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客轮沉没警示录
韩国客轮沉没警示录
本报综合报道 连日来,韩国沉没客轮“岁月”号的救援工作始终牵动人心。截至4月23日,载有476人的“岁月”号客轮上已证实有150人遇难,仍有152人下落不明。韩国《中央日报》此前指出,除“岁月”号船员集体失职弃船逃跑导致乘客错过逃生黄金时间外,客轮在事故发生初期与救援机构沟通不畅、未能及时通过逃生装备疏导人员等均是导致伤亡惨重的重要原因。
与救援机构沟通不畅
据悉,“岁月”号在事故发生之前一直与济州交通管制中心进行沟通,直到接到海警方面的救援指示后,才与珍岛交通管制中心取得联系。事故地点是屏风岛以北3公里海域,属珍岛中心管辖海域,而“岁月”号的目的地为济州,因此事发之前一直与济州中心联络。
韩国检方和警方联合调查本部称,“岁月”号在事发当天的8时55分许先向济州中心汇报船体倾斜事实,约11分钟后,才与珍岛中心取得联系。通话记录显示,“岁月”号船员曾多次询问如果乘客弃船逃生能否及时得到救援,然而因双方沟通不畅,船员未能让珍岛中心明白船只情况,也未能根据要求,及时发出撤离指令。
船组人员失职失自救良机
直到船体倾斜已不可挽救时,船长李俊锡才下令撤离。但此时“岁月”号引擎已经关闭,整个客轮处于停电状态,撤离指令未能传达出去。
待海警第一艘救生艇抵达时,李俊锡和轮机长等率先上船,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岁月”号沉没。而此时,“岁月”号上的大量乘客依然相信此前“不要动”的广播,等待救援。韩联社评论说,船组人员缺乏责任心,导致错过向乘客发出逃生讯号的黄金期。
大量逃生装备未发挥效用
事实上,“岁月”号上配有大量先进且齐备的逃生装备,但遗憾的是,这些装备几乎没有派上用场。
经调查发现,“岁月”号上装备了4艘逃生船(每艘可容纳250人)、44条救生艇,可事发后只有2条救生艇打开了,其余均未发挥作用。但也有韩国媒体报道称,船上25人座的救生艇共有46条,仅有1条打开。此外,“岁月”号上还装备了大量救生圈、救生衣,不过也仅有很少的一部分被使用。
韩国媒体认为,船组人员先行撤离,而多数乘客根本不会使用逃生装备,使得原本能够挽救生命的逃生装备只能随客轮一道沉入大海。
船体改造或惹事端
目前,虽客轮失事原因还在调查中,但中国刑警学院首席教授、我国痕迹考古学家赵成文近日经查阅大量资料后分析称,“岁月”号整体造型是有隐患的。
“岁月”号底部是半圆形的,虽与水面摩擦面小,能使船体速度快、更灵活,但也使船非常不平稳。其原有设计是重心在船的下部,和不倒翁的原理一样——重心低。后来,日方在对客轮改造过一次后将“岁月”号卖予韩方,韩方购入后再次进行装修改造,加舱增人,使重心提升,埋下隐患。当“岁月”号加速和转弯时,因高宽比例不科学致重心偏移,从而出现左转右移、右转左移的颠簸现象。
此外,“岁月”号是客货混载船,客轮在偏移的瞬间,大量车辆和货物同时横向移动,使船体失去平衡,慢慢倾斜。当客轮驾驶员想重新找回平衡时,为时已晚。
救援难度不断增大
事故发生后,尽管韩国方面投入巨大人力物力,水下救援行动仍进展迟缓,令救援人员束手无策。“能见度不好还可以克服,但是水流速度太快,根本无法下沉,所以试了多次都没有办法。”一位救援人员说。
“岁月”号沉没的地点被称为“孟骨水道”,十分狭窄,水流湍急,海水流速为每小时10千米,再加上出事海域异常的气象环境及复杂的洋流,使得搜救工作一直进展不顺畅。4月17日,3名潜水员被洋流卷走,所幸很快获救。但随后,1名海军士兵因在救援中脑部受伤而不幸死亡。
目前,韩方将搜救重点定为人员集中的三、四层客舱。为加快救援进度,搜救人员已通过搭建导引绳,将进入“岁月”号内部的通路增加至5条,同时启用了可长时间在海底利用10个摄像头搜集视频资料的大型海底探测机器人。不过,客轮溢出的油污、海面的巨浪等都给搜救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客轮沉没,乘客如何自救
1
遭遇客轮沉没时,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能惊慌失措,听从指挥,有序撤离。一般来说,船只遇险时,如果沉没很快,弃船跳海后生还的可能性大一些;如果沉没不那么快,往往是留在船上的乘客能坚持到最后。
2
如果不得不弃船逃离,一定要先穿好救生衣,跳水时尽量选择较低的位置,同时要避开水面上的漂浮物,从船的上风向跳下,以免下水后遭漂浮物的撞击。如果船向左或向右倾斜,应从船首或船尾跳下。跳水时应尽量跳得远一些,否则,船下沉时产生的涡流会把人吸入水中。
3
跳水的正确姿势是:双臂交叠在胸前,压住救生衣;双手捂住口鼻,以防跳下时呛水;眼睛望前方,双腿并拢伸直,脚先下水;不要向下望,否则身体会向前扑摔进水里,易使人受伤。如果跳法正确,并深吸一口气,救生衣会使人在几秒钟之内浮出水面。
4
一旦落入水中,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不能慌张。若入水前未穿戴好救生衣、救生圈或救生衣等在入水时被冲掉,应尽量寻找水中能漂浮的物体作为救生工具,等待救援船只的到来。此后,应尽量减少在水中的活动,特别是在水温较低的情况下,尽量不要游泳,最大限度地保持体力,延长在水中等待救援的时间。
5
在可能的情况下,在水中应采取国际上有名的HELP姿势,即三人一组,肩搭肩围成圈,每个人蜷缩双腿并贴近腹部,以减少体温扩散,互助互惠,保存体力,浮于水面,等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