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最新日志
载入中.......................
最新评论
载入中.......................
//最新回复
载入中.......................
友情链接
站点信息
载入中.......................
博客首页 
{校长口误再次把北大推到风口浪尖}

学者表示,校长口误侧面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素养断层的问题,而事件引发舆论热议,是因为知识界对北大今不如昔感到失望。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昨天(5月5日)为在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上念错字道歉,解释自己文字功底不好是因为文化大革命时没法接受完整的基础教育。

受访学者表示,校长口误侧面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素养断层的问题,而事件引发舆论热议,是因为知识界对北大今不如昔感到失望。

北大在性侵案风波的阴影笼罩下庆祝了建校120周年。林建华前天在校庆会上频频口误,把“鸿鹄”(hóng hú)念成“hóng hào”,把“乳臭未干”的臭(xiù)读成了“chòu”,把“谆谆教诲”的谆(zhūn)读成了“dūn”。他念白字的演讲视频迅速在网上传开,被网民讥为“白字校长”。

林建华昨天下午为口误道歉。他在由北京大学账号发表在电子布告栏系统(BBS)的道歉信中写道,他真的不熟悉“鸿鹄”的发音,文字功底的确不好。他解释,他上中小学时正赶上文革,教育几乎停滞,只有毛泽东语录等少数课本,使他接受的基础教育既不完整、也不系统。

他写道:“你们的校长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也有缺点和不足,也会犯错误。”他承诺会努力,但很难保证今后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因为文字上的修炼并非一日之功。“像我这个年纪的人,恐怕也很难短时间内,在文字水平上有很大的进步了。”

63岁的林建华拥有北大化学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他从2015年2月起担任北大校长,之前曾任浙江大学校长、重庆大学校长。

再次把北大推到风口浪尖

校长口误再次把北大推到风口浪尖。过去一个月来,北大备受原教授沈阳被举报20年前性侵女生、在籍北大生岳昕因要求校方公开性侵案信息而被学校领导约谈的争议困扰。北大当年和现在处理性侵案的手法,被外界视为不够坦荡,治校水平受质疑。有评论指出,北大为平息性侵案舆论而做的大量工作,包括删帖、以叛国罪等恐吓岳昕等,违背了大学建校时自由和进步的理念。

中国问题专家胡星斗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现在的北大,早已不是往日的北大。”

他指出,北大曾经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曾引领社会变革潮流,曾崇尚兼容并包、学术自由,但经过几十年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知识分子的脊梁骨都被打断了”。北大校长等一代人曾是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学业被耽搁,人文素养无从培养。

胡星斗说:“这样的低级错误,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素养的断层,反映时代的悲剧。1949年之前那种博学、儒雅的学者,基本上不存在了。”

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鸣受访时说,舆论对口误事件反响之大,反映了人们对北大整体的失望。“北大与世界一流大学,渐行渐远。”

北大今年为校庆做了多方的筹备,本月2日还邀请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访问该校。但部分知识界认为北大校庆的意义已失真。

北大法学院教授张千帆在微信发文批评,没有哪个纪念日值得花这么多钱、时间和注意力。他反思,北大120年至今,除了几年昙花一现的自由主义,总体上左甚于右、过大于功,未来恐怕摆脱不了“精致利己主义”的魔咒。

“精致的利己主义”这个说法来自北大中文系退休教授钱理群多年前的一段话:“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记者是《联合早报》北京特派员)


王开东:林校长读错字关系不大,蔡元培校长还曾造假!

北大120周年校庆,非常隆重。连一贯不服气的清华都表白北大——相爱相夸107年,你是唯一的隔壁!


但这一切都没有林校长演讲中的鸿鹄厉害。此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然后段手狂欢,全民热炒,把北大120周年弄得热热闹闹。


按照以前的秉性,我说不定也要跟风,嘲讽、批判,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人老了,开始宽容,也更加理性。我们期待这个世界向好的方向去,嘲讽不解决任何实质问题。把北大校长当成一个发泄的道具,冷嘲热讽,也有失公允。


因为读错了一个字,或者读错了一些字,能证明他的学术水平低下?退一万步,就算他学术水平低下,能证明他就不是一个好校长?


