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到中央新闻提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订案》的事情,记得前几个月《食品安全法》也进行了修订,也鉴于从来没有写过与安全相关的日志,由此我谈谈自己对于安全的一点拙见,能力水平很有限,有错误之处恳请批评指正。安全,无疑可以直接简单理解为完好,和谐。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一种使伤害或者损害的风险水平限制处于人可以接受的状态,这也符合安全投入的ALARP原则,即“二拉平”原则。表面看似安全还是比较抽象,下面我就结合它与其他事物(主要是人本身)之间的联系,打比方的谈谈与之相关的一些解释。
一、安全如人体生命特征
众所周知,万事万物都基本会经历形成,发展,高潮和消亡四个阶段,人和安全系统也照样如此。人体大的方面可以理解为是由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等组成的,细分又可以分为骨骼和肌肉、血液等,甚至可以准确理解为一个个细胞组成;人作为安全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安全系统主要由人子系统、机器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构成,细分也可以看为4M1E(人、机、料、法、环)的集合体,准确理解就是有若干原件构成了安全系统。由此可知,人体和安全系统的构成要素都是若干相互联系的部分,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人体的健康犹如系统的安全状态,人健康生活,需要各个部分都要互相配合,达到最佳的生活状态,这样才能健康快乐生活;安全系统要正常运行,也需要各个子部分互相搭配,达到最佳安全状态。从这点看,两者都符合系统工程的要求。人体的神经系统可以比作安全系统中的人子系统,它们主要负责判断和决策;人体运动系统犹如安全系统中的机器子系统,它们主要是响应的作用,往往是造成人体受到伤害或者事故发生的最直接原因;人体消化系统犹如环境因素,它们既有突发性,又有潜伏性,对人体或者安全系统的影响最为复杂,影响因素诸多,是最难掌控的一个部分。在整个周期中,不管是人体还是安全系统都会出现“故障”,伴有病患、事故隐患的出现,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和系统的安全运行,如不及时预防治理,就会导致人体或者安全系统功能失效甚至丧失。还有一些人体特征,例如动作的经济原则与安全投入的经济原则也有普遍的相似性,用最经济的方式达到预定的目标,这就设计到选优,人体选择动作作业方式就类似于安全方案的选优;人体产生疾病和安全事故发生都是由诸多相关因素造成人体或者安全系统内部紊乱引起的等等。
所以,把安全系统比作人体,依据人体生命特征的影响因素和处理方式来类比处理安全问题,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二、安全如医疗
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出现促使了医疗的形成,同样事故或者危险的产生诞生了安全。疾病和事故的形成机理和特征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机理是都是诸多危险有害因素长期累积作用的结果,它们的特征都具有潜伏性、随机性、预测性、必然性、可预防性等特征。说起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先从它们两者之间的发展谈起。医疗最初认为人体疾病或者健康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体某部分缺陷造成的,到后来发展认为是外界因素和人体部分共同作用导致的,直到最终形成系统的医疗理论,是与之相关的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样,安全学科在我过形成和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安全学科在我国是20实际60年代初步发展形成的,那时认为事故主要是有设计缺陷造成的,直到70年代,发展认为主要是由技术,包括安全技术之内的技术缺陷造成的,上两个阶段的观点都偏重于硬件,到了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安全系统工程理论,才开始从系统的完整性、有序性、相关性等出发,站在系统的高度去研究事故成因和事故预防、治理,同时形成了系统安全管理等系统性的安全学理论和技术。然后谈谈它们的防治问题,它们共同都主要设计经济,技术,法制和教育四个方面。医疗的预防和安全事故的预防,都是从其影响因素着手,运用相关措施进行预防,例如疾病预防措施打疫苗或者清洁等,安全事故预防措施安全技术手段或者安全制度等,最有等价效果的要算医疗中的体检和安全中的安全评价,他们都为处方或者安全决策提供依据;医疗的治理和安全事故的治理,医疗的治理措施主要分直接的医疗技术手段,如西医、中医、等和日常调理等,安全事故的治理也可以分为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他们高度一致,其防治原则都应该遵循消除、预防、减弱这样的防治优先顺序。最后谈谈医疗投入和安全投入问题。治疗疾病和解决安全问题需要需要费用,所以这就需要投入。