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则
1.1北京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要求
1.2北京突发公共事件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1.3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4目的和依据
1.5适用范围
1.6事件等级
2 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2组织体系框架
3 预测、预警
3.1预警
3.2预警级别及发布
3.3预测预警支持系统
4 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4.2基本响应程序
4.3应急结束
5 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5.2社会救助
5.3保险
5.4调查和总结
6 信息管理
6.1信息监测与报告
6.2信息共享和处理
6.3信息发布和新闻报道
7 保障措施
7.1指挥系统技术保障
7.2通信保障
7.3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保障
7.4应急队伍保障
7.5交通运输保障
7.6医疗卫生保障
7.7治安保障
7.8物资保障
7.9资金保障
7.10应急避难场所保障
7.11技术开发与储备
7.12法制保障
8 宣传教育、培训和演习
8.1宣传教育
8.2培训
8.3演习
9 附则
9.1名词术语、缩写语的说明
9.2预案管理
9.3监督检查与奖惩
9.4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目录
9.5制定与解释
9.6预案实施时间
1 总则
1.1北京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要求
1.1.1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国际化大都市。
1.1.2北京位于华北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Ⅷ度高地震烈度地区,水资源短缺,受多种气象灾害影响,存在诸多产生突发公共事件的自然条件。北京城乡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区人口密集,经济、社会活动集中;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多,管理比较混乱;远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存在诸多产生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因素。
1.1.3当前,北京正处于“新北京,新奥运”的发展阶段,制定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积极防范和及时处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增强党委和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对保证经济正常运行和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北京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快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步伐,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2北京突发公共事件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1.2.1北京是一个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的城市,主要突发公共事件可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4大类13分类34种(见下表)。北京市主要突发公共事件(略)
1.2.2北京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由于北京是首都,是特大型城市,具有特殊的地位,人口稠密、建筑密集、经济要素高度积聚,政治、文化及国际交往活动频繁,形成了以非自然因素为主,灾害种类多、损失重、影响大、连发性强、处置难度大等城市灾害的显著特点。
人为致灾因素突出。随着北京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道路交通、生命线工程、安全生产、环境污染、化学、火灾等事故灾难频发。重大群体上访事件、高校群体性事件、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群体性食物中毒以及涉外突发公共事件呈上升趋势。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仍将是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