这样一想,就会释然。他就在一个重要场合,读错了一个字,面子挂不住而已。


我们今天初中课本上的一个字,大家当然太熟悉了。但林校长和我们读的不是一个课本。反过来,如果这个字课本上没有出现,我们认识的几率也不会太高。常在书边走,哪有不错字。


作为语文老师,还是一个所谓的特级,但我常常遇到尴尬。因为总有人认为语文老师什么字都认识,尤其是学生姓名中的字,很多稀奇古怪,总有人要问我,问我一次,我紧张一次。


我其实很想告诉他们,如果课本上没有见过的字,他们不认识,语文老师认识的可能性也不大……


所以读错字确实不是多大的事。


接着看到林校长的道歉信。


在这封道歉信中,林校长承认不知道这个字的读音,说到自己中小学时正赶上十年动乱,他生活在内蒙古一个小农场,教育几乎停滞,很少有正式课本,连像样的书都找不到,自己的语言文字能力很差。就算现在努力,还是不敢保证未来不出丑。


最后林校长说,“我写这封信,告诉大家这些,并不是想为自己的无知或失误辩护,只是想让你们知道真实的我。你们的校长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也有缺点和不足,也会犯错误……


真正让我感到失望和内疚的,是我的这个错误所引起的关注,使人们忽视了我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应该说,这封道歉信非常真诚。面对如潮的责难,林校长直接面对,既说明客观原因,也剖析自己皮袍下的小,同时还不忘引导学生:“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


很多时候,焦虑和质疑是北大学子的优点,但也是缺点。一味质疑忽视了自我责任,很可能会失去脚踩的大地,这是现在不少北大学生的问题,林校长能够直陈出来,说明他不忘一个教师或者校长本色。但质疑究竟能不能创造价值?如果没有质疑,还有没有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精神?还有没有后来的北大?连娱乐圈思聪校长都表示质疑:“人类的认知和智慧,难道不都起源于质疑吗?”但是无论如何,道歉信是一大进步,蔡元培校长当年也因食堂问题道歉。


很多人拿蔡元培校长来对比讽刺林校长,其实蔡校长还有一件更加出格的事,那就是公然造假。


当年蔡元培慧眼识人才,认为陈独秀学问很高、经历独特、敢想敢冲,“是一员闯将,是影响最大,也是最能打开北大局面的人”,于是蔡先生不拘一格,坚决礼聘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


但是陈独秀的资历明显不够,陈独秀襟怀坦白,也真实说明了自己的情况。蔡元培却大胆为之造假,以“假履历、假文凭”双假上报。


函后随附陈独秀的履历:“陈独秀,安徽怀宁县人,日本东京日本大学毕业,曾任芜湖安徽公学教务长、安徽高等学校校长。”这个文凭和履历全是蔡元培胡编乱造,陈独秀留业日本,根本没有获得任何文凭,日本也根本没有日本大学,后面两所学校任职履历也是子虚乌有!


蔡元培的瞒天过海,获得成功。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开始出任北大文科学长,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思想的光芒熠熠生辉。北大一下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风暴眼,北大的辉煌历史由此创造,甚至中国的历史也因此而改写。


为了北大发展大计,蔡元培先生也是拼了。尽管蔡元培先生造假了,但造的光荣,造的伟大。成大事者往往不拘小节。


林校长固然不能与蔡孑民先生相提并论。但读到林校长在某重要座谈会上的发言,觉得他也不失真诚,敢于说话。如果给他时间,他也有可能不拘小节而成就大事。


2016年4月15日,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知识界很关注北大校长和清华校长讲什么。


清华校长邱勇在发言中主要总结了清华在教学、科研以及学校人事管理方面的成绩,汇报称清华已经全面启动人事制度改革,并制定了教师跨院系兼职制度,从今年开始将建设若干直属学校的实体性交叉科研平台,努力破除阻碍交叉的体制机制障碍。


