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最新日志
载入中.......................
最新评论
载入中.......................
//最新回复
载入中.......................
友情链接
站点信息
载入中.......................
博客首页 
{2018,让我们拥有满满的安全感}

安全感(人类感觉)

摘要

       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风险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1]


图片安全感       首先、安全感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是来自一方的表现所带给另一方的感觉;是一种让人可以放心、可以舒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言谈举止等方面表现带来的。   

       第二、是否能产生安全感,来自多方面的因素,有主观的和客观的。这里我们就主要谈谈主观方面。要让对方产生安全感,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对方相信自己。让对方相信自己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你必须在言谈举止方面能够体现出来,比如:说话要算数,说得到做得到,做不到就不要乱承诺;经常给TA说说心里话,说说你的想法,经常问候和关心一下TA的生活;无论多忙都不要不理TA,经常给TA一些惊喜;不要再对其TA(异性)太好,言谈和行动上都一样;愿意为TA改掉你的不良习惯……   

       第三、物质上的安全感。如果想要真正的让TA放心,你还必须具体物质上的安全感,也就是说你必须让TA感到,生活所需是不用愁的,不用担心没有生活,这其实是一条相当重要的因素。 [2]  

       家可以说是最有安全感的地方。   

       女人需要安全感,男人同样需要安全感。   

       安全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精神层面:   

       当一个人在情感方面从对方身上得不到足够的安全感时,Ta便会追求物质方面的安全感,来抵制精神/情感方面的安全感缺失。   

       2.物质层面:   

       当一个人追求物质方面的享受的时候,那么Ta的物质要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的时候,安全感相对在下降,那么它便通过在精神方面追求新的替代者,来满足Ta在物质方面的安全感缺失。   

       情感与物质的安全感很难让一个人同时得到,而通过婚姻这种方式来提升安全感,便是大多数人最乐意的方式。

缺乏表现

图片安全感       焦虑,对事物不必要的过度担心,[3]缺乏自信,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关键时刻总是希望依靠别人,希望别人能够帮助自己,同时,内心深处对自己和别人又都不够信任,对生活周围的人与事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有的人还会总觉得自己生病了,对死亡异常的害怕   

       1.开灯睡觉   

       2.睡觉习惯抱东西、或者蜷缩着睡   

       3.不相信爱情   

       4.吃很多或者不吃   

       5.念旧,抱臂,怕黑,莫名其妙的孤单   

       6.无法抗拒的恐惧感   

       7.喜欢有口袋的衣服   

       8.穿没有口袋的衣服,不知道手往哪放   

       9.不爱说话或很爱说话   

       10.蜷缩   

       11.喜欢角落和窗户   

       12.晚睡   

       13.阅读   

       14.写字和笑容纯真   

       15.心事放在心里最温柔的地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16.喜欢抱抱或者握手,此类肢体接触   

       17.喜欢甜食   

       18.喜欢听到对方一次一次的甜言蜜语,同时又怀疑。   

       19.喜欢听歌,越悲伤却越爱听悲伤的歌。疑为有自虐倾向……   

       20.总想到与死亡相关的东西

      21.超越

相关研究

图片安全感       安全感作为一个重要概念见诸众多的心理学理论观点之中,其中研究最为详尽的是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其详细分析了具有安全感和不安全感的个体的具体表现。父母在儿童形成安全感方面有重要影响,安全感与神经症的发病密切相关。

       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安全感的研究

  安全感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最早见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研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很早就注意到个体的弱小、男孩的阉割焦虑以及自卑情结对一个人成长及成人以后心理健康和神经症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弗洛伊德假定:当个体所接到的刺激超过了本身控制和释放、能量的界限时,个体就会产生一种创伤感、危险感,伴随这种创伤感、危险感出现的体验就是焦虑。由此弗洛伊德提出了“信号焦虑”、“分离焦虑”、“阉割焦虑”以及“超我的焦虑”。后来的精神分析研究者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总结出神经症症状的形成过程,认为由于现实冲突的无法解决而产生焦虑情绪,进而退行到幼年的某种行为中,以期得到某种安慰、平衡。换句话说,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冲突、焦虑、防御机制等都是由个人幼年及成年阶段某种欲望的控制与满足方面缺乏安全感造成的。   

