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日~2011年6月2日,根据建设方文件要求,参加建设方组织的所在工程全线评分检查评分考核。
因为是跨辖区检查,而且对方辖区没有同职业人员参加,所以在检查中很谨慎,在界定操作上也要深思熟虑,一方面要让对方接受检查结果,另一方面还要进行交流探讨,如何在安全管理工作上更向良性发展。
通过检查感触颇多。
因为都是野外作业,距离200多公里,一天检查不完,而且天气也变化无常,比如两个标段连接处就有一面下雨停止施工作业一面晴天却在热火朝天作业。内业资料都是固定模式,只要符合检查表格就算通过,分数差别不大,而且各个单位也都很重视内业资料的编制,因为这是硬件,做好是业务能力强,做不好是水平问题。实体检查差别就非常大了,进行施工作业问题就会多,不进行施工作业问题就少,唯一不变的只是常规设施配置方面能体现公平。
通过这样的检查也感觉这样的检查存在一定的弊端:
首先,不能真正体现一个企业或项目的真实安全管理情况。比如说,全线施工单位在同一环境下都进行切割作业,这样就比较公平,问题直观且一目了然。由于天气影响,这样的检查就体现不出其真实性,只是随机性而已。没作业你不能认为没有这项工作,也不能随意取消这项标准,就是按照比率也会产生很大差距,这样必定导致分数有很大差异。
其次,这样的检查本身就带有按部就班性,不满足专项检查(安全、质量、进度、合同、试验等),带队人员也不是专业职业人员,而是跨职业跨部门。很难得到足够重视。检查完了,各个单位只有期盼检查结果,因为分数高低直接和奖金挂钩。实际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再次,这样的检查普遍存在按综合评分结果说话,各专业最后将评分结果汇总,在综合评分,这就需要时间,而且各个组别是分开行动,对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有效整改,只能等到结果出来后以文件形式下发,要求相关单位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没有时效性。
最后,这样的检查很难操作,因为带队的不是负责全面的领导,对存在的问题很难做到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出整改处理,或者下发整改指令。
由此想到专项检查的必要性,由业内人士组成检查组,而且有第一时间下发整改指令的权力,而不应该存在泼水一大面现象。如果真的全面检查,也不应该各自为政式分散检查,而是进行分散式集中检查,最终做到现场处理问题。这里就涉及到指令性质,就会有限期整改和立即整改的区别。限期整改必须根据问题的严重性、整改资金投入方式、整改设施的到位时间、整改需要的人力、物力的准备情况、整改过程的时间、自然环境的影响、整改过程突发问题等方面来考虑给出整改时间,同时注重整改过程监督指导,因为不同的整改问题需要的整改时间不同,可以运用临时审批的程序进行边整改(必须满足整改要求整改完毕)边作业,不宜采取一刀切,就像吃饭一样有快有慢,在期限内完全整改完毕,再做统一回复。对立即整改问题,我认为并不是需要太多时限整改的问题,而是日常存在的通病,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比如说安全帽、安全带的佩戴等,因为限期整改就包含了立即整改,只是需要时间来完成。立即整改可以通过口头、信息、现场要求或现场记录确认等形式。
不管什么方式或形式的检查,最大愿望就是安安全全,别无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