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满面灰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些琅琅上口的古代名句,出自一个隐居人士,尤为神秘。这种神秘与他为官30多年,以清贫自守,体察民情,从未忘记老百姓的疾苦为己任。他就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贫民诗神――白居易。
唐代著名政治家、大诗人白居易晚年居住洛阳18年,他恋眷龙门山水,去世后葬在龙门东山琵琶峰,长眠洛阳已有一千余年,据有关史料记载:中国古代官府每年清明都会派官员在白居易墓前举行公祭活动。后来,因社会变迁,祭祀中断。上世纪八十年代,洛阳市人民政府虽然投资修建了白园,但没有恢复清明公祭白居易的传统习俗,2009年经洛阳市政府批准:每年清明节举办公祭活动。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
白居易(772年~846年),祖籍山西太谷县,后迁下邽(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他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
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71岁时,他与香山寺僧如满,结香火社,白衣鸠杖,自号“香山居士”和“醉吟先生”。
白居易的讽谕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白居易的语言通俗平易,这是与他平易浅切、明畅通俗的诗风紧密相联系的。白诗文字浅显,很少用典故和古奥的词句,还特别喜欢提炼民间口语、俗语入诗。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谕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所谓的社会变迁,祭祀中断。我个人认为是皇权作怪,贫民的无知,文人雅士的酸楚。洛阳市政府的三年公祭,有一定的功利色彩。老百姓想起了贫民诗神――白居易,自觉自愿去祭拜,吟诵几段白居易的诗,是社会文化进步的标志。
洛阳安环师:http://www.esafety.cn/blog/wll/34024/index.html 20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