       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Erich Fromm)非常重视家庭环境对儿童人格的重要影响,在人格形成方面弗洛姆也主张儿童人格的形成复演着人类心理的发展过程。在幼年时期,儿童完全依赖父母,父母给儿童施加种种界限和禁忌。此时的儿童虽然没有自由,却有着非常稳定的归属感和安全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变得越来越独立,同父母的联系日益减少,这一发展过程的直接结果是儿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的丧失,因为他要单独的面对社会,他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弗洛姆认为:现代社会给人们以极大的自由,但与此同时,由于自由的增大,使得现代人与社会、与他人的联系日益减少,个人的责任日益增大。现代人日益缺乏归属感,经常体验到孤独和不安全。这一体验的最终结果是,许多的个体为了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把自己的权利和命运交给专制主义和集权主义。   

安全感       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的代表霍尼(Karen Horney)深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但她特别反对弗洛伊德的本能决定论观点,认为弗洛伊德忽视了社会文化对神经症的影响,认为神经症乃是社会文化的产物。霍尼提出了“基本焦虑”的概念,认为儿童在早期有两种基本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满足的需要,这两种需要的满足完全依赖于父母,当父母不能满足儿童这两个需要时,儿童就会产生基本焦虑。“当父母对儿童实施直接或间接的支配;冷漠或怪癖行为;对儿童个人的需要缺乏尊敬;缺乏真诚的指导;轻蔑的态度;过分颂扬或缺乏赞扬;缺乏令人信赖的温暖;使儿童在父母的争吵中选择一方;负担过多的责任或不负责任;偏袒、隔绝同其他儿童的交往;不公正、歧视、不守信用;充满敌意的气氛等等”。当父母用上述方式来对待儿童时,儿童就会对父母产生一种基本敌意。但由于儿童自身的渺小和无助,儿童又必须依赖父母,因而必须压抑对父母的敌意,这种压抑的直接结果导致儿童把敌意投向整个世界和整个社会,使儿童认为世间的一切任何事物对他们来说都充满了危险,这就导致了不安全感的产生并进而转化为基本焦虑。   

       精神病学人际关系理论的代表人物沙利文特别重视人际关系对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依照沙利文的观点,人类行为的动力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满足的需求,一类是对安全的需求。前者是生物性的需求,包括食物、睡眠和休息、皮肤接触等的需求。后者是心理性的,包括他尊、自尊、友谊和爱、归属和依赖等超出身体组织和器官需求之外的一切活动的需要。沙利文指出:人类满足生理需求的方式是受社会制约的,儿童会在成长的过程中意识到,有些满足生理需求的方式不是父母所赞许的,儿童必须调节自己的行为,适应父母的标准,以获得安全。随着儿童的成长,不仅父母,教师和其他一些社会力量的代表如“警察”等会使儿童体验到不安全感,而且其追求满足的要求可能被社会拒绝也会使之体验到不安全感和不舒适感,或被称之为焦虑。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E . H . Erikson)在1950年提出了解释人生全程发展的一套著名的理论,称为“心理社会期”理论,它将人生全程划分为八个时期,并且认为,在人生的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每一个时期都应视为一个“危机与转机”的关键。埃里克森指出,在个体发展的早期,发展的课题是要个体建立对世界最初的信任感。婴儿初生,如果受到父母或其他看护人的良好照顾,尤其是母亲,如能够对婴儿采取慈爱的态度,并且这种慈爱是经常的、一贯的和可靠的,婴儿就会觉得舒适与满足,会产生最初的安全感,会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信任和期待。埃里克森认为这种基本信任的获得是儿童的第一个社会成就,是婴儿自我统一性的基础。   

       现代精神分析的理论——自体心理学(self-psychology)和客体关系心理学(object-relations psychology)认为:客体是一个技术性的术语,涉及的是主体与之相联系的人或事物。客体关系的探讨,通常集中于儿童与父母(尤其是母亲)的早期关系,集中于这种早期关系怎样塑造儿童的内部心理世界和以后的成人关系。自体所涉及的是,对自己来讲,我是一个人、一个活跃的实体,或一个存在于自我(ego)中的自我形象。   

