报道,之后再无下文。
有媒体称,他们得到了市有关部门不许报道的指示。
化纤厂职工又开始网上发帖,举报“中毒”事件。但帖子很快被删除。
5月7日,重症患者家属和化纤厂职工,集体到所在的经开区政府上访。无果。
“我们就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因此怀疑政府刻意隐瞒。
矛盾也随之激化。11时,化纤厂职工涌进附近火车站,阻断铁路两个多小时。
此事惊动吉林市委,警方出动方才平息。事后也未有媒体报道。
之后,化纤厂职工开始大规模网络发帖。
5月10日开始,各大网络论坛出现了此事件的详细信息,并有大量“中毒”图片。
同时,化纤厂职工建立了专门的博客,对此事件进行传播。
曝光吉林化纤“中毒”的帖子,又迅速被网民复制,以更迅猛的速度出现在更多网络论坛。
5月13日早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栏目,首先报道此事件。报道证实,仅5月12日当天就诊人数即达700多。
化工厂停产整顿
吉林市安监局称不是泄漏所致,是“生产排放出现的环境影响问题”。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后,全国媒体蜂拥而至吉林。
13日下午6点,吉林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事件情况。吉林市卫生、环保、安监部门到会说明。
吉林市卫生局通报称,至13日9时,累计入院治疗161人,其中已出院11人。
吉林市安监局认为,此次现象不是泄漏所致,不属安全生产事故,“属于生产排放出现的环境影响问题。”
会上通报称,4月30日上午,吉林市政府领导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确定由经开区、环保、安监、有关专家和康乃尔公司共同认真研究改善排放的具体措施,“确保不再出现类似问题。”整改方案是增加放空高度,将康乃尔的排放烟囱高度由22米增高至45米。
同时,4月30日,吉林市政府已要求康乃尔化工停产整顿。
受质疑的专家结论
“心因性反应”的结论公布后,网上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
13日下午,李雯所在的病房,来了七八个人问了症状,说是北京来的专家。
随着专家的到来,李雯觉得已看到了真相的影子。
5月14日下午,卫生部专家组公布结论,排除了化学中毒,认为是“心因性反应”。
据新华社、央视等媒体报道,5月10日,卫生部疾控中心专家与吉林省、吉林市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了几天的工作,最终得出此意见。
发布会后,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职业病研究中心主任赵金垣接受采访。
赵金垣称,化纤厂职工“头疼”、“恶心”等症状,都属一般性症状,无法给诊断提供可靠线索。很多人说闻到味道,但每个人闻到的不一样,有的说是淡淡香味,有的说是辣味,有的说是怪味。这让专家组困惑。
而急性苯中毒是酒醉症状,开始兴奋后来抑制。另一方面,急性中毒,接触剂量越大症状越重,脱离接触后,症状会逐渐减轻。但化纤厂病人中,看不到这样的特点。
赵金垣称,环境监测毒物浓度很低,而所有病人都是主诉症状重,几乎查不到问题。“有的人尿里,查出了硫氰酸盐了,说明接触了氰化物。有些人血中查出了碳氧血红蛋白,说明接触一氧化碳了。我们定为气体接触性反应,可以很轻易地把我们的责任推掉。”
赵金垣说,告诉公众“心因性反应”这个真相,专家组担了很大风险。
他说心因性疾病也是病,“病人不是装的”。此病的特点是,感情色彩浓,“人越多,越来劲”。
“这次我们看到了群体性癔病的表现。病人如果不进行心理疏导,会一辈子有病。而且症状表现为各种疾病。”赵金垣称。
“不可接受。”得知是“心病”后,李雯说。
对于专家意见不能接受的,不仅是李雯。在网上,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
有的网站新闻专题标题打出《专家:你要把吉林化纤变成精神病院?》,有的网友讽刺专家为“砖家”。
化纤厂职工建立的QQ群中,很多人将网名直接改为“疯子”或“精神病”。
再发“心病”的隐患
地方官员和专家都担心,化工厂一复工,化纤厂职工又会发病。
专家组作出结论后,吉林市政府要求轻度“中毒”者离开医院,许诺可以提供一周的疗养。化纤厂职工称,政府许诺,每天提供100元补助,持续俩月。
