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给我第一个印象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僧装、素食、独身”出家者,鹤骨松姿、慈悲、庄严。
我第一次知道法师是去年台湾法鼓山文教基金会在台北市举办“重建希望——从四川震灾谈起座谈会”。影星李连杰与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在座谈会上交流救助四川地震受灾民众的体会新闻报道。我感觉这位长者谈吐不凡,有时代感,有历史感,有坎坷经历的修道之人。查阅资料,知道了圣严法师是我国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比丘。他是江苏省南通县人,一九三〇年出生。幼年家庭贫困,十四岁在南通狼山广教禅寺出家。一九四七年,到上海静安佛学院读书。一九四九年,受战争影响,随著军队到了台湾。在军中服务十年,官拜少尉通讯官,于一九五九年奉准退役,二度出家,由“中华佛教文化馆”的东初法师为他剃度,法名圣严。
圣严法师给我的“震撼“是圣严法师遗言,身后不发讣闻、不传供、不筑墓、不立碑、不竖像,灵堂只挂一幅书家写的挽额“寂灭为乐”;遗言最后强调“无事忙中老,空里有哭笑,本来没有我,生死皆可抛”。
圣严法师给我的“印象“最深是一生为弘扬佛法不遗余力,并创建法鼓山,法鼓山的建筑物兼顾传统佛教建筑艺术精神,并具有创新现代佛教的建设特色,与自然环境谐调融合,让人在美丽宁静的景致中,可以安心地弘法修行、深入研究。用圣严法师话说:“法鼓山没有大资金,但产生的影响力却深远广大,这就是我们的特色。法鼓山为社会带动良好风气,提供有利的修行方法,这是我们的贡献。”
圣严法师使我“钦佩“是圣严法师提出“心灵环保”观念,推动“提升人的质量,建设人间净土”的理念,并提出“四种环保”、“心五四运动”、“心六伦”观念等。
圣严法师点化我这个安全员的一句真经:担心,是多余的折磨;用心,是安全的动力。
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虽然没有华衣来庄严,没有美食来饱暖,但是由于他甘于淡泊,无所需求,人格自然就会高贵。历史上的许多高僧大德之所以能受人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良田千顷,华屋万间,而是在于他们的甘于淡泊,他们不贪安逸,不务奢华,只是在淡泊之中,使僧格不断地升华、滋长。圣严法师藉由对生命体验,以及对佛法深刻钻研,推广佛法生活化,透过回归本心的心灵环保,让人们重新找回勤劳、俭朴、善良、敦厚的价值,进而提升人的质量,共同打造人间净土。
“佛法这么好,知道的人这么少,误解的人却这么多。”年少的他,不禁在心里慨歎,同时,发下了愿心:希望尽己所能读懂、读通佛经,来日讲经说法度人。日后,无论遇到多少挫折阻难,这个愿心从未稍减。
虽然命运中历经磨难、坎坷,不见得就能塑造伟大与成功的人格,真正的关键,还在于是否拥有跨越磨难、坎坷的毅力与智能。因为出身于贫困,圣严法师深悉穷人的苦;走过烽火战争,亲睹水患天灾、尸横遍野的人间惨状,他更能体验到生命的可贵,与和平的重要。这也使得圣严法师所传授的教示里,“人生化的佛法,人性化的佛学,人间化的佛教”此一明确的大方向永远不变。
我们有这样一个长者――真好!
愿圣严师父不舍众生,乘愿再来!
洛阳安环师:http://www.esafety.com.cn/blog 20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