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执法检查+职业病防治,怎么干?
日常执法检查+职业病防治,怎么干?
■吕杨钦
《安全生产法》与《职业病防治法》,二者间虽无过多交集,其相应的配套法规规章与标准体系也较为独立,但安全生产监管、职业病防治的职能均在安监部门,在日常执法检查中,要把安全生产监管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一并计划部署、一并执法检查、一并整改验收。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认为日常执法检查要把好“六道关”,缺一不可。
第一关:前期准备关
面对量大面广的企业,在开展执法检查前,应通过系统内的数据平台、网络信息平台查询被查企业的基础资料,了解该企业相关许可、生产、工艺等情况,初步辨识其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做好该企业所在行业(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的储备。
执法前要准备好相应的执法工具,备好执法证件、执法文书、执法检查表、取证工具(相机、录音笔、执法记录仪等)、便携式检测仪器(粉尘检测仪、有毒气体检测仪、噪声检测仪等)及适用的个人防护用品(防尘口罩、防毒面具、安全帽、防化服等)。对没有把握的企业,可邀请相应行业(领域)的专家一同前往,提升执法检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除明确要求暗访暗查的企业外,提前一天通知被查企业做好相关迎检工作。
第二关:现场对接关
日常执法检查时,不少执法者会遇到第一次去某家企业检查的情况。为此,准确掌握企业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相关信息,消除企业疑虑,让企业积极配合执法检查,召开一个简短、有效的现场对接会,显得十分必要。
执法者首先要亮证表明身份,并引导被查企业做好事故隐患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及企业生产工艺、厂区平面布局等情况的介绍。在相似功能车间(仓库)中选择建造年代久、生产条件差的作为执法对象,沟通确定现场执法检查的路线和安排,人手充裕的话可进行现场、台账分组检查。
第三关:现场检查关
查企业到底要查什么?其实简单来说就是要查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否依法履职、查企业保障能力是否符合法定要求。
而现场检查重点要查什么呢?笔者认为,要结合时下易发、高发事故的诱因,分析消除这些诱因的对策,并将其作为现场执法检查的重点。如一进入车间,映入眼帘的相关警示标识、危害告知、操作规程等的张贴情况;应急救援设备设施配置及救援能力建设情况;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使用、适用情况,要特别注意“配而不用”、“配而不能用”的情况;安全设备设施设置与职业危害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生产布局中逃生疏散通道的设置,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情况;危险有害生产工艺环节及原材料仓库等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情况。要注重与工人对话,了解企业在个体防护、教育培训、安全设备设施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在执法检查全过程中要切实掌握好主动权;要养成“随手拍隐患”的习惯,拍下企业现场行为性和状态性问题,“有图有真相”,便于说理与梳理。
第四关:台账审查关
笔者认为,执法者要善于从台账审查中发现问题。查台账的第一要务,应该是查企业与相关个人的主体合法性,即其证照、许可、报告等是否处于合法有效期限内。如对一家安全生产许可证过期的非煤矿山企业进行检查,排查出很多隐患,但唯独没有发现其许可过期的问题。这样的执法检查就非常危险,就会陷入“非法主体上查违法”的被动。
此外,查台账还要重点查企业责任体系、隐患排查等重要制度与规程的制定及运行情况、管理机构设置与管理人员配备情况、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演练与备案情况、宣传教育和培训情况、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与危害因素检测情况以及接害岗位的“三岗”(岗前、在岗和离岗)职业健康检查情况等。
第五关:反馈沟通关
执法检查到这个环节时,可以请被查企业人员暂时回避,执法者进行闭门协商,确定是否需要下发整改文书、是否需要进行立案查处。
检查记录中应如实记录在当天执法检查时企业的运行状态,执法文书应尽量用相应的法律术语描述存在的问题。要求企业限期整改的条款,要结合当前我国生产工艺的发展水平和非企业性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明确的整改建议,并指导用人单位做好整改实效的动态评估。
同时,要积极对企业宣讲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督促企业主动落实主体责任,按期保质完成存在问题的整改。
第六关:落实闭环关
如执法检查中未发现明显的问题,则要督促企业继续抓好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工作。
如企业存在需要整改的问题,下发整改文书,责令企业限期完成整改,整改完毕后要提交书面的、详实的整改报告及事故隐患整改前后的对比照片(加盖企业公章)。执法者要在企业完成整改申请复查或者限期届满之日起10日内进行复查,提出复查意见或建议,对要进行立案调查的企业按程序做好闭环管理。企业提交的复查申请材料十分重要,这既是企业对自身存在问题的供认与对整改过程的确认,也是隐患已整改落实到位的一个重要佐证。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安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