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西暮雨黑,篱外春江碧。
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
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
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
昨天,河南栾川县抗洪救灾指挥部发布消息称,该县垮塌的潭头镇汤营大桥最终导致52人遇难,失踪14人。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安全监管总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迅速组成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工作。
桥!桥梁之意,桥梁之用,故说文解字段玉裁的注释为:“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桥也”。上面这座大桥的照片,是一付珍贵的纪念照片,是面前网络上难于搜索到的唯一一张绝版灾难前一个月栾川县潭头镇汤营村伊河大桥老照片,它雄踞九龙山山岙野岭之间,古朴雅致之中吟唱温泉之乡。它带着喜庆而来,带着悲剧而远去。
我走过,路过这座桥多次,在山峦之中,颠簸困脑之中,看见山颠的塔,看见山峦中的桥,倍感欢喜。这是一种人文文化,这是大山的呼唤。看着这张照片,谁敢说这座桥能“坍塌”,谁能用桥梁相关标准来衡量这座桥的承压力,从安全技术的角度,谁有这个能力,用什么方法来辨识,来抵御百年洪水,抵御这次60年不遇的大水。60年前这个数据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独木桥到南京长江大桥,我国的大江大河创造了世界桥梁之最。我国历来修桥建桥的方式,大概有四种:一是民建,即由一家一姓独立建桥;二是募捐集资,报经官府支持,协力兴建。此种最为多见,如著名的赵州桥、泉州洛阳桥等,都是用此方式建成的;三是官倡民修,由地方官倡导,士绅附和认捐,并指派官吏或商绅主持完成。此多属较大的桥梁;四是全由官府拨款施工兴建的。所以,我国古桥遍布各地,连穷乡僻壤也多建桥。留下了的都是名胜,冲走的都是历史。
具河南省交通运输部门的答复,这座桥是当地镇政府投资、农民出工修建的公路桥梁,总投资79万元,1987年12月竣工通车。这个桥是空腹式石拱桥,全桥5孔,净跨40米,全长233.7米,全宽8米,净宽7米,两边各设安全带0.5米。当年,用民间传统技术兴建的这座石拱桥是为了解决交通不便的燃眉之急。20多年过去了,这座老桥难以荷载繁忙的车流行人,更是无法抵御多年罕见的洪水。
领导把我国几千年暴雨洪水造成人员死亡的主观原因说的很透彻:一是一些地方对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不够,基层干部群众防灾避灾意识淡薄,缺乏避灾自救能力,面对山洪灾害,束手无策。二是对山洪灾害防范和应对准备不足,预警和组织群众撤退、转移不及时。三是对有安全问题的危桥、险桥等公共设施,既没警示标志,发生洪水时也没组织人员把守,造成了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洛阳安环师:http://www.esafety.com.cn/blog 201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