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红线,让人人守底线不碰高压线
架红线,让人人守底线不碰高压线
■本报评论员
“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振聋发聩。抓安全生产的种种努力,包括明责建制修法等,都是在“架红线”。人人心中有红线,才能事事守住底线,时时处处不碰高压线。可以说,“架红线”是思想的总开关,是规矩的总准则,是措施的总概括,必须坚决抓细抓实抓好。
安全生产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安全发展,体现着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规律永无止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安全生产不断创新发展。特别是总书记亲力亲为,划定红线,鲜明摆位,把我们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坚决贯彻这一要求,努力架好、架密、架实安全红线。
“架红线”,要解决摆位问题。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求,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但发展必须计算代价,决不能追求片面发展、扭曲发展、畸形发展。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来换取发展、谋求效益,即使再多再大再快,也注定是账面上的GDP、冰雪般的发展、火山口的高度,随时随地可能出大事,让一切化为乌有,甚至得不偿失。今年的“8·2”事故,发生在全国百强县之首——江苏昆山,发生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又一惨痛的教训。痛定思痛,必须坚决纠正发展观上的偏差。在抓发展的谋篇布局中,要把安全作为前提和基础,绝不要带血的GDP。要把安全生产与“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结合起来,确保城市安全运行、企业安全生产、公众安全生活。
“架红线”,要加强规矩建设。硬约束要有硬保障。抓安全生产,就是要架起一道敬畏生命、敬畏法规的红线。要让所有人产生敬畏之心、戒惧之心,认清红线就是底线,就是高压线。不管是谁,只要踩了红线,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安全生产法》的修改,就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把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作为首要的使命责任和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是“架红线”的重大法律成果。实践还有很多:“党政同责 、一岗双责”等规定,“打非治违”等行动,“四不两直”等措施……无一不是在“架红线”,着力编织全覆盖、无缝隙的制度保障。下一步,要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强化责任体系建设,实行最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要依法依规、从重从快严肃问责,让责任单位和个人付出沉痛代价,让全社会受到教育和警醒。
“架红线”,要深化宣传教育。实践一再证明,对安全生产认识的境界高低,决定了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所以,要让所有人在灵魂深处“架红线”,绷紧安全弦。这就需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教育,凝聚全党全社会的共识,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形成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强大精神力量。要坚持不懈地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抓住新安法实施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形成强大的舆论宣传声势,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专门组织培训政府、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促使其学法知法、遵法守法,搞好安全生产,守住安全红线。
生命最宝贵,安全大于天。全国安全监管监察系统,从事的是拯救生命的工作,每一个人都应是坚守红线的忠诚卫士。这一责任重于泰山,使命神圣光荣。我们要坚持命字在心、严字当头、敢抓敢管,当好“架红线”的推动者、执行人、宣传员,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