       从精神分析的理论可以看出:个体的安全感是这样产生的:父母(尤其母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客体,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如果能够给与孩子足够的爱,持续的、稳定的、持之以恒、前后一致的、合理的爱,孩子就会体验的安全感,并延伸出对于他人及世界的信任,并且感觉到自尊、自信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确定感和可控制感。

       人本主义理论关于安全感的研究

图片安全感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他现今闻名的需要层次理论,除了空气、水、食物和性等一些细节之外,他列出一些概括的需要层次,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指出:当生理需要被大部分满足之后,第二层次的需要就出现了。个体变得越来越对寻求环境的安全、稳定和保障感兴趣,可能产生了发展某种结构、秩序和某种限制的需要。个体变得忧虑起来,不是与饥渴这样一些需求有关,而是和他的恐惧和焦虑有关。马斯洛指出:心理的安全感(psychological security )指的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马斯洛还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制了《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又称S-I问卷)。   

       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可以被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同义词。对于具有安全感和具有不安全感的人,马斯洛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其中,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感到被拒绝,感到不被接受,感到受冷落,或者受到嫉恨、受到歧视;感到孤独、被遗忘、被遗弃;经常感到威胁、危险和焦虑;将他人视为基本上是坏的、恶的、自私的、或危险的;对他人抱不信任、嫉妒、傲慢、仇恨、敌视的态度;悲观倾向;总倾向于不满足;紧张的感觉以及由紧张引起的疲劳、神经质、恶梦等;表现出强迫性内省倾向,病态自责,自我过敏;罪恶和羞怯感,自我谴责倾向,甚至自杀倾向;不停息地为更安全而努力,表现出各种神经质倾向、自卫倾向、自卑等。自私、自我中心。而具有安全感的人则感到被人喜欢、被人接受,从他人处感到温暖和热情;感到归属,感到是群体中的一员;将世界和人生理解为惬意、温暖、友爱、仁慈,普天之下皆兄弟;对他人抱信任、宽容、友好、热情的态度;乐观倾向;倾向于满足;开朗,表现出客体中心、问题中心、世界中心倾向,而不是自我中倾向,自我接纳,自我宽容;为问题的解决而争取必要的力量,关注问题而不是关注于对他人的统治;坚定、积极,有良好的自我估价; 以现实的态度来面对现实;关心社会,合作、善意,富于同情心。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来说,外界环境中的任何一个影响,每一个作用于有机体的刺激物,都或多或少的更易于以一种不安全的方式,而不是以一种具有安全感的方式来被解释。我们会看到,安全感强的人具备较高的接纳和自我认同,而不安全感强烈的人往往隐藏着强烈的自卑和敌对情绪。马斯洛在其研究后期,与Mittelenmn一起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其中第一条就是个体要“有充分的安全感”。

重要安全感

       人有八个重要的安全感:

  一、情感的安全感:

  (1)和所爱的人在一起。父母离婚或恋人分手都会消减情感的安全感。

安全感  (2)和所爱的人彼此深爱。丈夫出轨或妻子出轨都会消减情感的安全感。

  二、身体的安全感:

  (1)不要得病。

  (2)不要伤残

  三、社会关系的安全感:

  (1)不得罪人。

  (2)不被人伤害。

  四、法律的安全感:

  (1)不犯法。

  (2)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五、收入的安全感:

  (1)收入满足普通生活。

  (2)收入稳定。

  六、福利的安全感: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

  七、房子的安全感:

  在工作的城市,拥有自己的房子,心中才有归宿感。

  八、生活环境的安全感:

  (1)生活环境里,有超市、市场、商店、医院、公安局、公交车站等生活的配套机构。

  (2)生活环境干净整洁、空气质量好。

  有了这八个安全感,才能安心、踏实的生活。

增加安全感

       不知道你是否有留意过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一些朋友,在面对恐惧的事情或者说心理压力过大时,会自言自语的唠叨。

