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但是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容小隐,出大患”。当出一些小事故,或者有事故苗头时,不及时排除,大患必将来临!等到出了大事故,隐瞒不住,才引起重视,又是开会,又是检查、处罚只是“管结果”的做法,必须向“管过程”转变,由事故处理向隐患治理转变,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新办法,实现事前控制和动态化管理的新格局。
我们常说要“抓源头”、“从源头抓起”,而安全工作中常说要“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就是指的要“抓住源头”,要把握和控制住整个事情的全过程,决不放过事故前期的隐患! ,发现问题就是成绩,发现问题甚至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控,对人、机、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超前预防,全方位、多层次削减隐患,并建立安全预案,就是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应急处理,从原来事故后责任追究转变为隐患治理责任追究。
在日常的生产过程或社会活动中,由于人的因素(例如管理能力、制度执行、操作技能、心理状态、知识水平、生理作用等),物的变化(例如设备及电器老化、锈蚀,安全防护设施的拆除、位移和与施工进度的不衔接),以及环境的影响(例如污染、风蚀、暴晒等),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缺陷、故障、苗头、隐患等个安全因素,如果不发现、不查找、个消除,会打扰和影响生产过程或社会活动的正常进行。这些不安全因素有的是疵点、缺点,只要检查发现后进行消缺处理,便解决问题,不会生成激发潜能(例如动能、势能、化学能、热能等)的条件;有的则具有生成激发潜能的条件,便形成事故隐患,不进行整治或不采取有效安全措施,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问题、缺陷、故障、苗子都是外露性的,有现象表现出来;事故隐患则是内涵性的,要透过现象才能分析判定。因此,事故隐患呈现了内在本质的薄弱点(或称危险点、危险源),靠人的知识和经验,靠科学的评估和计算,靠科学检测仪器的探测和监视,才能予以发现,并想出对策措施予以整治后消除,把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
思想上对隐患的错误认识,是最大的隐患,首先要消除企业领导头脑中对安全不重视的隐患。不认真整改事故隐患,就是不重视安全工作,就没有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就是没有执行好国家有关安全的法规,就是对企业和职工极大的不负责,这是非常严肃的问题,因此,企业领导应认真组织整改隐患工作。整改隐患.工作的本身就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就是采取安全措施保障安全生产,就是预防和消灭事故。企业在组织隐患整改时。应认真制订实施方案,其措施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可靠性、长远性。可操作性。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的安全装置,具有安全可靠性,易操作。易维修。还应考虑少花钱节省费用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实施方面要定人定时间,明确整改工作责任人,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安技部门要审查整改措施,验收整改工作。最后还应制订措施,保证所整改的内容能够得到巩固,发挥作用,而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失去作用,那就失去了整改的意义和效果了,这点非常重要。
资金是保证整改.工作的重要条件,缺少资金就难以整改隐患,这个问题在当前较为突出,没有资金的投人就必然隐患依旧,企业就不能安全生产。在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效益安全都是企业的生命,缺少那一方面企业都难以生存,整改隐患虽然投入了一些资金,但消除了危险源,防止了因事故所造成的重大损失,也就是效益。投人资金治理隐患,关键是领导对安全的重视程度,怕花钱整改隐患,看起来省了些钱,一日酿成事故企业就会遭受重大损失甚至破产,岂不因小失大。因此保证整改隐患所需资金,是一个聪明的企.业决策者的选择。
善于发现和辨别动态的隐患。无数事故分析证实。隐患存在是事故的成因。多一个隐患就多一个发生事故的危险.同时,隐患也是变化的、动态的,有生产活动就会出现隐患,老的隐患解决了新的隐患又出现了,有的隐患是动态的,有的是静止的,有的隐患会反复产生,有的隐患是直观的,有的是潜在不易发现的.有些隐患是随着时间而发牛变化,有的隐患会在瞬间发生裂变.隐患有着不同程度的危险性,隐患来自各个方面、各种原因,认识隐患是预防隐患的重要前提,要运用监测监控手段、管理的手段、技术手段,做好预防隐患的工作,防止隐患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制造、产品、安装、生产过程中不留下隐患。开展经常性安全检查,及时整改隐患,不给隐患有存在和发展的机会。防隐患比整改隐患更具有意义。
发现不了问题,整改隐患就无从谈起。许多事故的发生就是没有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或“隐性隐患”造成的,很大程度上,发现问题甚至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也是落实“关口前移,控制源头”安全思想的重要措施,做到及时发现,超前防范,这样就能防微杜渐,有效地遏制小问题转化为大问题,隐患演变成事故。
事故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在风险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即使今天产生了一起轻微的隐患,那么明天或者后天则有可能发生一起更加严重的事故。因此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或者管理者,要认识到风险的严重性,小题大做,举一反三,找出发生事故的根源和内在联系,然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隐患风险削减到最低限度。
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始终如一地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削减隐患,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进行应急处理,才能真正实现由“管结果”向“管过程”转变,由事故处理向隐患治理转变。这样的做法比出现事故后的“亡羊补牢”要高明得多,也应有效得多。
- 上一篇:回顾2008,畅想2009
- 下一篇:锅炉及压力容器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不知道您又没有关于起重吊装作业、搬运作业的PPT培训资料,如果有可否给我一份,谢谢。邮箱:lzg904@163.com
资料已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