吉林市政府还印发了《心因性反应科普讲座》在病房散发。此举被化纤厂职工称为“忽悠”。
“康乃尔开工,再有人晕倒咋办?”化纤厂职工称。
吉林市部分官员也普遍担心,即使是“心因性反应”,化纤厂职工对于康乃尔生产苯胺的恐惧没消除,此事件难保不发生第二次。
专家赵金垣也表示,心因性疾病应在早期解决,恐惧不消除,一旦康乃尔开工,化纤厂职工再闻到一点气味,都会迅速发病。
吉林市政府至今仍未公布康乃尔公司的复工时间,称“需要国家安监部门下令才能复工”。康乃尔公司亦在网上喊冤。“吉林康乃尔比窦娥还要冤。”16日下午,康乃尔化工官方网站连发4篇文章,称既然已认定公司没问题,就该让他们复工。
18日,李雯接到医生通知,说政府要求所有病人当天必须全部出院。
当天,李雯回到了家中,厂里派了人护理。
她说老是犯迷糊,飘在雾里一样,很想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
◎相关报道:吉林化纤职工被要求返厂上班
中国证券报5月21日讯 吉林化纤(000420)21日公告,临时停车的长丝车间已于5月20日全面开工,本次停车造成长丝直接减产345吨。但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仍有职工因病重身体不适没能返回岗位;同时康乃尔公司向中国证券报表示,还未接到政府复工通知。
职工被要求返厂上班
20日多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吉林化纤职工表示:身体不适状况并未消除,但公司要求返厂上班,否则以旷工论处,迫于压力回到岗位;也有职工透露,尽管身体呕吐、头晕等症状并未消除,但仍被要求出院,身体状况暂时不能回到岗位;还有职工担心再次受到不明气体侵害,不敢回到车间。
此前公司公告,因怀疑是不明有害气体侵入厂区内,从5月4日开始,公司工人相继出现头晕、呕吐、胸闷、嗓子发干等症状,多名职工住院治疗,造成长丝生产线从5月13日起停产(短丝生产正常)。
与吉林化纤一路之隔的康乃尔化工公司被认为是有害气体的排放源。但卫生部专家组对这一事件的调查结论是不存在化学污染,是一种大规模的心因性疾病。对此一些工人表示不能接受这一解释。
康乃尔公司在事件发生后也被要求停车整顿。副总经理王大祥20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康乃尔进行了排放设备改造,包括提高烟囱高度,以达到高于国家标准的环保要求,以及提高焚烧炉的标准。
5月18日,国家安监总局在网站上公布《对近期安全生产工作的建议》中曾提及“要认真吸取吉林康乃尔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泄漏事故教训”,但次日这句话被删掉。对此,安监总局新闻处和吉林市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对媒体均表示“是失误,已经改正。”
吉林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5月13日的调查结论中表示“不属于安全生产事故和事件,属于生产排放出现的环境影响问题”。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吉林省安监局相关人士表示,康乃尔在生产中没有问题,但其排污系统因属于环保部门监测的范围,并没有纳入监测范围内。
记者了解到,2008年5月,广发证券曾到吉林康乃尔集团就康乃尔化工和康乃尔药业上市一事进行专题走访,并建议康乃尔化学公司从建厂开始就要按上市要求规范运作,以节省上市时间,降低上市成本。
有研究机构“看平”公司
从今年春节后,由于下游需求回暖,长短丝等价格均出现了大幅上扬,吉林化纤被认为有望扭亏。在此则公告刊登前,有两家机构对吉林化纤做出了“强烈看涨”的评级;但疑似中毒事件曝光后,5月18日,新增一家机构对其“看平”。
长丝产品占2008年吉林化纤收入28%。公司此前预计本次长丝停产将对2009年上半年的利润产生影响,直接导致中期业绩亏损。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该公司涉嫌有意利用这一突发事件为上半年预亏找借口,证券事务代表王秋红对此否认。公司董秘徐建国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承认,本来粘胶长丝价格正在回升,预计5月是生产旺季,但由于突然事件必然会受到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