  可能在你的眼中,这是一种犯傻的行为,但是通过国外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自言自语除了行为上不好看之外,它可是大有用处的,能够增强我们的安全感,缓解心理压力等。心理学家认为,自言自语可以缓解压抑的情绪,如害怕恐怖片的人看恐怖片时应该尽量放声大喊别压抑恐惧,这样可以有效减轻情绪的压抑。

  蜘蛛公认是人最怕的东西之一,心理学家用蜘蛛做试验尝试证明人自言自语能够减轻恐惧。心理学家要求测试者接近毛茸茸的大蜘蛛,一开始没人敢靠近,于是研究人员引导他们说出内心的想法。实验证明,随着测试者不停坦露心中恐惧情绪,他们就更有勇气走进蜘蛛。

  当你靠近这些因为害怕而自言自语的人身边时,你会听见他们唠叨的内容全是关于他们怎么担心怎么害怕。正是释放内心所忧虑的情绪,经过一番唠叨自言自语以后,这些原本害怕的人的胆子反而变得比较大。所以建议当你遇上压力或恐惧,内心安全感不够时,与其假装冷静地默默承受和压抑负面情绪,不如大胆地接受,大胆说出自己的担忧。

生活启示

       正视自己 你不用对生活负全责

安全感  没有安全感的人总觉得必须要做点什么或必须要处在一种焦虑状态中,才能应对未知的变化。所以首先要学会承认一个事实:人生本来就不安全,不因为你多一分担心就会少一些变数。你没有那么大的责任和能耐去改变世界的运行规律。不要神话你的“主观能动性”,你的焦虑应急状态不会因它而改变。

  正视失去 你本来就不拥有什么

  缺乏安全感其实是种放大心理,把自己的负担放大,把后果的痛苦放大,所以没有安全感的人对“失去”看得格外沉重。赶快从牛角尖里出来吧,没有什么是固定属于谁的,财富、地位、权势和情感无一例外。唯一属于我们的是自己的感知和经验,或许可以说“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对人生不安全感的充分体验”。

  生活在别处 安稳在心中

  我们的不安全感恰恰来自从小到大对安全的认知。长辈总告诫我们什么样的工作安全,什么样的男性安全,什么样的处事方式安全,于是我们便朝着这些方向去导觅,结果发现事与愿违。其实一开始我们就错了,错把目光放在了“外部”而不是“内部”,放在了现象而不是觉悟。安全感别人给不了,必须自备若干。

  真正的安全感只可能来自于一个地方,那就是你的内心。有安全感的人不一定占据着社会上最稳固的资源,但一定占据了这样的天赋——“不在乎有的,不惦记没的,不害怕失去的,不追求强扭的。觉得什么都是自己的,万一什么都不是了也无所谓。对得到适可而止,对失去心无畏惧。”

习近平主席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特别强调了“安全感”。什么是安全感?中国有句古话叫“惶惶不可终日”,这是“安全感”严重缺失的表现。我们在生活中有多方面的需求,其中之一就是对确定性的需求。就是说,我们想生活在一个确定的、有章可循的、可预期的环境中。换言之,就是对于安全感的需求。无论在什么环境,这种需求都不是一种奢侈。因此要拓宽“安全”的定义,身体伤害是不安全的典型案例,但我们还需进一步拓宽“安全”的范畴,将“安全感”也纳入其中。        

女人需要安全感,男人同样也需要安全感。女人的安全感,也许来自男人每次都让你先挂的电话,也许来自随时都为你开着的手机……那矿工兄弟的安全来自于什么?安全规章?安全制度?安全技术?安全文化!       

什么是规定?下井要戴安全帽,这是规定。什么是文化?没有规定上班必须穿衣服,但大家都穿衣服上班。这就是文化。        

例如,“人民日报”的微信客户端于2017年10月5日刊发的题为“美国枪击案吓坏法国小哥哥:在中国7年,从未感觉不安全”一时火爆朋友圈,人们纷纷讨论“安全感”的问题,一致认为“安全感真是个很重要的东西”。从安全感的角度,也许可将“安全”理解为:安全是消除来自物质的危险和精神上存在的恐慌状态。   

当然,安全感还有更深入的理解,安全感并不是你用金钱、房子、可以换来的,那只是鸟笼里的安全感。真正的安全感,是内心实实在在的充实,是给自己提供丰富的精神世界。尽管目前对于“安全感”尚未有明确理解,但将“安全感”也纳入“安全”其中,必是安全科学研究与实践的大趋势,亦是社会科学视阈下对安全科学研究与实践内容的有力补充与充实。     

2018,让我们都能拥有满满的安全感!

