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表二)决策层行为(权重0.11)和公开承诺中的阐述,都应该加以修订,更加贴近安全文化行为,更加体现领导层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境界。
一级指标:决策层行为 (权重0.11)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
|
指标名称 |
权重 |
指标名称 |
阐述 |
权重 |
公开承诺 |
0.25 |
公布安全政策 |
亲自公布安全承诺与安全政策。 |
0.42 |
建立责任体系 |
亲自参与建立安全责任制和重大安全决策。 |
0.58 |
责任履行 |
0.41 |
人事政策 |
安全素质或安全绩效作为人事升迁的重要依据。 |
0.27 |
安全投入 |
保证充分的人财物投入。 |
0.38 |
员工培训 |
定期对员工做行为观察与安全培训。 |
0.35 |
自我完善 |
0.34 |
知识更新 |
接受充分的安全培训并自我学习。 |
0.36 |
外部交流 |
经常与外部安全专家沟通交流。 |
0.31 |
表率示范 |
成为严格遵守执行安全制度与个人良好安全素质的表率。 |
0.33 |
一级指标:管理层行为 (权重0.11)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
|
指标名称 |
权重 |
指标名称 |
阐述 |
权重 |
责任履行 |
0.4 |
明确职责 |
明确所承担的安全责任并严格履职。 |
0.22 |
完善制度 |
建立健全安全制度与操作规程并确立安全目标。 |
0.22 |
监督合作 |
部门之间保持安全责任的相互监督与相互配合。 |
0.2 |
知识技能 |
充分掌握满足职责需要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 |
0.19 |
安全绩效 |
促进安全绩效的持续改善。 |
0.17 |
指导下属 |
0.27 |
资格审定 |
安全素质或安全绩效作为人事录用与升迁的重要依据。 |
0.35 |
组织培训 |
有效组织实施安全培训。 |
0.33 |
行为观察 |
经常到现场观察员工行为并给与指导。 |
0.32 |
自我完善
|
0.33 |
知识更新 |
主动学习安全管理知识技能。 |
0.22 |
沟通交流 |
主动与内外部专家交流安全信息或管理经验。 |
0.26 |
监督检查 |
定期邀请上级或安监部门或安全专家监督检查安全工作。 |
0.27 |
表率示范 |
成为严格遵守执行安全管理制度与个人良好安全素质的表率。 |
0.25 |
企业文化特征:企业文化层面的突出特征,主要评估企业文化的开放程度,员工凝聚力的强弱,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情况,员工执行力状况等。企业自身的成长、发展、经营、市场状态,主要从企业历史、企业规模、市场地位、盈利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价。权重实际上也就是企业的“命脉”,我们没有在权责的分配上应充分考虑企业安全工作实际,有效保证管理权责的匹配性、一致性和平衡性。
通常来说,设置权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主观经验法。考核者凭自己以往的经验直接给指标设定权重,一般适用于考核者对考核客体非常熟悉和了解的情况下。
2、主次指标排队分类法。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也称A、B、C分类法。顾名思义,其具体操作分为排队和设置权重两步:排队是将考核指标体系中所有指标按照一定标准,如按照其重要性程度进行排列;设置权重是在排队的基础上,按照A、B、C三类指标设置权重。
3、专家调查法。这种方法是聘请有关专家,对考核指标体系进行深入研究,由每位专家先独立地对考核指标设置权重,然后对每个考核指标的权重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权重。同样的指标,对不同的部门和人员来说,各个指标的权重应不一样;不同来源的数据权重也是不一样的。考核实践中应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科学设置指标权重。通常的做法是主要根据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设置,并可根据需要适时进行调整。(如表三)
我们参考:表 A.1测评方法示例:
测评计分方法
A.1评分方法
a) 评分时,只对三级指标进行实际打分,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都是通过相应的数学公式和计算方法计分。
b) 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分,每个指标的最高分为 100分,最低分为 0分。
c) 以“基础特征”指标系的评分作为示例,其他指标系及总分的评分可参考此例:
一级指标系:基础特征 |
二级指标 |
权重
Ni |
三级指标 |
权重
Ki |
测评方法 |
评分
M i |
优:8 0~100分 良: 50~80分 一般:0~50分 |
企业状态特征 |
0.06 |
成长性 |
0.34 |
资料收集及分析
问卷调查 |
|
竞争性 |
0.27 |
|
赢利性 |
