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为“安康”涂重彩
结缘于煤矿,又爱涂鸦,并对“安康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下过煤窑,做过矿工报记者,熟悉矿工如同熟悉自己一样,甚至一闭上眼睛,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就浮现在眼前,他们的苦辣酸甜我在清楚不过了。然而,煤矿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时有各类事故发生,吞噬了一个个活生生鲜灿灿的生命。一股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涌上心头,我是黑哥们的朋友,要关注他们的生命,替他们呐喊,为他们树碑立传,以求他们平平安安,安康快乐的生活。我退休后的五六年间,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安康文学”创作上,苦耕细耘,硕果累累。仅2005年在《中国安全生产报》就发表了15篇小说。也许有人问,你哪来那么多的素材?其实我在调动生活积累,不断激活创作的“爆发点”,一个个色彩斑澜的小人物会从脑壳里蹦出来。光在《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煤炭报》、《安全时讯》、《劳动保护》等四家报刊发表了“安康小说”60余篇。小说中的人物,差不离儿都有生活影子,比如《铁柱子》中的马力,就是我1963年中专毕业后在井下结识的第一位师傅——全国劳动模范马士俊。
行业报纸的副刊,突出专业性和时代性之特点。比如,写煤矿安全的小说,如果我们不懂得煤矿,不懂得发生事故的深层次原因,不去感悟安全生产的真谛,坐在家里胡编滥造,那绝对是写不出好作品的。在这方面,我不断“充电”,学习有关安全法规,连续两年自费订阅了《中国安全生产报》,一是了解全国安全情况,捕捉创作素材。比如,《婆婆嘴》的素材取决于报纸。二是注意和研究副刊的内容,比如,小说《不听话的灭火器》,写一个“讲如何使用灭火器”的大学毕业生,竟然打不开灭火器的故事,告诉安检人员既要动嘴,又要动手,理论联系实际。由于作品贴近生活,仿佛身边发生的故事,人物就较鲜活,就有生命力,就立得住,就厚重,就有嚼头。去年和今年,我为《劳动保护》采写了两篇安全稿件,特意到远离百里的北票煤矿实地采访,看到我既陌生又熟悉的高高井塔,采掘队,又与黑哥们儿一起拉呱儿,谈天说地,探讨安全秘诀,搜集了很多素材。
拓宽安康小说的领域,力求多侧面多角度,写好每一篇安康文学。我注意从家庭入手,探索黑哥们的精神世界,以唤起全社会对安全的关注。比如,我写了个《阳光的味道》(见2005年8月27日《中国安全生产报》),这篇小说寓意比较深刻,通过小英子与矿工爸爸换屋,以使她嗅到了阳光的味道。还有小说《让爸爸睡个安稳觉》、《悄悄话》、《矿仔》、《爸爸,你还爱我吗?》、《心愿》等等,既有人情味,又有美的意境,深深地感动了读者。现在,我虽六十有五了,但对“安康文学”仍那么执著,仍那么坚守,仍忠贞不渝于黑哥们儿,是他们给了我创作源泉,我又用安康文学来回报他们,以献出我的一点点爱!
(此文曾刊登在2006年9月2日《中国安全生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