北大校长林建华强调的则是:教育改革的关键需要厘清政府、社会公众和大学的基本利益诉求。大学是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场所,必须要有独立、兼容和自由的学术氛围,才能实现政府和公众的要求。他呼吁明确各方职责,释放大学潜力。


林校长能够说出这样的话,不仅需要真诚,也需要勇气。这几句话里依稀还有蔡元培的影子,北大精神尚存。


因为这一段话,我原谅了他读错一个字。道理很简单,一个人能够认识所有的汉字,知道茴香豆“茴”字有四种写法,但却未必能说出一句真话,或未必愿意、敢于说出一句真话。索尔仁尼琴说“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很重”!


作为北大校长,在北大120周年这样重要的场合读错字,不雅和难堪肯定是难免的,很多年之后,也一定会被记起。


读错字固然是丑事,但不是一种恶。站在北大校徽前,希望林校长能够记起北大校徽创造者鲁迅的话: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而北大的校格也就愈明白。


如果林校长果真立“鸿鹄志”,捡起老北大独立自由的精神,始终坚持真理,信守理想主义,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那么林校长仍然不愧是一个好校长。


我的兄弟干国祥说:“我不会因为一个人念错一个初中课本里的字而鄙视他,但我会因为一个校长不保护他的学生,不守护他的校园,不捍卫学校美好的精神传统,而漠视他。”


我深以为然。读错字属于小节,小节有亏不要紧。在北大120周年之际,如何重新焕发北大精神,这才是真正的大节和大事,希望林校长大事不糊涂。好在林校长还有时间弥补,这不仅是北大学子的期望,也是我们吃瓜群众的等待……


北大毕竟还是北大,网友之所以吹毛求疵,乃是因为北大在国人心目中的位置。犹记得北大的宣传片——《星空日记》。希望北大永远仰望星空,但又脚踏大地。你好,北大!你好,星空!


以下为道歉信原文。


亲爱的同学们,


很抱歉,在校庆大会的致辞中读错了“鸿鹄”的发音。说实话,我还真的不熟悉这个词的发音,这次应当是学会了,但成本的确是太高了一些。


我想,我的这个错误会使很多同学和朋友失望,觉得作为一个北大校长,不应该文字功底这样差。说实话,我的文字功底的确不好,这次出错是把这个问题暴露了出来。


上中小学时,正赶上文革,教育几乎停滞了。开始的几年没有课本,后来有了课本,也非常简单。我接受的基础教育既不完整、也不系统。我生活在内蒙古的一个小农场,只有几十户人家。现在人们很难想像当时的闭塞状态,农场离县城几十公里,距离虽不能算远,但乘马车要一整天时间。当时不但没有现在发达的互联网,连像样的书都很难找到。最近,我刚出了一本书《校长观念-大学的改革与未来》,其中还提到了当时的情况:


 “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小学五年级,几年都没有课本,老师只是让我们背语录和老三篇。十几岁时是求知欲最强的时候,没有其他的书,反复读毛选和当时一本干部培训用的苏联社会主义教程。我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最初都是通过读毛选和后面的注释得到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当时都读过,中学政治课又学了一遍。一分为二、对立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等,这些概念都滚瓜烂熟,也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观念。”


我很幸运,77级的高考语文考试作文占了80分,词句和语法只有20分,否则我可能就考不上北大了。我只是在考试前的几天,读了一本语法方面的书,刚刚知道什么是主语和谓语。语法概念不清,上大学之后学英语也多费了很大的劲。


我写这封信,告诉大家这些,并不是想为自己的无知或失误辩护,只是想让你们知道真实的我。你们的校长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也有缺点和不足,也会犯错误。另外,我还想告诉大家,我所有重要讲话,也包括上面提到的那本书,都是自己写的,其中的内容和思想都是我希望大家了解的。


我是会努力的,但我还是很难保证今后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因为文字上的修炼并非一日之功。像我这个年纪的人,恐怕也很难短时间内,在文字水平上有很大的进步了。


真正让我感到失望和内疚的,是我的这个错误所引起的关注,使人们忽视了我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再次致以歉意!

