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职业危害该这样防控
汽车制造业职业危害该这样防控
汽车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种类较多,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企业应充分认识危害并落实防控措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将各类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为从业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生产环境。
■潘衍均
在笔者所在的重庆市,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其生产过程中的从业人员职业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
危害因素分析
当前,汽车制造生产环境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有五个方面。
冲压车间产生的噪声。噪声强度可超过90分贝,主要存在于开卷、落料、冲压和取料工序。作业人员长期接触,会损害听力,出现职业性噪声聋。
焊装车间产生的电焊烟尘、金属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接触此类危害因素的工种为焊工,若长期接触且防护不当,易引发尘肺病和职业性金属锰中毒。
调漆、喷漆过程中接触苯等有机溶剂。接触此类危害的工种为涂装车间的喷漆工。若长期接触且防护不当,可导致职业性苯中毒、白血病。
总装车间发动机试车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有害因素,易引起化学中毒。
发动机铸造中,制芯、浇铸环节存在矽尘,如果长期接触且防护不当,会导致作业人员患矽肺病。
主要控制措施
可从多方面着手控制危害因素,包括设备技术控制措施(“硬”防护)和组织管理控制措施(“软”防护)。
?工艺和工程防护设施
针对冲压产生的噪声,企业应选购噪声强度小的冲压机器设备,冲压生产线宜采取全封闭设计,实施自动化生产。若不能实现全封闭自动化生产,宜设置隔声设施,如隔音室、隔音罩、隔声墙体,对生产中的噪声进行物理隔离。
针对焊装时产生的电焊烟尘和金属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应选用不含或少含金属锰、铅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焊接材料。焊接车间或焊接量大、焊机集中的作业地点,要保持通风良好。同时,还应在焊烟产生和逸散的作业点设置局部抽排风设施。
针对涂装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化学毒物,应遵循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的基本原则,使用不含苯或含苯量少的水性涂料,使用自动调漆设备和喷漆机器人进行作业,减少作业人员直接接触。调漆车间、喷漆车间应采取上送风、下回风的通风方式,以防有毒有害气体滞留。
总装车间在检测、调试工艺设备时,应设置尾气收集装置,及时收集发动机试车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并经净化后排出室外。检测区域应设送排风系统,采用“上送下排”的方式,如采用屋顶式送风机、地沟排风等措施。
在发动机铸造制芯、浇铸、落砂等岗位,应设置负压抽风装置,将从业人员接触的矽尘浓度控制在标准限值内。
?个人防护用品
对接触矽尘和含锰电焊烟尘的从业人员,应配备过滤效率不低于KN95级别的防尘口罩;对接触苯系物的从业人员,应配备含有活性炭滤毒罐的防毒面罩;对接触噪声强度大于85分贝的从业人员,应配备护耳器。个人防护用品配发数量应满足防护需要,并根据使用情况进行更换。企业还应加强对接害岗位作业人员的教育,确保其能够自觉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组织管理措施
企业还应做好相关的组织管理工作,担负起控制生产环境有害因素的责任和义务。
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确保有能力做好职业健康防护工作。对接触危害的从业人员,应进行上岗前和在岗防护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其防护能力。
每年应委托专业的第三方生产环境有害因素检测机构,对生产环境开展定期检测评价,如发现有害因素浓度(强度)超标,应分析原因并及时治理。
建立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制度,在生产车间与作业岗位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对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种类、名称等进行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