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案例分析31 某年1月24日10时许,在某路段发生特大汽车追尾事故,造成5人死亡•5人受伤,其中一辆运输车上装载的有毒化工原料泄漏。事故发牛在某高速公路,自北向南方向的距某市14KM处,前方4辆汽车相撞,其中一辆面包车上一家3人当场死亡,另一辆挂重庆车牌的运输车被撞坏,造成车上2人死亡、1人受伤,运输车装载的15,四氯化钛开始部分泄漏。四氯化钛是一种有毒化工原料,有刺激气味,挥发快,对皮肤、眼睛会造成损伤,大量吸人可致人死亡。事故现场恰逢小雨,此物质遇水后起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市、县有关领导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公安、消防人员及附近群众200余人,对泄漏物质紧急采取以土掩埋等处置措施。 一、简答题 1.化学品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有哪些? 2.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安全要求有哪些? 3.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有哪些安全要求? 事故案例分析32
某化工厂位于市开发区,占地50亩。厂区东面1 km是国道,厂区东面1. 5 km是条河流;工厂南面0. 5 km是大片农田;西面0. 5 km和1 km处分别有两家化工厂;厂区北面紧邻一条公路,1 km kM处是一个城镇,3 km 处是一条高速公路。该厂主要生产各种粘合剂,现场储存有大量的危险化学品和大量待运成品,其中丙烯睛是一种重要原料。 该厂准备开展一次应急响应的通讯功能演习,计划于2005年3月31日开展,当天天气情况是:晴,最高气温17℃,最低气温6℃,风向北风3至5级。事故应急指挥中心设在办公楼内。演习地点在办公楼北面的一片空地,空地的北面和东南面分别有2个出口。演习计划将盛有丙烯睛的储罐运到这片空地,但是为了防止演习发生意外事故,储罐只剩余约1/5体积的丙烯睛。 演习导演人员将贮罐阀门打开,让丙烯睛流出并聚集在储罐的围堤内,与空气接触后,迅速产生刺激性蒸气。储罐附近有3名工作人员因吸入有毒蒸气而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剩下1名工作人员在昏倒前成功报警。工厂其他工人闻到刺激性气味后,立即纷纷从东南出口自行逃离工厂,启动应急预案后,厂长立即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环境保护局2个主管部门报警。为增强演习的效果,演习前开展了培训。重新复习了工厂的应急预案,让所有人员了解在紧急情况下自身的责任,并且知道自己在演习过程中应该向谁汇报、对谁负责。此外还将演习的程序、内容、场景和演习程序开展了全员培训。 一、单项选择题 1.对该工厂进行安全评价时,可以采用预先危险分析,那么不是预先危险分析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A.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危害 B.鉴别产生危害的原因 C.估计和鉴别危害对系统的影响并对风险进行分级 D.检验安全对策措施的有效性 2.在编写安全评价结论时应考虑逻辑思维方法中“逻辑规律”的运用,其中_不属于 “逻辑规律”。 A.同一律B.矛盾律C.排中律D.充足理由律 3.企业除做好应急救援的各项工作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其中在安全管理制度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为—及其落实到位。 A.值班制度B.检查制度C.例会制度D.安全责任制 二、多项选择题 4.安全评价过程中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能实现下列_项功能。 A.识别导致事故的设备故障B.评估事故的后果严重程度 C.识别导致事故的人失误D.为管理措施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E.提出控制事故发生的对策措施 5.安全工作中的“三同时”是指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_。 A.同时设计B.同时送审 C.同时施工D.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 E.同时废弃处置 6.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对一系统进行评价,所有的评价方法都采用一种或者几种安全评价基本原理。通常—是在安全评价中经常用到的基本原理。 A.因果对应原理B.相关性原理 C.类推性原理D.惯性原理 E.量变到质变原理 三、简答题 7.依据上述基本材料以及应急预案的有关基本知识,请指出上述应急演习计划中不正确的做法。 8.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对重大危险源要建立应急预案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那么对一个重大危险源建立应急预案时,其基本内容有哪些? 事故案例分析33
某钢瓶检验站位于某锻压有限公司内,全站共14名工人,主要任务是对回收的液化气罐进行检验和处理。作业程序是抽干罐内残液,对锈蚀程度进行检测,合格的进行除锈、抛光、喷漆。1月3日下午厂区突然传来“轰轰”两声巨响,很快钢瓶检验站厂房浓烟冲天,一片火光。正在上班的几名工人成了火球,“嗷嗷”叫着冲出厂区。他们或在地上打滚,或跳进厂区内水池,其景惨不忍睹。在车间工作的8名作业工人烧伤,其中2人伤势严重,其余工作人员全都受了伤。经分析,认定这起爆炸事故是由于储气罐气体泄漏,被作业的电火花引燃所致。 一、单项选择题 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一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事故类别共分为_种。 A. 10 B. 7 C. 16 D. 20 2.该事故的发生,从事故致因理论来考虑是因为存在危险有害因素。针对该案例,____是产生危险有害因素的根本原因。 A.能量、有害物质B.管理缺陷C.人员失误D.环境因素 二、多项选择题 3.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一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该事故类别为爆炸事故。标准把爆炸事故分为____类别。 A.火药爆炸B.瓦斯爆炸C.锅炉爆炸 D.容器爆炸E.其他爆炸F.火灾爆炸 三、简答题 4.简述可燃物质发生化学性爆炸的条件。 5.简述影响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因素。 6.简述可燃气体防爆措施的原则,并针对每项原则举三个例子。 事故案例分析34
