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操作安全要求
要保证机械设备不发生事故,不仅机械设备本身要符合安全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操作者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当然,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因其种类不同而内容各异,但其基本安全守则如下:
1、必须正确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和用具。该穿戴的必须穿戴,不该穿戴的就一定不要穿戴。例如操作旋转机械加工时,要求女工戴工作帽,如果不戴就可能将头发绞进去。同时要求不要戴手套,如果戴了,机械的旋转部分就可能将手套绞进去,将手绞伤。
2、操作前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而且要空车运转一下,确认正常后,方可投入运行。
3、机械设备严禁带故障运行,千万不能凑合使用,以防出事故。
4、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更不准将其拆掉不使用。
5、机械设备使用的刀具、工夹具以及加工的零件等一定要装卡牢固,不得松动。
6、机械设备在运转时,严禁用手调整;也不得用手测量零件,或进行润滑、清扫杂物等。如必须进行时,则应首先关停机械设备。
7、机械设备运转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以防发生问题时,无人处置。
8、工作结束后,应切断电源,把刀具和工件从工作位置退出,并清理好工作场地,将零件、夹具等摆放整齐,打扫好机械设备的卫生。
机械设备危险部位的防护
(一)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
(1)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如动力传输皮带和皮带轮、链条和链轮、齿条和齿轮等。
(2)旋转的轴,包括连接器、心轴、卡盘、丝杠和杆等。
(3)旋转的凸块和孔处。含有凸块或空洞的旋转部件是很危险的,如风扇叶、凸轮、飞轮等。
(4)对向旋转部件的咬合处,如齿轮、混合辊等。
(5)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咬合处,如辐条手轮或飞轮和机床床身、旋转搅拌机和无防护开口外壳搅拌装置等。
(6)接近类型,如锻锤的锤体、动力压力机的滑枕等。
(7)通过类型,如金属刨床的工作台及其床身、剪切机的刀刃等。
(8)单向滑动部件,如带锯边缘的齿、砂带磨光机的研磨颗粒、凸式运动带等。
(9)旋转部件与滑动之间,如某些平板印刷机面上的机构、纺织机床等。
(二)机械传动机构防护对策
在齿轮传动机构中,两轮开始啮合的地方最危险,如图1—1所示。
皮带传动机构中,皮带开始进入皮带轮的部位最危险,如图1—2所示。
联轴器上裸露的突出部分有可能钩住工人衣服等,使工人造成伤害,如图1—3所示。
1.齿轮传动的安全防护。啮合传动有齿轮(直齿轮、斜齿轮、伞齿轮、齿轮齿系)啮合传动、蜗轮蜗杆传动、链条传动等。
齿轮传动机构必须装置全封闭型的防护装置。
2.皮带传动机械的防护。采用金属骨架的防护网,与皮带的距离不要小于50mm。一般传动机构离地面2 m以下,要设防护罩。但在下列3种情况下,即使在2 m以上也应加以防护:皮带轮之间的距离在3 m以上;皮带宽度在15 cm以上;皮带回转的速度在9 m/min以上。这样万一皮带断裂时,也不至于落下伤人。
3.联轴器等的防护。采用安全联轴器。加防护罩,最常见的是Ω型防护罩。螺钉一般应采用沉头螺钉,使之不突出轴面。
机械危害的防范措施
现代工业生产中所用到的机械设备种类繁多,且各具特点,但也具有很多共性。因此可从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安装、使用;维护保养;作业环境诸方面加强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
⒈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预防措施机械设备生产制造企业,要在设计、制造生产设备时同时设计、制造、安装安全防护装置,达到机械设备本质安全化,不得把问题留给用户。具体要求为:
⑴ 设置防护装置要求是,以操作人员的操作位置所在平面为基准,凡高度在2m之内的所有传动带、转轴、传动链、联轴节、带轮、齿轮、飞轮、链轮、电锯等危险零部件及危险部位,都必须设置防护装置。对防护装置的要求:
a·安装牢固,性能可靠,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b·适合机器设备操作条件,不妨碍生产和操作;
c·经久耐用,不影响设备调整、修理、润滑和检查等;
d·防护装置本身不应给操作者造成危害;
e·机器异常时,防护装置应具有防止危险的功能;
f·自动化防护装置的电气、电子、机械组成部分,要求动作准确、性能稳定、并有检验线路性能是否可靠的方法。
⑵机器设备的设计,必须考虑检查和维修的方便性。必要时,应随设备供应专用检查,维修工具或装置。
⑶为防止运行中的机器设备或零部件超过极限位置,应配置可靠的限位装置。
⑷机器设备应设置可靠的制动装置,以保证接近危险时能有效地制动。
⑸机器设备的气、液传动机械,应设有控制超压、防止泄漏等装置。
⑹机器设备在高速运转中易于甩出的部件,应设计防止松脱装置,配置防护罩或防护网等安全装置。
