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多年来一直是全国最重要的煤炭基地,其资源禀赋、地理位置以及多年的能源基地建设决定了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山西省仍将是全国最大的产煤省份。近期,国务院确定山西省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省份,标志着山西省煤炭业又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山西省金融支持煤炭企业的现状
目前山西省煤炭企业筹资主要有银行贷款、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三种渠道。由于山西省资本市场发展缓慢,银行贷款一直以来是煤炭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统计显示2006年3月末前的的全省煤炭不良贷款率为4.34%。
从近年金融机构信贷行业投向看,山西省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中投向煤炭业的贷款占到七成,主要投向一些大型企业。而生产规模较小的地方性煤炭企业由于生产规模较小,安全问题也较严重,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资金来源困难。
当前煤炭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家政策是影响煤炭业投资环境的直接因素。虽然经过资源整合,煤炭企业数量仍过多且产业集中度偏低,不利于生产、经营集约化。
小煤窑以资源、环境、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必须严格整顿。但是关停小煤矿,又导致银行成了政策风险的最后承担者。因为小煤矿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小煤矿关停后,煤矿的现有设施基本报废,可变现资产有限,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作为小煤矿的最大债权人,全部承接了产业政策调整带来的政策风险。有的县近80%的煤矿被列入关停整合范围,涉及银行贷款额度也较大,如银行贷款得不到有效保全,很可能形成地区性行业信贷风险。中小煤矿融不到资金,是现存的主要问题。
由于中小煤矿有着大量的资金需求,而政策限制又使他们无法从金融机构获取资金,民间高利贷就乘虚而入。仅在大同、吕梁、临汾、朔州就大约有数百亿元的社会资金参与民间融资“大循环”,其中地方煤矿的民间借贷额占了很大比例,民间高利贷的渗透加大了调控难度。
加快金融创新推进煤炭金融化
目前,目前山西煤炭业已经经历重大的产业重组,政府应该扮演好制度供给的角色,一是要支持、引导煤化工产业高水平发展;二是要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在煤化工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取得突破。所有这些都离不开金融支持,探索建立区域开发性金融机构 ,实施形式多样的金融借贷措施,构建企业直接融资平台,充分利用短期融资券,股票,债券等各种融资工具,优化企业财务结构。
对未上市的煤碳企业设立煤炭产业投资基金或者能源产业基金进行扶持,这种扶持可以理解为一种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这种制度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投资基金和政府的配合。产业投资基金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其初期运行阶段,还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并减少资金入市的政策障碍,大力鼓励保险资金、社保资金、企业年金、商业银行、民间资本等各类资金入市,吸引更多的资金来源。二是基金应帮助煤炭业实行科技创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加快金融创新,开发煤炭金融产品,推进煤炭金融化,促使煤炭开发向纵深发展,在这方面已有信托投资公司引入煤炭投资信托新型金融产品的先例。另外,发展煤炭业的融资租赁,可以首先考虑在经济较发达城市设立租赁公司。资本金募集范围包括财政资金、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和公司入股以及民营企业和外资入股等。同时积极探索煤炭勘查权证券化和煤炭资源证券化的可行性。可以考虑以未来勘查成果和资源价值作抵押,发行资源支持证券,筹集勘探资金,加大煤炭资源勘探的融资力度,增强煤炭资源保障能力,促进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