(中国矿业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 李霞 )



    “心安即是家”,一句简单的话,道出人们对安全感的渴望。在这个飞速发展却又充满了未知因素的大时代,我们该如何捍卫自己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拥有一种稳定的不害怕的感觉。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则认为,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是生存的基础。婴儿渴求母亲的怀抱、中年希望蒸蒸日上的事业、老人梦想儿孙绕膝的生活……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寻找安全感的过程。缺乏安全感的人,常会感到自身受到威胁,觉得世界不公平,进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汪冰认为,缺乏安全感,说到底,是因为无法预知和掌控会发生什么,所以会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想法。

  现代人缺乏安全感,主要有5个原因:

  ★竞争激烈。

  现代人随时都努力超越别人,恐惧被人超越,在只能胜利的职场,没有人会有十足的安全感。所以我们努力地获得各种成就,但是成就越大就越害怕哪一天失败了,是否既得的一切也将不复存在。

  ★生活成本高。

  飙升的房价、物价等,带给人们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好不容易买了房子车子,有了暂时稳定的收入,可贷款带来的经济压力,同样会引起强烈的不安全感。

  ★缺乏信念。

  在经过20多年冲刺般的财富赛跑后,一些人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标追求到底是什么。缺乏信念与理想,使内心难以找到平衡,变得越来越彷徨、迷茫、不安全。

  ★找不到归属感。

  很多人都是背井离乡在异地工作生活,没有固定的居所又没有亲人在旁,一旦生活中出现波澜和挫折,很容易感到孤独,引发不安全感。

  ★内心孤独

  先进的社交生活手段,人口的频繁移动,让现代人有了更大的社交圈子,同时每段关系的深度和长度却大大降低,靠谱的朋友越来越少。

  ★不知足、爱比较。

  20年前,人们对安全感的渴求可能还仅限吃饱穿暖,可现在,有了小房子,眼馋别人的大房子;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什么都是“别人的好”,导致心里总是七上八下。


如何加强安全感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丛中教授表示,适度的不安全感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外部世界的危险,做出适当的反应。可过度缺乏安全感,则容易走入误区,导致不恰当的行为。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要想保证人们的社会安全感,需要从加强物质保障和树立公众信任度开始,而对于个人来说,则需要学会在不安中淡然前行。试试下面的方法,也许能让你的内心更安定。

  ★灵活处世。

  如果总是用固定的方式来应对世界,当面对陌生的环境、新的生活变化时,很容易无所适从,进而被打垮。因此,积累更多的心理经验和应对模式,可减少恐惧感。

  ★多交朋友。

  好的人际关系能给我们提供重要的心理支持与满足,也能在困难的时候帮到我们。最好的保险不是存款,而是有几个真心实意的好朋友。同时,研究表明,助人行为可以显著地改善焦虑情绪。

  ★别太挑剔。

  不可否认,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让我们担心的事情,但是如果过于渲染这种担心,就会成为心理负担,束缚手脚。对于生活,最好不要过分挑剔。

  ★找些“帮手”。

  女性和老人更容易产生不安全感。英国心理学家建议,这类人可以随身带个手提包,给自己一份踏实感。

  ★少点欲望。

少点欲望,简化生活

  我们可以从简化生活开始,削减不必要的开支,降低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让自己不去关注名利等需求,而是充分享受内心的安全体验。㊣



身在职场,犹如人在江湖,世事难料。升职加薪、撤职降薪、裁员下岗,有人欢喜有人愁。渐渐地,你发现旁边的“他”在忐忑,对面的“她”在不安。一切犹如多米诺骨牌,牵一发而动全身,人人都在为前途自危。每个人都在自问:谁动了我的安全感?