⑺机器设备的操作位置高出地面2m以上时,应配置操作台、栏杆、扶手、围板等。
⑻机械设备的控制装置应装在使操作者能看到整个设备的操作位置上,在操纵台处不能看到所控制设备的全部时,必须在设备的适当位置装设紧急事故开关。
⑼各类机器设备都必须在设计中采取防噪声措施,使机器噪声低于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
⑽凡工艺过程中产生粉尘、有害气体或有害蒸汽的机器设备,应尽量采用自动加料、自动卸料装置,并必须有吸入、净化和排放装置,以保证工作场所排放的有害物浓度符合TJ3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GBJ4《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的有关要求。
⑾设计机器设备时,应使用安全色。易发生危险的部位,必须有安全标志。安全色和标志应保持颜色鲜明、清晰、持久。
⑿机器设备中产生高温、极低温、强辐射线等部位,应有屏护措施。
⒀有电器的机器设备都应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以防止触电,同时注意防静电。
⒉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⑴要按照制造厂提供的说明书和技术资料安装机器设备。自制的机器设备也要符合GB5083-85《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的各项要求。
⑵要按照安全卫生“三同时”的原则,在安装机器设备时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如防护栏栅,安全操作台等。
⑶设备主管或有关部门应制订设备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及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并贯彻执行。
⒊加强维护保养
⑴日常维护保养,要求操作工人在每班生产中必须做到:班前、班后要认真检查、擦拭机器设备的各个部位;按时、按质加油;使设备经常保持清洁、润滑、良好。班中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机器设备,发生故障及时排除,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⑵一级保养,以操作工人为主,维修工人配合,对机器设备进行局部解体和检查;清洗所规定的部位;清洗滤油器、分油器及油管、油孔、油毡、油线等,达到油路畅通,油标醒目;调整设备各部位配合间隙,坚固各部位。
⑶二级保养,以维修工人为主,在操作工人参加下,对设备进行针对性的局部解体检查、修复或更换磨损件,使局部恢复精度;清洗、检查润滑系统,更换陈化油液;检查、修理电器系统、安全装置等。
⒋改善作业环境
⑴作业场所的地面要平坦清洁,不应有坑沟孔洞等;不得有水渍油污,以防绊倒、滑倒。
⑵机床设备的周围,应留有必要的空间、通道,其间距须符合相应最小安全距离要求。最小安全距离可参照如下数字:机床侧面与墙壁或柱子之间无工作地时,间距为400—500mm;有工作地时,间距为1000—1200mm;机床之间无工作地时,间距为800mm;机床某一边有工作地并有行人定期通过时,间距为1200mm;机床两边均有工作地时,机床之间间距为1500mm;机床两边均有工作地并有行人通过时,间距为1800mm;排成15度的自动机床的间距为600—800mm。
5.强化安全管理
各级领导要切实加强对机械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经常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和安全知识的教育,要把安全生产列入各级领导的目标管理日程,严禁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和无知蛮干等不安全行为,领导要经常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现场、督促检查机械安全工作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消除隐患,使机械设备达到安全、优质、高效、低耗的运行,对长期坚持安全生产、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避免事故发生的人员要予以表彰与奖励。
督促各种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认真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凡违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必须制止,待改进后方可继续操作。新机型到达后没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必须根据说明书的要求,先制定出安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后,方可投入使用。
- 上一篇:河北克尔化工有限公司“2?28”重大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 下一篇:静电危害(要点)
易安博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