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节前半个月,到春节后半个月,许多人都会沉浸在“春节综合征”状态中,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生活质量——
“每年都差不多,早早就想休息,可一旦休息了,又不愿去上班。”白领人士杨鹏飞将这概括为“春节综合征”。经过难得的春节长假调整之后,他的身心反而觉得更累了。
“春节综合征”是一种焦虑
为什么越放松越疲惫?原因很简单:我们的内心存有焦虑。经历了过度疲劳,突然放松后,我们惧怕再回到那个状态中。
据 《2009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显示,主流城市的白领人群亚健康比例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六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不足3%。而2010年调查则显示,约六成租房者感到“忧郁、消极、浑身酸痛、孤独无助”,13%的人自感人际沟通少;7.2%的人出现多疑。
专家表示,“春节综合征”虽然是节日病,但实质上是日常身心困境的一次集中爆发。现代化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二是人与人的距离越来越近。对于今天的都市人而言,个性差异基本被取缔了,不管你愿不愿意见人,每天上班你都要和别人打交道,不管你个人习惯的节奏如何,你都必须按大家认可的共同节奏来工作。这就是为什么一到春节,很多人更愿意离群索居,干脆什么事都不做,因为平时根本没有如此选择的可能。可见,“春节综合征”是一种典型的现代病。
年味淡引发“春节综合征”
节日带来的快乐越来越少,这也是导致“春节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去春节反而最忙,因为需要共同参与拜年、走亲戚、庙会、聚餐等活动,正因为平时节奏慢,这才衬托出过节的紧张、热闹的气氛。”作家郝晓辉回忆,过去光走亲戚,就要忙上1个多星期,每年直到正月十五,才突然发现,年居然这么快就要过完了。
年味淡,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以大家庭为基础的过年方式已基本不存在,都是小家庭各过各的,热闹不起来。其次,娱乐方式变化太大,传统年节的娱乐方式已很难融入。比如走高跷、民间花会、唱大戏等,过去村里年轻人自己都会,现在大家都没业余时间,也无心学习这些“没用的”、找不到共同参与的娱乐形式。第三,人们日常生活大大改善,传统年节较多强调吃和玩,这在今天随时都可满足,于是,平常日子与年节之间的落差体现不出来,除了长假,春节并无特别之处,最容易因过度放松引发“春节综合征”。
如何摆脱“春节综合征”
从春节前半个月到春节后半个月,人们都沉浸在“春节综合征”的状态中,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生活质量。“春节综合征”的客观存在,让越来越多网友热衷探讨延长春节假期的可能性。
在国外,圣诞节的假日一直可延续15天左右,而春节如果能和正月十五联系起来,时长也差不多,在历史上,两节确曾合并过,成为一个超长假,但利弊均有。
反对方认为,“春节综合征”与休息时间长短无直接关系,它与生活节奏变化关系更密切,那么,不论休多长时间,只要存在节奏差,那么仍会给人们带来困扰,更何况国内假日数量已经比较多,再增加意义不大。
支持方认为,延长春节假期可提升春节的影响力,此外能扩大内需,假日变长了,人们可能更从容地去选择旅游等休闲方式,这样休息会更彻底,减少“春节综合征”的负面影响。
专家认为,既然双方意见还不统一,不宜贸然做出决断。而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做好心理调整。要摆脱“春节综合征”,正视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许多白领明明存有焦虑,但不愿意承认,也不愿因此求助心理医生,认为这只是个小问题。其实,对于他们来说,只要重视起来,并主动调整,就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节后工作。从现在开始,应适当加快生活节奏,增加人际沟通,能缓解今后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