0.39 |
|
企业文化特征 |
0.18 |
开放性 |
0.21 |
小组座谈
问卷调查
现场观察 |
|
凝聚力 |
0.18 |
|
沟通交流 |
0.19 |
|
学习氛围 |
0.2 |
|
行为规范 |
0.22 |
|
企业形象特征 |
0.09 |
知名度 |
0.42 |
资料收集及分析
问卷调查 |
|
美誉度 |
0.58 |
|
企业员工特征 |
0.26 |
教育水平 |
0.2 |
材料审核
问卷调查 |
|
工作经验 |
0.27 |
|
操作技能 |
0.28 |
|
道德水平 |
0.25 |
|
企业技术特征 |
0.19 |
技术先进 |
0.36 |
材料审核
问卷调查 |
|
技术更新 |
0.22 |
|
安全技术 |
0.42 |
|
监管环境 |
0.17 |
监管力度 |
0.45 |
问卷调查 |
|
法规完善 |
0.55 |
|
经营环境 |
0.02 |
人力资源 |
0.32 |
资料收集及分析 |
|
信息资源 |
0.38 |
|
经济实力 |
0.3 |
|
文化环境 |
0.03 |
跨民族文化 |
0.52 |
资料收集及分析
问卷调查 |
|
地域文化 |
0.48 |
|
A.2 计算公式为
n n
J = ∑Ki · Mi E = ∑Ni · Ji
i=1 i=1
J:二级指标最终得分值;
Ki :三级指标权重;
Mi:三级指标评分值;
n :三级指标的个数;
E :一级指标最终得分值;
Ni :二级指标权重;
A.3总分计算公式:
n
Z = ∑Zi · Ei
i=1
Z :对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测评的总分;
Zi :一级指标权重;每个一级指标的考核得分乘以各自对应的权重,然后加和得到企业安全文化测评总分值。
(如表三)三个环境:监管环境、经营环境、文化环境,往往制约着我们的安全生产环境,而相对应的三级指标权重过于“笼统”。实际上这三个环境是一个企业安全文化全部的外表,好比一个人的“外貌”,衣着打扮,好比各民族的服饰。虽然,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但是,环境是有数据的,数据往往就是一个重要的外貌指标。三个环境的二级指标权重加起来0.23,未达到三分之一的份权线,有点偏低,不管是用问卷调查形式,还是资料收集及分析形式来统计打分,难以囊括监管力度,法规完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经济实力,跨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六个方面的内涵。三个环境的阐述稍有模糊,责任不明,易造成只有安监部门承担安全管理责任的错误概念。这个消极概念,应该主要从安全教育培训、车间和班组的安全活动、安全标识运用、安全操作指示、安全绩效引导、应急演练的组织演习规模等方面进行评估考核。
从1-3级指标计算权重数据中,每一级的指标权重最终的数据体现三个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基层;每一级的指标权重最终的计算数据不管是本能反应阶段,35分以下;还是持续改进阶段,90分以上;包括其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层级划分,不管最终得分多少,考评结果准确一否,关键看这个企业从上到下,是不是对安全生产各项管理是否采取“抵触情绪”,企业领导特征是否充满着“讳疾忌医”思潮,这也是(AQ/T9005-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标准的标准。每一级的指标权重最终的数据体现以文化促管理、以管理促安全、以安全促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必须认清面临的各种风险,正确理解风险的存在,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识别、防范、化解和规避风险,才能避免运营中不可预见的损失,达到预期的经营发展目标。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经营发展的眼光,没有风险管理的意识,没有防范风险的措施,没有安全文化做基础,它将只能是“积之不厚,行之不远”。
“员工的心,企业的魂”,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我们研讨推广(AQ/T9005-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标准,辨识其“权重”和“比列”过程中,目的就是想使我们的企业98%以上的员工认为无论从道德还是经济角度,都能认识到安全健康的重要性,企业所有可能相关的数据都能用来评估安全绩效上来。从固步自封到被动挨打,我们应该杜绝一代领导传一代领导所形成的安全生产守旧的文化内涵,杜绝沿袭旧规和不思革新的陋习;什么“严防死守”加“封建迷信”充斥着我们的安全生产文化市场。企业要养成更注重情感的沟通和交流;形成思维定势和行为惯性,自觉运用企业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来指导自己的言行,逐步建设成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责任型的成长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