不同类型的人丢失安全感的原因各不相同,比如,职场精英因为拼命冲刺而忽略了复杂的人际,职场老人因为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失去了工作的激情。剖析职场中六种类型人群的职业安全问题,看看,你属于其中哪一类,又该如何才能拥有职场安全感。

职场精英:万不得拼命冲刺忽略他人

危险指数:★★★★☆

风风火火的Mark,做任何事情都喜欢争第一。最近他发现,忙着工作,只顾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难题,却忘了看看身边的风景,听听耳畔的声音。半年前他为了一个项目精益求精,对同事吹毛求疵,为此闹得团队成员意见纷纷。其实Mark本意只是希望工作能更有效率和品质。Mark说,自己常常得罪了人还不知道。眼看就要到年底考核了,一心想晋升的他,很怕在关键时刻,得不到同事的支持和拥护。

支招:

与老板相处:即使老板欣赏你的冲劲,但请注意分寸。别忘了,老板永远是老板。如果你认为自己在公司里比老板还要强,那你就是最大的傻瓜。

与同事相处:少用“命令式”口吻,多用询问的语气。如“请”、“可否”、“麻烦你”等。个人能力再强,也要充分尊重同事,别光想着抢风头,时刻注意团队合作。

完美达人:要不得过度追求过度完美

危险指数:★★★★☆

Shelly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对同事、自己都十分严格,每件事情务求尽善尽美,别人也经常竖起大拇指夸奖她。可即使是这样,Shelly仍然觉得不够完美,因为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一旦感觉有了偏差,Shelly心里就不舒服。年底手上有几个项目在冲刺,Shelly已经熬了三个晚上赶计划书了,可她依旧提心吊胆,总是担心计划书不够好,同事和下属也被她搞得很累,怨声载道。

支招:

与老板相处:甘当辅佐的角色,适时提醒老板他没有注意到的方面,你会更受赏识。

与同事相处: 管得太多太细不见得就是好的,多给对方一些发挥的空间吧。追求完美自然好,吹毛求疵就讨人厌了。

热力女王:要不得总怕“失宠”

危险指数:★★☆☆☆

Dolly是一个爱热闹的人,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工作,她就十分安心和快乐,可一旦遇到批评或质疑,她的心里就很不安。记得有一次在部门聚餐时,有人在桌上直言Dolly在工作方式上的一些问题,Dolly立刻变得心绪不宁,平时看似很和谐的人际关系消失得无影无踪,Dolly害怕自己要“失宠”了。

支招:

暂时的被冷落,并不代表从此定格。何不换个角度想一想,这时,刚好是反省、检视自己的最佳时机。也许暂时自己的热力稍退一些,你将会聚集到更多的人气。

与老板相处: 不要挑衅老板的领导能力,先做好自己的事。

与同事相处:事出总有因,换位思考,批评有时是真话,不能听批评的人也得不到进步的机会。

新“老好人”:要不得为好人缘乱承诺

危险指数:★★★☆☆

Helen总是希望能与团队里的同事保持良好关系。上个月,同事请Helen帮忙处理一份PPT项目书,Helen明知道已经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却不想让同事失望,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可是对项目缺乏足够的了解,同时PPT技术很蹩脚的她交出的项目书里出了好几个差错,同事也因此在谈判过程中被对方揪住辫子。事后同事是没说什么,但Helen觉得灰溜溜的,很没面子。渐渐的,Helen情绪陷入低谷。

支招:

与老板相处:不用太过于讨好对方,请三思而行。毕竟,说“不”更需要勇气。

与同事相处:即使彼此十分熟悉,也不能事事太过迁就。公是公,私是私。

混沌“老”人:要不得安于现状缺少创新

危险指数:★★★☆☆

Michael向来喜欢在安静、稳定的环境里独自工作。表面上,Michael不抱怨、也不吭声,很怡然自得地埋头工作,但心中却隐隐有种莫名的担忧。Michael说,“当一个新的项目分工时,我被要求从事新的内容,心中的担忧会立刻变成现实的恐惧。这种感觉就好像,要我从一个住了很久的地方搬走。紧张、忧虑,胡思乱想,完全没有自信。”