医疗投入和安全投入基本都是由被接受医疗或者被接受安全“治疗”的一方进行投入,投入一般都不是主动的,都具有被动性。经济水平直接决定着各方面的投入,一般经济水平越低,在这些方面投入的被动性显现的越明显,这也符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因为最低的需要是生存需要。被动性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我们传统里有一种爱财的价值取向,舍不得花钱,再说过去人们穷害怕啦,真是有病要不是实在扛不住是不会去看的。再就是人们的侥幸心理所致。安全在这方面有一点明显不同,那就是安全效益的滞后性所致。但是医疗业发展比安全学科早得多的多,再随着国民各方面素质的不断提高,医疗业就目前现状要比安全学科也完善得多得多,投入也越来越变得主动。这原因从个体来看,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大多医疗问题都是对于个人或者家庭,由于人的普遍自私性,投入主动性较强;二是随着个体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预防投入也越来越变得越主动。为了解决医疗行业这一被动性问题,解决人民看不起病的问题,政府不断探索其解决方式,从刚开始的保险,再到目前逐渐探索成功的“人民看病,政府买单”模式,这些费用通过其他方式收取,但人们的心理效应明显不同了,这样人们对医疗投入的主动性大大提高,我国的健康水平不断提升。要真真解决我们的安全问题,我觉得必须类比医疗,探索出一条“企业看病,政府买单”的安全投入模式,只有主动性提高了,才能积极有效做好安全事业。
再次,随着我国今年来不断提倡和深化以人为本思想,这对我们的医疗和安全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其次,医疗和安全随着不断发展,特别是职业病(白伤)的不断重视,两者的交叉性、融合性不断增强,以后终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就像我国《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由我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组织编制等。
三、安全教育如入厕行为
据事故致因研究和事故统计结果,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安全事故最多,大概占有百分之八十。所以安全教育,逐渐培养安全文化甚为重要。说起安全教育,我们就会自然而然想起安全意识、安全文化。它是形成安全意识、安全文化的最有效途径,其中安全文化最大,它是人对安全的一种价值观,包含安全意识。安全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它代表着一种信仰、思想和价值观,有其最关键的作用,也是培育安全生产生活氛围,遏制安全事故发生的最根本最普及最有效方式。所以我们要尤为重视,安全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必须从娃娃抓起。举一个例子,就像我们的如厕行为的培养。它的根基应该归功于性别意识的建立。从孩子一两岁,甚至刚出生,就开始了性别意识的培养,例如从着装的颜色,款式,发型等,最俗气最具有的就是起初的解手方式的培养,通过从出生的不断培养,孩子们就形成了非常深刻的性别意识,意识到男女有别。再随着长大,在进行自行如厕行为,就算大人不提醒,大多数也会自觉跟着同性别的人进行如厕行为,及时出现混淆,成人提醒一两次绝对记住了,因为性别意识已是根深蒂固,它是决定如厕行为根本。再随着不断的识字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会通过厕所标牌男或女或者图标进行自行判断,就算不识字的也会通过图标或者尾随同性别的人如厕,做出正确的判断。说起尾随,这也要谈谈安全方面最忌讳的一种心理,那就是从众心理,但是如厕因为这种原因出现错误如厕的概率几乎为零,原因是除过大脑等特别有缺陷的人,性别意识是最基本的文化,及时不识字绝对通过图标的男厕、女厕服装特征识别。说起厕所的标识或者图标,这就相当于安全事故预防措施中的禁止、警告信息一样,我们在进行这种设计时,就像厕所标识的设计一样,不但要人意识最深最明显的特征,简单大方,明了易懂,还要考虑少数人,进行特殊冗余设计,确保如厕正确,即确保安全事故不发生。通过性别意识作为根基,再加上后期的诸多相关辅助培养,就形成了深入人心的“如厕文化”。这样以后即便有人耍流氓,故意错误如厕,也会遭唾弃,蔑而视之,迫于压力使其选择正确的如厕,这就是文化的作用,只要形成,力量胜于一切。
作为安全文化的培养,必须要学习“如厕行为”,先要进行安全意识的建立,它是安全文化的根基,必须要从娃娃抓起,如俗话说得对:三岁老大,七岁看老。所以父母从小要对小孩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只要形成安全意识,再通过以后安全技能、安全方法的辅助学习积累,只要安全意识形成,这些方面的学习就更加带有更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效果又是另一种效果通过以上就会形成安全文化这种众人的价值观,从而有效遏制安全事故,确保一切安全。
安全就在身边,安全就在生活,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联想,安全其实离我们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