1999年某月某日,某市危险物品储运公司一化学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事故。爆炸引起大火,1小时后着火区又发生第二次强烈爆炸,造成更大范围的火灾。直到次日凌晨5时,才扑灭这场大火。这起事故造成15人死亡,200多人受伤(其中重伤25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亿元。 经事故调查确认: (1)该仓库立项、设计、施工以及消防验收时都报为“干杂品仓库”。使用单位启用后,擅自存放危险化学品。 (2)仓库内长期违章存放危险化学品。管理混乱,不同物品混装情况严重。 (3)事发时,仓库4#仓内混存的氧化剂(过硫酸铵)和还原剂(硫化碱)接触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4)储运公司编制虚假申请报告,市公安局执法不严,监督不力。未按规定严格审查,便颁发“许可证”。使其在不具备国家规定安全条件的情况下,经营民用爆炸物品合法化。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国家标准规定,每种危险化学品出人库前均应按照合同进行检查验收、登记,经核对后方可出人库,并对验收内容作了规定。以下选项中,_不属于规定的验收内容要求。 A.物品形状B.数量C.危险标志D.包装 2.为保证安全,有关国家标准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方式作了规定。以下选项中,_ 叙述是错误的。 A.储存时需将非禁忌物料之间分开规定距离(用通道),保持空间 B.必要时将相互禁忌物料储存在不同建筑物 C.储存时须用隔板或墙,将相互禁忌物料分隔开 D.特殊情况下,在采取安全措施并经安监部门批准后,禁忌物料可以混合储存 二、多项选择题 3.根据有关国家标准规定,危险化学品储存安排取决于_等。 A.危险化学品密度B.危险化学品分类、分项 C.容器类型D.消防要求 4.根据有关国家标准规定,遇火、遇热、遇潮可能发生引起燃烧、爆炸或者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在_中储存。 A.多层楼房B.露天 C.潮湿、积水的建筑物D.无避雷针的高层楼房 三、简答题 5.在此次事故中,储运公司主要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 6.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事故案例分析35
某液化石油气库建于1998年,位于某县,临江而设,交通便利,环境较好。该石油气库共有工作人员31人,其中有2名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液化石油气库占地3.84公顷,包括球罐区、装车台、残液罐区、压缩机房、地磅房、综合楼、变电所、排水泵房、消防水泵房等。库区西面建有2000 t级液化石油气码头。球罐区设有3个2000立方米的液化气球罐,球罐上设置水喷雾灭火装置。生产区与综合生活区用围墙隔开。 其主要工艺流程为:江上来的液化气船将液化气输送到球罐中储存,然后在装车台将液化气装卸到液化气汽车槽车,再送至客户。 一、单项选择题 1.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该液化石油气库中的液化石油气为_危险化学品类别。 A.爆炸品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C.易燃液体、易燃固体 D.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2.液化石油气的临界量,生产场所为It,储存场所为10 t,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国家标准,下面_单元为重大危险源。 A.球罐区B.综合楼C.变电所D.消防水泵房 二、多项选择题 3.在对该液化石油气库进行安全评价时,储罐区存在_等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A.火灾、爆炸B.机械伤害C.噪声 D.高处坠落E.物理爆炸F.车辆伤害 三、简答题 4.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简述条例对危险化学品适用的六个环节及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5.为防止装车台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应采取什么安全对策措施? 参考答案 事故案例分析31 1.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由于司机违章驾车、超载装运、运输车辆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车辆及其零部件发生故障、路况或气象条件不良等原因可能导致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发生撞车、倾翻等事故,致使发生危险化学品的泄漏、火灾、爆炸事故。 2.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有如下安全要求: (1)用于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应符合要求,禁止使用电瓶车、翻斗车、铲车、自行车等运输爆炸物品,禁止用叉车、铲车、翻斗车等运输易燃、易爆液化气体等危险化学品; (2)根据危险化学品特性在车辆上配置相应的安全防护器材、消防器材等; (3)运输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其排气管应装阻火器; (4)车厢应有防止摩擦打火的措施; (5)槽、罐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齐全的安全设施及附件; (6)运输车辆应有防止电火花和导除静电设施; (7)运输车辆应按规定设置危险物品标志; (8)车辆的技术状况必须处于良好状态。 3.