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采取社会化大生产的形式,具有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的特点。生产中如果某个环节出了问题,特别是一旦发生了燃烧爆炸事故, 小则停产,造成经济损失,大则人员伤亡,厂房设备遭到破坏。事故多发的原因,有机制问题,有管理问题,也有技术问题,但归根结底是人员的安全素质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入手,即推行安全文化,从根本上提高企业人员的安全要求和价值观念。
一、安全文化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
安全文化不仅是安全行为本身构成的安全行为和理解安全行为的知识体系,同时又是习得信念、传统以及安全行为的指导。这种“习得”是通过观察、模仿或在社会的其他成员的指导下获得的。人的安全需要和物质需要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基础。安全文化虽然不能像经济关系那样直接给人们经济效益,但必然为追求经济效益的人们所需要。正是安全文化为人们的经济活动提供了稳固、持续的秩序约束和安全道德, 并使人与人之间保持着与独立性相适应的广泛而又平等的社会联系,从而促进了人类文化的整体性进步。市场经济和安全文化正是由于其在培养和造就独立的、普遍的和历史发展的人类素质方面反映了个性与共性、竞争和协调的独特的社会功能,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从深层次讲是呼唤安全文化的。它们的关系是一致的。但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实践对于人类有机体来说并不是“自然”的程序。在安全意识没有完全被社会接受的今天,还必须通过引导和要求,使安全文化的意义加之于事务和行为上面,最终渗透到我们的时间和空间的观念中。
二、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灵魂
所谓安全文化,就是保护人的健康,珍惜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构成了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一方面。有人说,企业文化对企业来说就像人的“服饰”一样重要。人的“服饰”虽然是外在的,但却是人的兴趣爱好、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反映,企业安全文化则是人的安全意识、安全信仰、安全习惯、职业道德和安全价值观念的反映。这里的“安全文化”不仅是指职业安全知识的提高,更是指人们对待安全科学技术的态度;不单是指企业安全管理活动产生的成果,还包括造成那种管理方式的原因和所体现出来的安全行为准则;不单指事故率及损失率的下降值,更是指对待这种下降的态度,总之,企业安全文化是渗透在安全管理一切活动中的灵魂所在。
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技术,也是一种安全文化,因为它不单有自己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更有着自己的安全价值观、信仰、知识、习惯礼仪、道德和语言模式。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安全价值观,企业安全文化就是要把实现生产价值与人的价值统一起来。就生产而言,经济效益是为了提高职工的生活,安全是为了保障职工的生命,在生产领域里,人的安全高于一切。有些企业管理人员把生产的目的理解为仅仅是为了追求直接经济效益,忽视了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社会和本企业每一个职工的幸福生活。在企业中,也有人把安全操作与提高效益对立起来,盲目追求产量和奖金,对珍惜生命缺乏自觉性, 所谓“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就是这种想法典型外漏。安全文化为职工提供了安全生产的思维框架、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使人们自觉自律中舒畅地按正确的方式行事,规范人们生产中的安全行为。
三、企业职工应具备的安全素质
事故致因原理和实践证明,绝大多数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与“机器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在同一时空相遇而发生的。例如:未戴安全帽的工人走在建筑工地上,不提防被上面掉下来的砖头砸伤。少数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遇到“环境的不安全条件”才发生的。例如:冒冒失失的工人在黑暗的路灯下,不慎跌入未盖盖的污水井中。更少数事故是由于“机物的不安全状态”在“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下”才被引发。例如:较干燥的硝化棉在气温高的仓库里自燃引起火灾。构成事故的三大因素:人员- 机物- 环境中,“机物”、“环境”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只有“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是操作机物、改变环境的主体,因而,紧紧抓住“人”这个活的因素,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在现代化生产中,特别是在石油化工生产中,操作的可靠和安全性与操作者的安全意识、文化素质、技术水平、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等有关,因此,企业的职工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文化素质:一是对安全有较高的个人需求,珍惜生命、爱护健康,能主动离开非常危险和有毒严重的场所;二是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拥护“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工作,能谨慎操作,不麻痹大意;三是有较全面的安全技术知识,特别是能够掌握与自己工作有关的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四是有较熟练的安全操作技能,并能通过刻苦训练,不断提高可靠率;五是能自觉遵守有关的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劳动纪律;六是应急能力强,若遇到异常情况,不惊慌,能及时果断地采取应急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或杜绝事故扩大。培养和造就以上安全文化素质,需要不断地进行卓有成效的安全教育反事故演练,在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逐步形成。
四、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功能是控制生产中的安全行
为生产中的安全行为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功能,它突出体现在对企业安全目标的控制作用,企业领导与职工的安全价值观及行为准则达到一致认同,为同一个安全目标奋斗,在企业中形成“自控”机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第一位的,没有安全就没有企业的一切, 企业党政工团领导层对安全工作应达成齐抓共管的共识。从横向上讲,安全生产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部门的事,而是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大事;从纵向上看,一个企业从厂长、书记到班组岗位都应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负责”的重要内涵是企业的法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安全工作要执行厂长负责制。
安全生产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双文明”程度的反映,是企业效应的反映, 安全管理应遵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四和”管理原则, 而“全方位”管理就包括了企业的方方面面,首先就是企业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社会主义企业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业性一方面来自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另一方面依赖企业物质条件和劳动条件的逐步改善。劳动群众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没有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控制不了安全行为,就难免出事故,也不可能创造出很高的劳动生产率。因此,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无后顾之忧,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卫生、舒适的劳动条件和生产环境,不断提高他们的物质条件和劳动条件,这无疑是企业党政工团共同的责任。党政工团对此的认识程度,反映了企业管理层的安全文化素质水平。党政工团各级领导的安全文化素质是提高这种控制能力的关键。
总之,从目前国有企业的安全生产发展状况来看,要搞好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有一个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企业有了安全管理组织,有了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才能够认真有效地督促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措施方法在企业的贯彻落实。对于企业内部如何建立起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鼓励探索,寻找一条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安全管理途径。我们认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是教育和管理双管齐下,因此,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企业文化是职工整体意识的体现,具有潜移性和超稳定性,一旦形成就有了生命力,成为左右人们行为的潜在因素。而安全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精神成果,它能使企业领导与工人都纳入安全环境中,产生有约束力的安全控制机制,使企业由相互利用组成的松散群体转化为有共同价值观的、有共同追求的、有凝聚力的集体。正因为企业安全文化的特性,我们才说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成功的“秘密武器”。提高企业的安全文化素质,加强安全文化教育必将成为指导社会实践安全行为的重要方法。
2011年安全月主题---安全责任 重在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