热爱你们的校长,

林建华     


原文由北京大学账号发表在BBS


贴完林校长的致歉信,谈一谈我的看法。


说起来,我和林建华校长也还算有些「渊源」。林校长曾执掌浙大,而大家知道我大学本科就是在浙大念的。当年林建华从重庆大学调任浙大校长时,就当了一次「网红」。


不过那时林先生当网红和今天完全不同,毕竟他本身没有犯过任何过失。当年主要是因为浙大校友不满「一个重大的校长竟然可以来执掌浙大?凭什么?」,才闹得满城风雨,甚至出现了浙大校友联名上书教育主管部门请求撤销任命的情况。当然后来这些「努力」并未奏效,林先生顺利到浙大走马上任。事实上后来不少师生对他在浙大当校长的表现,还赞赏有加。


后来林先生回到母校执掌帅印,想必是小了些阻力。但始料未及的是,北大也算不上一个好坑,尤其是考虑到学生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传统,林校长要把北大治理好,难度也非同一般。随即发生的一系列跟北大有关的舆论事件,证明了这一点。


言归正传,让我们回到林建华校长这封致歉信上来。


林先生写了很多,但我给大家翻译一下,主要内容其实就是这样:


1) 大家好,我念错了字,我道歉。

2) 但这是因为我所处的年代基础教育不完善造成的,我读书的时候很多字就没学过。

3) 现在我年纪大了,以后要学很多不认识的字,恐怕也是很困难的。

4) 我很失望,你们都在关注我念错了字,但却没有关注我传递的思想。


不吹不黑,客观地讲,我认为林校长敢于公开道歉,这个行为本身是非常可贵的,是值得大家肯定的。但道歉信通篇表达的态度和立场,是缺乏诚意,缺乏担当,也是缺乏风范的。


王思聪怒了:


作为一个教育者,居然能说出“质疑不能创造价值”,真是令人担忧。


人类的认知和智慧,难道不都起源于质疑吗?其实读错了字反映的是


1、这稿子根本不是自己写的(这是小问题)

2 、根本没有自己看过,或做任何的准备(这是大问题)。


作为北大校长,这是不是在树立一个老师也无需备课的榜样?


是的,这根本不是什么"文革"问题,文革是筐。是最基本的态度问题。一个底层教师上课前都不敢不备课,作为学校门面的校长,对待120周年这种代表学校门面的场合的发言稿,不说背诵,至少每处典故每个措辞甚至每句停顿和语气应该过个四五遍吧?


做这种职位,能力不到位足够成为众矢之的,态度不行简直令人不齿。


还有,课文《陈涉世家》是文革时期的必读课文,因为陈胜吴广起义是语文课,历史课,政治课的重中之重,教的就是文革时最需要的造反精神,而“鸿鹄之志”就是出自这里。他自己连文革的语文课本都不看,也能怪到文革身上,真是屎拉不出怪茅厕。他这封不是道歉信,分明就是写给某些人看的邀功请赏的信吧!



评论部分汇编于: 魏武挥 ,上海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教师    北大五大口  中青报冰点周刊


五道口同学的评论:“这是一封不那么真诚的道歉信,校长不是念错了一个字,是好多字,而且是常见字,多用字!校长的道歉是将问题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更为严重的是,您将书没读好,字不认识的责任,轻易推给文革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不公平的。文革不是垃圾桶,你想装啥就装啥?正确的态度是自己的问题自己扛。林校长既然可以攻读下化学博士,想必中三语文应不在话下,否则就不应走上三尺讲台,更不应面对北大的先贤。特别令人气愤的是,道歉信的结尾林校长认为:焦虑和质疑不能创造价值更是错上加错。焦虑是你的智小谋大,能不配位,识不及人造成的,垮掉了一代人心中的文脉和共同愿景,而且,最为重要的是,批判的思考才是人类求真求实的动力,这才是科学精神的真谛,校长的道歉信尾实是份推诿书、解脱计,再次证明了德配其位的重要性!我们期待林校长拿出一点真诚来,和天下读书人和解,向万千学子道歉!”