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安全要求: (1)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应有相应的资质; (2)运输工具、车辆必须符合要求,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3)托运剧毒化学品应向公安部门申办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4)驾驶员、装卸员、押运员等应经过相应培训,持证上岗; (5)容器:容器直径越小,火焰在其中越难蔓延,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则越小。当容器直径或火焰通道小到某一数值时,火焰不能蔓延,可消除爆炸危险; (6)火源能量:火源能量越高,加热面积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则爆炸极限范围越宽。 6.预防可燃气体发生爆炸的措施原则: (1)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设备、管道、容器密闭,防止可燃气体泄漏; 取代可燃气体或控制可燃气体的用量; 负压操作; 通风换气; 惰性介质保护等。 (2)控制火源: 禁止明火、禁止吸烟; 防止静电积聚、静电火花; 防止摩擦、撞击引起的火花; 防止电气设备、线路引起的电火花等。 (3)消除或减低爆炸威力: 安装可燃气体泄漏报警仪; 安装安全泄压装置; 可能发生爆炸的设备尽量布置在露天、敞开或半敞开式的建筑物内; 可能发生爆炸的厂房有足够的泄压面积等。
事故案例分析34
1 .A 2.D 3. BCD 4. BC 5.(1)《安全生产法》; (2)《消防法》; (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6.(1)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储存方式、设施; (2)仓库周边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或者国家其他有关规定; (3)有符合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4)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5)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事故案例分析35
1 .B 2. A 3. AD 4.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必须遵守本条例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第三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5.防止装车台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可采取以下措施: (1)在装车台处按要求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测器; (2)汽车槽车装车台的胶管接头应采用与汽车槽车配套的快装接头,该接头与胶管之间应设置阀门; (3)汽车槽车装车台应设置静电接地栓,装卸前槽车应进行静电接地连接; (4)对槽车的装卸油量进行严格控制,避免超载;在装卸过程中,应控制装卸车流速不大于4.5 m/s; (5)液化气罐车进人厂区必须戴阻火帽; (6)装车台附近按照规范配置消防器材; (7)严格执行禁火制度; (8)操作工人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9)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
事故案例分析36
1 .B 2.A 3.C 4.BDE 5.CDE 6.该公司可采用以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1)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方法; (2)经验分析法; (3)相互作用矩阵分析法; (4)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5)事故树分析法; (6)安全检查表法等。 7.该公司进行风险评价时,可采用以下评价方法: (1)安全检查表法; (2)预先危险分析(PHA); (3)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 (4)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 (5)危险指数方法(如美国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帝国化学公司危险度评价法等); (6)事件树分析(ETA); (7)事故树分析(FTA)。 8.针对本次事故发生的情况,应采取以下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1)该公司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针对每个岗位,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3)加强工人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使工人能够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知道本岗位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及相应的防护措施、应急措施,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 (4)危险化学品操作人员应该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 (5)加强安全监督检查的力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6)针对生产过程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及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确定应急组织机构,制定应急预案,配置应急设备、物资,并进行演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