支招:

与老板相处:随时准备接受新的工作安排,当成是一种磨练。但要记得,请大声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与同事相处:面对竞争,唯一的制胜之道就是拿出实力,靠专业能力来取胜。如果不想被淘汰,从现在起积极充电、时刻注意提升自己。

社交高手:要不得深陷办公室政治

危险指数:★★★☆☆

人事部的Ross是一个能言善道的社交高手,常常担任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桥梁,员工们有心事,不管公事私事,也都愿意找她倾诉。然而,久而久之,Ross觉得很累。每天的工作本来就很忙,成天奔走于上下级、主管与员工的沟通之间,特别是当事情掺杂进太多人的七情六欲、利害关系之后,她觉得自己真有些心力交瘁。

支招:

与老板相处:你可以辅助老板,但请记得,适当保持距离。

与同事相处:你与老板的关系并不是炫耀的资本。同事之间再知心,也要有“度”,别做“大喇叭”,也别做“传声筒”,尽量别牵扯进办公室勾心斗角的帮派斗争,一不小心闹得两面不是人。

不论你是职场精英还是追求完美的达人,不论你是社交高手还是混沌度日的职场老人,又或者是新老好人还是得宠的热力女王,职场中人人都有可能丢了安全感。只有你对自己的内心充满了自信,找到了坚定的自我,有明确的职业和人生规划,未来的日子才会一天比一天好,也才能拥有笃定的安全感,牢牢把握人生的航向,做命运的掌舵人。


女人为什么老觉得没安全感


难道一个可靠的男人,一个遮风挡雨的房子,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好的婚姻,张存了不少钱的卡。这些就是女人想要的安全感吗?可以说是,又可以说不是。为什么?这些不过是女人所需安全感的具体外化的表现。安全感这种东西,与你爱一个人爱得深不深没有什么关系,与你们情感是否平凡得如一潭死水也没有什么关系,它更不可能来源于你怎么做你的爱人怎么做,这些浮表与外援都给不了安全感。

女人为什么老觉得没安全感 三联

  女人为什么老觉得没安全感?

  其实,安全感跟性别并没有多么大直接因果联系,安全感跟一个人内在某些特质息息相关,例如自信。既然男女都不太有安全感,可为什么女人看起来比男人更没安全感?

  或许这并非天生,而是被教导出来的。人们的育儿观中普遍认为男孩子要粗养,放出去历练,不必担心他受伤,而女孩子要细养,小心陪护,不许半夜还在外游荡。的确,男孩子半夜还在外游荡,假如跟人打一架,谁输得比较惨还不知道,但女孩子假如没有人陪护,被拐卖或强奸,这残局谁也没法收拾,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因为输不起,好像女孩子就理应更没安全感,好像这种没安全感,就是必须的生存哲学。

女人没安全的原因.jpg

  女人正因是女人,输不起的地方还更多。不论想不想生,女人的生育天性,都会在潜意识中影响女人,让女人担心一旦怀孕后被抛弃就得独自抚养小孩,而男人不必担心这个问题,从经济的角度来说,留下基因转身就走,可能反而比较实惠,所以女人在择偶时才比男人患得患失,没安全感;剩女之所以比剩男更没安全感,是因为大家公认女人的最佳生育年龄就只有那么十几年,公认女人的花容月貌也就这么十几年,而男人选择女人,容貌和生育能力几乎是最看重的因素,所以还想嫁的剩女会非常焦虑。


2018 年又是一个新起点。一起来看看 2018 年正确的生活方式,收藏起来照着做!


