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发生事故可能性小的部门,持续无事故的记录,一般已达500万小时;(所谓持续500万小时无事故乃是指拥有100名职工的企业约二十年完全没有发生事故意思)即使是认为发生事故可能性大的部门,只要努力,也能创造100万小时无事故的记录。而且随着作业条件的改善,这种无事故的记录每年都会被刷新,从理论上说,事故的发生逐渐趋近于0。
我干安全员20多年,不知道“安全生产”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宣传一个企业安全生产抓的好,就说该企业实现安全生产1000天或几千天,没有一个部门去查证,查证的标准又是什么,不知道!唯一的概念就是没有死人就是安全生产;1000天啥活没干也叫安全生产1000天。其实,这是非常荒谬的、可笑的;海因里希法则就出现问题了。国家安全生产总局首先应从抓安全生产标准化做起,从1000天这里着手抓好安全生产,否则,我们的安全生产是一盘“糊涂帐”。这里头不但水分大,还可能叫外人看的“啼笑皆非”。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对基层的考核还停留在死亡身上,过于粗放,往往造成人们对安全生产“听天由命”,因为我们的事故没有慢慢在减少,跟中国股票一样,大起大落,“马鞍型”事态。归根到底我们不相信“事故是一定能够减少的”,我们的计算方式不合理,造成整个安全生产主线不笔直。我们应树立生产小时制度,以一个员工每天生产时间量来考核安全生产指标,同行业相比较,决定星级标准,评比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如下图:日本几家制造业安全生产百万小时
钢、铁业 |
100万~450万小时 |
有色金属制造业 |
120万-360万小时 |
金属品制造业 |
140万小时 |
机械制造业 |
200万小时 |
电气机械制造业 |
500万小时 |
有了时间概念,人们就开始转化为生产率的概念,生产率自然转化到管理,管理转化到效益,效益就自然转化到实现机械化,人接触设备和工件的机会就会减少,因此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也随之减少。这样,由于实现了机械化,就能够采用防止事故的理想方式——安全保护装置。为此,必须选择可以实现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而大规模的按预计计量生产容易实现机械化,“事故就一定能够慢慢减少的”,安全生产的概念不就“明朗化”了,安全员的地位就慢慢提高了。
2008-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