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些防震知识可救命
学会这些防震知识可救命
5月12日是第八个全国“防灾减灾日”。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这场破坏性极强的地震,留下了沉痛的创伤。
近一段时间以来,全球连发多场7级以上地震。当地震发生时,人们该如何躲避?地震虽然是人类目前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懂得正确的防震知识,可以将伤害降到最低,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帮助我们逃过一劫。
你对地震
有什么认识
阿富汗7.1级地震、缅甸7.2级地震、日本九州7.3级地震、厄瓜多尔7.5级地震……
近期连续发生的地震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地球是否就此进入了地震活跃期?对此,多数专家予以否认。
由于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准确地预测地震的到来,专家表示,对于地震,人们应该科学认识,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储备防震减灾知识,积极做好防御工作。
板块运动引发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发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有毒气体泄漏、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上下颠动及水平晃动
地震波引起的地面震动是几种波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就人们的感受而言,可区分出上下颠动和水平晃动两种形式。
在强烈地震的震中区附近,最初的颠动,是由首先到达的纵波引起的。数秒之后横波到达,造成更强烈的地面运动,人们会感到像站在风浪中船的甲板上一样剧烈颠簸,站立不稳。
多数地震人们感觉不到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每天都有1万多次地震发生。其中,绝大多数地震太小或距离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使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会部位,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特点,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不同环境下 酌情巧应对
当你在楼房中
应迅速关闭电源和明火,远离外墙及门窗,可选择浴室等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跳楼,也不要到阳台上去。目前流传较广的一个做法是躲在坚固家具的旁边,当建筑物倒塌时,落在家具上的物体可能在附近留下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如果地震在晚上发生,而你正躺在床上,最好的办法是赶紧滚下床,躺在床边,拿起枕头保护头部。
当你在室外时
当大地强烈晃动,人们站立不稳的时候,会有想扶靠门柱、墙壁的心理。这些看上去牢固的东西,实则非常危险。正确的做法是远离门柱和墙壁,选择开阔的地点蹲下或趴下,不要到处乱跑;要避开高大的楼房,避开立交桥等结构复杂的构筑物。若你正在郊外游玩,当地震发生时,应远离崖边、河边、海边,找空旷的地方避难。
当你在商场里
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指挥,不要慌乱,防止拥挤踩踏;可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随人群行动时,要避免被挤到栅栏处,可解开衣领,以保持呼吸畅通;注意避开玻璃门窗、橱窗和柜台,避开高大不稳和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可躲在内墙角,护住头部。
当你在汽车里
大地的强烈晃动会使人无法把握好方向盘。此时,如果你在车里,应避开十字路口,将汽车靠路边停下,注意不能妨碍人员疏散和救援车辆通行。若你正在高速公路或高架桥上,应小心驾驶。行驶到安全地带后,应立即下车,不要在汽车内躲避,因为汽车可能会被路边的楼房或其他物体砸中。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公交车上,车体可能会出现晃动,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应等司机将车停稳后再逃生。
当你被困废墟
余震不断发生,你所处的环境可能会进一步恶化,而救援需要时间,因此,你要尽量保护自己。要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一定会有人来救援;保持呼吸畅通,尽量挪开面前、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附近的灰土;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搬开身边可移动的杂物,扩大生存空间,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注意发出求救信号,如果身边有水管和暖气管,可以用力敲击管道,敲击的声音较易被人听到。
避开易出现的误区
误区一:不顾一切往室外逃
提到地震逃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尽可能逃到室外空旷的地方。然而,很多救援案例表明,最危险的往往是在强烈晃动时,人们试图强行逃出房屋,这样会增加被坠落物体砸伤、砸死的几率。
其实,地震是有规律的,一次震动袭来,先是纵波上下颠动,后是横波水平晃动,短的一二十秒,长的持续一两分钟,之后会有短暂的平静期。间隔时间越长,说明震源离你越远。当出现强烈晃动时,你可以暂时躲避,等晃动停止后再转移到安全地带。
误区二:躲到衣柜里或床下
一些大块头的家具能给人安全感,但真到了地震发生时,你可千万要注意,不能躲到衣柜或其他柜子里。这些柜子虽然结实,但是重心太高,很容易倾斜。人在柜子里视线受阻,四肢受束缚,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被救出。
另外,桌子或床下也不是理想的避难处。因为强震可能引发天花板塌落,这时桌子、床等家具将首当其冲,被毁于一旦。
误区三:楼梯是安全逃生通道
地震发生时不宜使用电梯逃生,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但在出现强烈晃动时,楼梯也并非安全逃生通道。这是因为受结构的影响,发生地震时,楼梯是建筑物中较薄弱的地方。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通常具有较好的抗震效果,专家建议,楼层较高的住户,在建筑物强烈晃动时,可就近躲避,不要盲目通过楼梯逃生。
这些事项
应谨记
★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都要保持镇静,寻找出路。不少人并非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放弃了生机。
★应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更不要传播流言、制造恐慌。
★需要紧急撤离震区时,应徒步行走,不要携带过多的物品,不要使用汽车、自行车。
★震后救援的原则是先救近处的人,舍近求远往往会错过救人良机;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以尽快扩大救人队伍。
★对于从废墟中被救出的人,应蒙上其双眼,使其避免受到强光的刺激;不可让其突然进食较多,饮水也不宜过量;搬运伤者时应确保其头颅、颈部和躯体处于水平位置。
★震后露宿时,应避开危楼、高压线塔等,选择干燥、避风、平坦的地方。在山上露宿时,最好选择东南坡,同时应注意保暖。
★大地震后往往会出现疫情,应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积极配合相关人员做好震后卫生防疫工作。
链接——
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
2009年:防灾减灾·构建和谐
2010年:减灾从社区做起
2011年:防灾减灾从我做起
2012年: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2013年: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
2014年:城镇化与减灾
2015年:科学减灾、依法应对
2016年: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