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应强化四方面能力建设
应急救援应强化四方面能力建设
近年来,中央和一些地方政府依托国有大型企业建立了一批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领域的应急救援基地,为实现科学救援打下了基础。
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的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一些小型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企业,一旦发生事故,往往暴露出抢险救援装备水平低,应急处置能力和跨区域救援能力低,危机意识淡薄等问题。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建设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
总结多年来的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和事故救援经验,笔者认为,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强化四个方面的能力建设。
提高预警预报和防控能力
有关部门应在掌握事故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前做好事故预测、预防和隐患治理工作,提高应急救援预警预报和防控能力。具体地说,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详细了解本辖区内重点高危企业、重大危险源的总体情况。例如,本辖区范围内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有多少对,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企业有多少家,在危险岗位工作的职工有多少人,等等。
做好预警信息的分析和传达工作。接到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布的安全生产预警信息后,要及时向矿山等相关企业发出警告,提醒企业及时采取避险措施。
督促、帮助企业建立全面的安全生产预警机制。高危企业必须建立以法定代表人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预警组织机构,完善风险评估分析、预警信息管理等制度,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分析、预警预测、风险防范、风险处置和预警信息发布,与当地政府及气象、水文、安监等部门联合预警,形成良性互动。
加强基层安全生产应急队伍建设。以专业队伍为骨干,以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应急志愿者等其他力量为补充,建设覆盖安全生产重点县、乡的基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以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处置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为主业,努力拓展应急救援服务范围,建设一专多能的基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
提高科学救援能力
近年来,因盲目施救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情况屡屡发生,避免事故伤亡扩大,必须提高科学救援能力,减少盲目施救。
立足现场组织救援。一旦发生事故,基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要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紧急调配人员和物资,立即组织救援。
树立正确的决策观,研究科学决策方法。要深入事故现场,广泛收集各类信息,确定事故类别和性质,广泛听取技术人员和专家的意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制定最佳救援方案。
提高应变能力。一旦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必须做到快速反应,将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控制在最低限度。
提高综合协调能力。发生事故后,要迅速有效地调配各类资源,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建立有序的协调机制。
提高与媒体的沟通能力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必须及时与公众、新闻媒体沟通,加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防止小道消息散布对事故处理造成干扰。当前,有关部门尤其要关注网络,重视收集网民的意见。
在事故处理中要纠正一些错误做法,做到“三不要”:不要封锁消息,不要敷衍塞责,不要忽视网络舆论和网络民意,否则会让媒体和公众对事故产生不好的猜测。
牢记应对媒体的五个原则,即第一时间原则、公开透明原则、第三方原则、坦诚原则和口径一致原则。
应建立安全生产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发布权威消息。
提高企业应急预案执行力
应急预案是政府和企业应急管理的主线,是应急救援的“路线图”。因此,《通知》要求完善企业应急预案。而完善企业应急预案,关键是提高企业应急预案的执行力。
科学制定应急预案。有关部门应指导和督促企业以编制事故应急预案为重点,建立健全包括集团公司(总公司)、分公司(车间)、基层单位以及关键岗位在内的应急预案体系。
与时俱进修订应急预案。有关部门要督促企业根据法律法规、标准的修改情况,应急预案演练情况,企业作业条件、设备、产品品种、人员、技术、外部环境等不断变化的情况,每年组织一次应急预案专家评审和预案修订活动。安监部门应定期组织人员对企业重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确保应急预案的质量。
定期组织演练。督促高危企业针对事故易发环节,采取仿真模拟、桌面推演和小型实战演练等形式,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要根据本地区、本行业事故发生的特点组织演练。演练后及时进行总结分析,查找不足,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开展宣传培训。应急预案制定后,应该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宣传,让企业所有人员都了解应急预案,将应急预案培训纳入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要利用对新工人、特种作业人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转岗职工等各类人员进行培训的时机,宣传企业应急预案,普及事故预防和自救互救知识。
严格问责。对不制定、不重视应急预案的企业,有关部门要加大问责力度,对因玩忽职守、不听指挥、不负责任或擅离职守、救援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作者单位 湖南省衡阳市安监局 夏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