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整理] 培训教学中的情感经历(日记三则)
陈迅工/作[于网易博客]
[其一]为了含金量的另类表现-短训班亲历记
[20070826]
“同学们,从现在起今后4天的学习时光,我将同大家一起渡过。刚才主持人说了,这个班讲课后结束前安排考试,考试合格者获得合格证。告诉大家,我讲课不专门甚至不主要为考试,注重的是这个班这个证的含金量”。这段开场白我已经不止一次讲过。下面继续这段开场白。
注重含金量,是我的宗旨、我的另类特色。过去不少人很不理解这一点,专门冲考试而来。结果出现我被迫离开课室的现象。
专门为考试而来的人,只注重与考试直接相关的东西;因为时时刻刻捉摸考试内容,听不进我所言,跟不上我思路,必然离心离德,魂不守舍;小动作接连不断,免不了弄出大声音。
我不习惯用话筒,因为那是开会、表演用的;尤其人数不多、课室不大的时候。对于小动作大声音,我约法三章:第一章是用眼睛扫,定格,以示警告;第二章是用手指轻叩桌面,严重警告;第三章请出课室。
第一章用眼睛扫描,定格时,我曾作以下插话。目前国内这方面没有理想的课本,需要按我编撰的教案讲。听课者面临的任务:一要仔细听,二要看黑板记笔记,三要发现课本里有哪些缺陷,四要在4天内完成过去8天的教学内容;课间休息的时间都要利用上。面对如此繁重的任务,因为你在下面讲话干扰了我的思路,又为了尊重你在下面讲话而耽误大家的时间,这是不能容忍的。
第二章用手指轻叩桌面时,我曾作以下插话。讲课之前我曾申明:不讲考勤,允许迟到、早退、旷课,但一进来这里,一切行动听指挥。高级要求: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欢迎任何与本课相关的提问和批评,并举手示意。初级要求:人不讲话,手机不响。会话请到课室外。可能不少人不习惯,不习惯不要来,来了就要习惯;我就为习惯的人讲课,哪怕只有一个。
果然有一位不习惯的人第三次“违规”,我对他说“对不起,请你出去!”违规者反应不过来,我说“你不出去,我出去。”主持人闻讯后向我表示了歉意。
见我如此认真,说到做到,再也没有人让我轻叩桌面了。
课上到最后和大家道别的时候,我说:“这个班教与学的含金量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这要感谢几天来大家的合作与支持!同时我不能不表示歉意。由于我授课方法的另类,不近人情,让一些人不习惯,个别人受到委曲。”接着我微微一躬,“谢谢大家!”
自发的掌声响起的时候,我看见那位鼓掌的违规者眼里闪着泪花。
[其二]怀旧对还是错-从短训班亲历说起
[20070901]
上篇亲历札记发表后,网友资深人士中肯的评点,引发了我的怀旧思绪。
早年的培训班是不太讲钱的。组织者没有创收的主观意识,只有真材实料的讲究。除了课时比较长以外,考试的判分方案也相当严密。考试结果不只合格不合格之分,分数精确到小数点1位,而且记录于一式几份的文本里,分数栏有人签名以示负责。考完之后专门有讲评,讲错在哪里,扣分理由,有何教训,甚至把试卷发给大家监督。
短训班结束后还有结业式或小结会。或排出名次,或按分分档,对优异优秀者予以表彰。表彰方式,起初是一纸奖状,后来是荣誉证书,或笔记本、钢笔之类。当受奖人从发奖者手中接过奖状时,表现出的激动溢于言表。合格证一样的简陋,但内页中的分数记录给人一种神圣感。
现在的培训考试,总是和钱有外在和内在的关联。课时少一半以上;新增科目的教材表面华丽内涵粗糙,或文字臃肿结构紊乱,或概念不清措词不准。授课质量的优劣往往无人关注无人评判,教学与考试的口径无人统一,判分标准的不一致让学员无法享受公平与公正,对错何在也无从考察。至于学员方面表现出的实用主义、短期行为更为明显,一些人从交费那一刻起,言谈中或头脑中不离考试二字,最高目标:及格线。为达此目标,一门心思投机取巧。
为消除弊端而实行培训考试两条线,往往使人联想起贬义词割裂二字;接着,又让人联想起制度二字。
眼下,讲制度越来越多。但制度的内涵与外延有哪些?制度与规章、与职责、与规程、与管理是什么关系?规章与法律、法规与标准、标准与规范、规范与规定有什么区别?诸如此类,谁来做比较,做鉴别?许多官员、高层人士一锅煮,不求甚解。鸡毛当令箭,法规满天飞。在纸上,在墙上表现出的制度威严,却难以使人们心里敬畏。效率、效益的讲究往往使人感到效果的降低和失望。
面对短训班、制度等等所折射的浮躁现象,一些人感到难以理解,有着难言的苦衷;同时,又想竭力维持心底的传统,守候良心的底线,另类的表现由此产生。
上述所言,包含许多怀旧的成分。怀旧,既守候传统,又不合时宜;是对还是错?
[原]殚精虑竭为师道 噩耗传来泪盈盈
[20070915]
本博客讯 (记者xxx报道) 有这么一个官员实操的机构,随意否定某教师的教学方案,另出一套已早为该教师所否定的、漏洞百出的考试命题,结果造成87%、表现良好的学员不及格。
该教师就此发邮给短训班班主任,文中写道:“殚精虑竭为师道,噩耗传来泪盈盈。37人考试32人不及格,谁之责?罪责全在几位官员及代理人!你等受害,教师更受害,受愚弄的可怜的学员最受害!
什么分开教考两条线,完全是冠冕堂皇的、官僚主义的空洞口号。根本没有最后让学员受益的配套措施,根本没有最后让学员受益的主观意识。短短的课时,通用教材及题库的缺陷,资深教师不被信任,教考标准不一致,主考官水平低下,都是造成噩耗的根源。不听我课的主考官如果被我考,很可能不及格。
心思不花在选好用好教师上,心思不用在如何最后让学员受益上,混混噩噩,不懂装懂,为所欲为,逆我者亡;是这些人共同特点。这一离奇荒诞的事件,完全由个别官员及代理人一手酿成,充分反映他们官僚主义的腐朽作派,反映他们愚弄弱者的恶劣行径。”
噩耗传来时,该教师痛心疾首,义愤填膺吟出诗一首。题《愤怒能不出诗人》-为37位学员而作:
噩耗传来泪盈盈,三十七位冤情深;
我自横眉朝天笑,愤怒能不出诗人?
该教师表示,在没有得到合理解决和解释之前,坚决退出这一是非之地。
为了保证教学的含金量,该教师面对通用教材及题库的不足,另编补充教材,重撰教案,精选新题库(官员代理人不懂也不问),自讨苦吃吃尽多少辛苦!课堂上,面对社会不良风气的干扰,恪守一切为学员着想的宗旨,约法三章,坚定执着,殚精虑竭付出多少心血!
“二十四年弟子六千余,老旧企业同行有相知。”人们心目中有口皆碑的该教师对友人说:“这就够了!”老教授慨叹之余,又吟诗一首。题《殚精虑竭为师道》-为24年执教告别而作:
六千弟子二四年,旧时相知渐失散;
殚精虑竭为师道,有口皆碑足慰安。
老教授余热犹炙,受聘于一家咨询服务机构,身边又有了相知;在网络上,他获得更多的尊重。报酬虽少,依然乐此不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