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险管理的意义
1.风险评价是安全标准化的基础和核心。
2.实施安全标准化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类风险,减少事故发生,改善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因此,全面识别风险、有害因素,准确评价风险,有效控制风险,是安全标准化建立和保持的基础,对重大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是安全标准化的关键。
3.风险管理要素与安全标准化其他要素的关系
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识别
1.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3.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是危险、有害因素生产的根本原因。
4.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识别
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于:
物的不安全状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4类)
人的不安全行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13类)
有害的作业环境
安全管理缺陷
5.危险、有害因素的表现形式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时,应充分考虑:
*火灾和爆炸;
*中毒、窒息;
*冲击与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
*触电及辐射(电磁辐射、同位素辐射);
*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
*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等);
*设备的腐蚀、焊接缺陷等;
*有毒有害物质、气体的泄露;
*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
6.危险、有害因素类别
*不安全行为: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常识,使事故有可能发生的行为。
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为13大类:
1.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 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 6.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物的不安全状态:使事故可能发生的不安全物体条件或物质条件
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为4大类:
1.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4. 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危险、有害因素类别
#按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生产过程的危险与有害因素分为4类:
1. 人的因素
1.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异常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指挥错误 (2)操作错误 (3)监护失误 (4)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物的因素
2.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 (2)防护缺陷 (3)电伤害 (4)噪声
(5)震动危害 (6)电离辐射 (7)非电离辐射 (8)运动物伤害
(9)明火 (10)高温物质 (11)低温物质 (12)信号缺陷
(13)标志缺陷 (14)有害光照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爆炸品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3)易燃液体 (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6)有毒品
(7)放射性物品 (8)腐蚀品 (9)粉尘与气溶胶
(10)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环境因素
3.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15小类)
3.2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18小类)
3.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9小类)
3.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3小类)
4、管理因素
4.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4.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4.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4.4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4.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4.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危险、有害因素类别
#按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先发性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 2. 车辆伤害(企业机动车辆行驶中,不含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 4. 起重伤害 5. 触电(包括雷击)
6.淹溺 7. 灼伤(不包括电灼伤、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 9. 高处坠落 10. 坍塌
11.冒顶片帮 12. 透水 13. 放炮(爆破作业发生的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 15. 瓦斯爆炸 16. 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 其他爆炸 19. 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
7、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思路
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
谁(什么)会受到伤害?
伤害怎样发生?
8、危险、有害因素造成的后果
人身伤害、死亡(包括割伤、挫伤、擦伤、肢体损伤等);
疾病(如头痛、呼吸困难、失明、皮肤病、癌症、肢体不能正常动作等);
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信誉;
工作环境破坏;
水、空气、土壤、地下水及噪音污染(自然环境破坏)。
三、风险及风险评价
1.风险: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2.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过程
3.可承受的风险:根据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用人单位可接受的风险
四、风险控制措施——分类
五、常用评价方法介绍
---工作危害分析(JHA)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故障树分析(FTA)
---事件数分析(ETA)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
@方法选择依据
——工作场所的性质
——工艺流程的特点
——岗位作业特点
——技术复杂程度
——资料掌握情况
——其它因素,如人员素质、时限、经费等。
@危害识别风险评估—频率与方法
作业 |
频率 |
方法 |
日常作业活动 |
频繁进行 |
JHA、SCL |
新建、扩建、改建及其它变更 |
特定时间进行 |
PHA、 HAZOP、 FMEA、 SCL |
设备拆除 |
SCL、 PHA |
关键生产装置、设施 |
定期进行 |
HAZOP、 FMEA 、SC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