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日本防灾意识深入人心

日本地震教育课程

地震防震物资,手套。

地震防震物资,紧急防护雨衣。

地震防震物资。

地震防震物资,蜡烛。

建立平时全民逃生自救训练体系和避难措施、避难场所,从而有效降低灾害程度,更大程度地提高获救率。日本将关东大地震发生日定为全国“防灾日”,“防灾日”所在一周定为“防灾周”。每年在“防灾周”举行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综合防灾演练,以普及防灾知识和提高全民防灾意识。日本经常模拟地震、火灾、海啸、抢劫、枪击等天灾人祸发生,提高抗灾救灾、自护自救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如东京都内的中小学,每个月都要举行这类演习,以便中小学生在真正遭遇地震等灾难时,不但不会慌乱,而且还知道如何规避和救助。日本很多家庭都预备了“防灾应急箱”,在日本的各大公司,员工的办公桌下都有免费配置的“防灾应急箱”,这种“防灾应急箱”体积不大,内部配置略有差别,能最大限度地延长幸存人员等待救援的时间。

据日本人齐藤美佳介绍,地震发生后人们之所以能够这么镇定地疏散,是与平时政府周密的防震工作和防震教育有关。

  在日本,由于地震频发,防灾意识在日本深入人心,周全的防震设备和日常防震训练,让人们在地震真正来临时做到镇定有序,不慌不乱;而近乎强制性的地震保险,也让地震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

  每个小区都有“避难所”

  “在日本,几乎每个小区都有一个避难所。”齐藤美佳介绍说,有大一点的地震,人们都会往那里跑。政府会派发传单,告诉每个小区的人这个区的避难所位置。她说,不止是住宅区,每个学校,每个公司,每个住宅小区都有这样的避难所。

  据了解,在城市建设规划之时,日本就十分重视防灾避难的设计。这种“避难所”备有充足的饮水、各种食品,还有住宿房间,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专为临时受灾者服务。1981年后,日本所有高层建筑都要求能防范7~8级地震。

  此外,日本住户各个家庭阳台相通,以备意外时互相支持或避难。

  另外,学校校舍、学校操场在应对地震时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旦出现了自然灾害,市民首先会去学校避难。公园的避难作用也特别大,东京很多小公园只有几百平方米,但肯定设有免费厕所和救灾仓库。

  用“防震袋”储粮储水

  美佳还介绍说,在日本,家家户户一般都有避难工具,例如手电筒啊,安全帽、干粮和装水的袋子等。这些东西通常会统一放在一个“防震袋”里面,袋子里的食物可以用3~6天。有了这个袋子,即使地震时被埋入废墟中,也有一定的生命保障。电视里经常提醒市民注意饮食的储存日期,以防过期。

  另外,一般住户都很清楚所住居民楼的防灾紧急通道;在居家布置时,为了防止家具在地震时倒下来砸伤人或物,都有专门把这些家具与墙壁或天花板固定的装置,而摆放的音响、电视或一些容易损坏的工艺器皿等,在其四角处都有专门固定防滑的胶皮垫;在家里没人时,日本人习惯关闭煤气总阀。

  防震教育从娃娃抓起

  日本民众对地震的防范意识较强,日常生活中的防震教育与防震措施比较普及周全。

  为纪念1923年9月1日日本的“关东大震灾”,日本将9月1日定为全国防震日。这一天,全国各地都要统一进行防震教育和演习,包括最新地震动态和防震知识宣传,自救、互救、公救演习,以及如何包扎伤口、抢救伤员等知识性教育。

  日本从幼儿园起就开始接受防灾常识及应急避险训练,有关自然灾害的教育是中小学的必修课。平时,中小学生同样会进行防震训练,时间由学校确定,如果邀请家长参加,训练内容就会深一些,多一些。幼儿园也常有非正规的防震演习。

共3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4074个字符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