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生产活动中,员工处于各种不同的生产环境和工作条件下,使用着各种机器设备、工具和原料进行生产。由于在某些作业环境中存在着对员工安全健康不利的因素或因所用机器设备和工具不完善,工艺过程、劳动组织和技术操作方法上存在着缺点等,可能引起人员伤亡事故。为了预防和消除引起事故的原因,进一步改善员工工作条件,须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和方法。
1) 开展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定安全生产总体目标,如:全年实现重大责任事故为0、死亡事故为0、职业病为0、重伤事故为0、轻伤事故≤1;
2) 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不断宣传建立企业安全文化,提高员工遵守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强化管理,落实责任;同时加强员工的安全知识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3) 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围绕安全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通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查隐患,堵漏洞,促整改,求实效,确保安全生产体系有序、有效的正常运行;
4) 从严管理,加强监督,加强生产现场的安全检查。实行“三级”检查制度,即:公司检查、厂检查和班组自查三级检查制度,落实整改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文明生产;
5)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平台。在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等方面着重于基础管理,深化安全生产科学管理、科学记录,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6) 推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安全管理与国际接轨,消除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壁垒,不断完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7) 生产现场的动态管理。按照现场定置管理,“5S”活动开展现场的整理、整顿工作,保持生产现场安全文明生产;
8) 员工劳动保护。督促员工正确使用劳保防护用品,对有毒有害作业人员按照从事工种,时间和有关规定进行健康体检,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全体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9) 安全信息管理。建立班组级、厂级、公司级安全信息报告、处理制度,加强信息的交流反馈、利用内部信息管理平台进行跟踪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