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三大安全隐患 可能与飞机相撞
警惕三大安全隐患 可能与飞机相撞
随着隔离运行方式渐渐难以满足无人机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将来会有更多的无人机飞进融合空域,与客机、鸟类等空中飞行物的碰撞问题日益凸显。
案例 2014年11月,在美国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一架无人机三次靠近民航客机,最近距离只有几英尺。若无人机被客机的发动机吸入,将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存在失控风险
市场上的无人机价格从几十元到数十万元不等,质量良莠不齐,产品的性能得不到保证,容易出现坠毁或失控的情况。
案例 2016年2月4日,美国新泽西州一名男子操纵的无人机突然失控,撞上纽约帝国大厦,所幸无人员伤亡。
螺旋桨易伤人
无人机的螺旋桨非常锋利,不小心蹭到会在皮肤上留下伤口。因此,在使用无人机之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千万不要用手触碰旋转的螺旋桨。
案例 2016年1月14日,一男子在泰国普吉岛旅游时用无人机进行航拍,不料监控屏突然黑屏,该男子助理在试图徒手接住无人机时导致手指被螺旋桨划伤。
看各国如何监管
中国
轻小型无人机监管系统实施运行 2016年3月4日,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正式批准轻小型无人机监管系统“优云(U-Cloud)”实施运行。据悉,该系统主要针对7公斤(空机重量)至150公斤(起飞全重)、飞行高度150米以下运行与作业的无人机。另外,7公斤以下,在视距外、人口稠密区、重点地域飞行的无人机也被纳入监管范围。
美国
实行注册登记制 美国于2015年12月21日正式实施无人机注册登记制。根据规定,所有重量在250克至25公斤的无人机,其机主必须在2016年2月19日前在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网站上进行注册,以便获得唯一的用户号码,标注在他们所拥有的无人机上。
日本
只许在白天且可视范围内放飞 日本针对无人机修改的新《航空法》于2015年9月11日推出,并于2015年12月10日正式生效。新法适用于所有的无人机,规定只允许在白天且在可视范围内放飞,飞行高度不得超过150米,违规者将被罚款50万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