魏武挥 上海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教师说:北大校长就校庆将鸿鹄hu念成鸿hao公开道歉。


标准的危机公关环节是这几项:道歉、担责、反思、改进措施。这一连串动作不是没有意义的。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反思错误的来源、建立措施保证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是一起公众危机后必须做的事。


拆解林校长的道歉信,很遗憾,危机公关不是不及格,而是距离及格极远。


第一个动作,道歉,做了,可以。

第二个动作,承担责任,做了,但做得不到位,因为这个和后面的反思有关系。所以他把责任变小了。承担的是一个小责任。

第三个动作,反思,非常不到位。展开一下。


很多人也有类似的看法,读白字也没什么了不得,常人的失误,可谓人皆有之。但这种看法,恰恰忘记了场景。


这是一个国内顶尖高校一百二十周年的校庆场合,林校长上台发言,是以一校之长的身份进行发言,什么老三届什么理工男,都是借口。退一万步讲,哪怕你是文盲,你既然坐了个位子,来到了这个场合,装也得把事儿给装好。林校长念白字,不是林颜面损失,是学校颜面损失。这不是什么小时候教育不够能掩饰的。


真正的问题在于林校长对于这个发言,其实并不重视。如果够重视的话,应该读上好几遍——请注意,当林校长念到鸿鹄志的时候,出现了明显的磕巴,这意味着他当时是犯迷糊的,而不是坚信这个字念“hao”。如果事先做功课,这个磕巴就会在台下发现,以校长之尊,身边总有秘书,请教一下秘书来解决这个迷糊,有何不可?


校庆其实是一个仪式,是一个台面功夫。实质意义到底有没有,姑且不论。但如果你决定要做这个台面功夫,把台面做好不行吗?


林校长说这篇演讲稿都是自己写的,但其实总书记在5月3日到北大考察时,多家媒体(包括新华网和人民网)都提到了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至少这几句,林校长你是引用的吧。既然引用,总是要搞清楚引用的这些字都是啥。作为一个学者,这难道不是一个应该有的态度么?


最后一个动作,林校长实在是过分了点,没有任何改进措施,反而说:我以后可能还会有这样的错误。意思就是,我这次丢人了,下次可能还会丢人?你就不能说一句,以后多多请教身边人,争取公众场合不丢人?


请问,为林校长道歉信点赞的诸位,可以荒唐到接受这个说法?


最近有个老剧又火了,剧名《流星花园》。偶像剧有另外一种贬义的说法,称之为脑残剧。我建议为林校长点赞的诸位,好好去看这个剧。因为你们比这个剧还脑残。至少人家知道:如果道歉有用的话,要警察干什么?


危机公关不是道歉就完了的事,要反思,并且要通过反思来建立措施防止下次再犯错。


否则,要警察干什么呢?

来源:北京大学(iPKU1898)、学术与社会、南方都市报



自由空间 2018-5-6 9:41:00 | 阅读全文 | 回复(2) | 引用通告 | 编辑
{Re:校长口误再次把北大推到风口浪尖}
自由空间50,60后有一个好处,就是当说起成绩不好的时候,可以甩锅文革耽误了……而 70,80,90后则只能自己背锅……
自由空间 2018-5-6 10:42:06 |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校长口误再次把北大推到风口浪尖}
自由空间《陈涉世家》明明是文歌时期的必读课文!,因为陈胜吴广起义是语文课,历史课,政治课的重中之重,教的就是当时最需要的造返精神,有金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就是出自这里。鸿鹄也是毛选高频字,上中小学时正赶上文革,教育几乎停滞,只有毛泽东语录等少数课本都没有学好,明明是自己不学习,还把责任推到文革上去。
自由空间 2018-5-6 10:03:47 |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