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违章面面观
习惯性违章面面观
习惯性违章是指那些在生产操作中沿袭不良传统做法,违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行为。这是一种长期沿袭下来的违章行为,不是在单个个体身上偶尔出现,而是在一个或多个个体身上经常出现的难以根除的隐患。在日常工作中,习惯性违章行为并不少见,如不加以制止,有可能引发事故,造成严重后果。
小概率 ≠ 零概率
青蛙效应
把青蛙放入热水中,它会电击般地跳出来。把青蛙放进温水里,慢慢加热,由于青蛙能逐步适应水温,它不会立刻逃跑,最终错过时机,走向死亡。
大象效应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就可以拴住一头几千斤重的大象。这是因为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截细细的链子将其拴在结实的柱子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于是小象渐渐习惯了,不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再挣扎。
青蛙效应与大象效应都彰显了习惯对行为的巨大影响。剖析违章者的心理可以知道,他们总是有这样的想法:“这一次算我倒霉。”习惯性违章者视小概率为零概率,事前认为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这样的错误思想正是敢于违章的心理基础。
心理分析
自我表现心理
这种心理在青年员工身上较为突出。他们虽然工作经验不足,但常常表现得很自信,在别人面前喜欢表现自己。有的不懂装懂,盲目操作;有的一知半解充内行,作业不规范;有的甚至不顾规定,乱摸乱动。
经验再现心理
这种心理在老员工身上比较多见。他们凭自己片面的经验办事,对别人合理的劝告常常听不进去,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多少年来一直是这样干的,也没出什么事故”。
麻痹侥幸心理
这种心理一是多发生在生产任务繁重的时候,认为偶尔一次不会出事;或者认为以前曾这样干过,问题不大;或者见别人干过,存在侥幸心理。二是多发生在冬季夜间值班员工身上,他们为了不受冻,常把复杂的操作方法简单化,理由是“简单的方法也能完成操作,不一定出事故”。
随便应付心理
有的员工存在平均主义思想,认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因此平时不注重自身学习,不钻研岗位专业知识,对工作得过且过,应付了事。在巡检中发现事故隐患,不积极主动向上级汇报,甚至在交接班时也隐瞒不报,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常见违章行为
进入生产环境未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或操作时佩戴饰物。
选用工具不当,随意放置和丢弃工具,忽视工具的维护保养。
进入易燃易爆环境未按规定做消除静电处理、携带火种或接打手机。
攀爬、登高作业未采取防护措施或上下台阶不扶扶手。
防治防范要点 预防是前提
管理人员必须下狠功夫抓问题,杜绝习惯性违章。开展隐患排查活动,充分发动员工从身边查起,“纵向查己、横向查人、我查人人、人人查我”,提出相应整治方法,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认识是重点
从表面上看,有的习惯性违章并没有造成事故,反而简化了操作步骤。然而,长期习惯性违章,有可能酿成大祸。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清习惯性违章的本质及其危害性,了解习惯性违章的特点,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确保生产安全。
教育是关键
习惯性违章是一种长期反复发作的顽固性违章作业行为,要想杜绝这种行为,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业务水平,使他们的行为更加规范;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使其从被迫的“要我遵章”转入到自觉的“我要遵章”的状态中来,充分发挥积极性,从而达到杜绝违章的目的。
措施是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