1.果蔬多一点


多吃蔬菜对保护心血管和防癌很有好处,每天都应吃不少于 300 克的蔬菜,以叶菜和深色蔬菜(如深绿色、红色、橘红色、紫色等)为主。尽可能每天吃一至两种水果。


2.油盐少一点


盐吃多了除了导致高血压外,还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可能降低口腔黏膜的屏障作用,增加感冒病毒在上呼吸道生存和扩散的几率。烹调油应选用品质好一些的,并经常更换品种。每人每天半两油即可。


3.吃得杂一点


要做到科学饮食,还要食物种类还要丰富一点,荤素均衡搭配,粗细粮也要吃一些,保证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充足,品种越杂越好。


4.食物热一点


多吃生冷食物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甚至造成损伤。因此,要尽量避免吃生冷食物,在严冬更要注意。


5.喝水勤一点


等到口渴了才想起喝水,这时身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了。朋友们要学会未渴先饮,每天按时主动饮水。尤其是晨起一杯温开水可润肠通便,睡前一杯温开水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心梗和脑卒中的发生。


6.瘦肉吃一点


别总以为吃肉不健康,一味粗茶淡饭,才会导致身体不健康,更会增加老化速度。日本长寿之乡冲绳的长寿老人都有吃肉的习惯,他们基本上每天都吃肉,而几乎没有人患心血管系统的老年病。


7.睡得早一点


晚上熬夜其实就是在折磨你的身体,会让你的血压和胆固醇升高,这些都会给你心脏、血管、器官、大脑带来健康风险。所以一定要早睡,23 点以前必须上床休息。


8.运动多一点


运动能给人以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让身心都永远年轻。久坐容易使肌肉衰退与萎缩,因此老年人忌讳久坐不动,应多走路、勤活动,才是健康之道。


9.脑筋活一点


打打牌、做一些智力游戏、猜一猜谜语等,让自己的脑子活起来,不要等得了老年痴呆症再来后悔。


10.动作慢一点


起床慢一点,吃饭慢一点,说话慢一点,走路慢一点,以免发生意外,给自己和家人留下永久的遗憾。



11.适当懒一点


生活那么辛苦,想懒一点也可以嘛!更何况,懒还有许多的好处,有时候懒一点反而更健康、长寿、快乐!


懒一点的人不会想太多,伤脑伤神地计较一些小事很累,生活糊涂得过,反而落得一个淡然、清净、心宽。


懒一点的人不再会为子女包办一切,但是放手的爱不仅能让子女独立起来,还能让母子母女关系更亲密,让家庭更和睦。


12.爱好广一点


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能够帮助你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找到乐趣。书画琴棋,太极拳、广场舞……你完全可以自得其乐,寻觅一块可以寄情快乐的园地,栽下属于自己的风景。


13.朋友多交点


老同学、老朋友的见面机会要把握,要珍惜老兄弟、老朋友的情分,有闲喝喝茶,无事聊聊天。也不要错过结交志趣相投的新朋友的机会,友情最可贵。


14.旅游要一点


没有去过但又非常想去看看的地方,一定要趁早去,别犹豫。原因很简单。不是由于山高水长,而是自己力不从心的腿脚,将很快绊住自己。




15.凡事看开点


生活中难免出现忧愁,只要你保持乐观的心态,拥有豁达的心境,凡事看开一点,忧愁即会“烟消云散”。


所以,遇到紧急之事,要淡定;遇到为难之事,要清醒;遇到气愤之事,要想得开放得下,不生气,不找气,不发火,不急躁。


16.每天多笑点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笑容是最好保养品,是最便宜的冻龄秘方。微笑也好,哈哈大笑也好。精彩的人生总有精彩的理由,笑到最后的才会笑得最甜。


17.生活潇洒点


潇洒,是一种与世无争的大度,淡看过往,笑看今朝,静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惬意。潇洒,是干自己喜欢的事,走自己喜欢的路,做自己喜欢做的人,放飞自己的心灵,让心底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说得太好了!

幸福、健康和快乐,就是“一点”加“一点”。

记住这些,快乐多一点,寿命长一点!

自由空间 2018-1-2 19:56:00 | 阅读全文 | 回复(1) | 引用通告 | 编辑
{Re:2018,让我们拥有满满的安全感}
自由空间心安,处处即家,心不安,处处皆非家。安全感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拥有一种稳定的不害怕的感觉。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是生存的基础。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寻找安全感的过程。缺乏安全感的人,常会感到自身受到威胁,觉得世界不公平,进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适度的不安全感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外部世界的危险,做出适当的反应。可过度缺乏安全感,则容易走入误区,导致不恰当的行为。
自由空间 2018-1-2 20:04:21 |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