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生产技术》安全人机工程试题 |
|
作者:本站摘编 文章来源:本站摘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26 11:34:08 |
|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即_。 A.以人类为中心—以机械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以系统为中心 B.以机械为中心一以系统为中心一以人类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 C.以机械为中心一以人类为中心一以系统为中心一人机系统环境协调 D.以人类为中心一以系统为中心一人机系统环境协调-以机械为中心 2.按照_分类,人机系统可分为开环人机系统和闭环人机系统。 A.人机系统组合方式B.有无反馈控制作用 C.人机系统自动化程度D.人机系统的规模大小 3.人体测量的数据常以百分位数来表示人体尺寸等级,最常用的是以第5%、第 _%、第95%三种百分位数来表示。 A. 50 B. 60 C. 70 D. 55 4.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对这些不利因素发生的机理和预防措施进行研究,以便创造更____和更文明的劳动方式和劳动条件。 A.高效B.快捷C.灵活D.安全、卫生 5.人眼视觉的暂停时间平均需要_s。 A. 0. 07 B. 0. 17 C. 0. 27 D. 0. 37 6.人眼看一个目标要得到视觉印象,最短的注视时间为_s。 A. 0. 07~0.3 B. 0. 12一0.35 C. 0. 17一0.4 D. 0. 22~0.45 7.当人的视野中有极强的亮度对比时,由光源直射或由光滑表面反射出的刺激或耀眼的强烈光线,称为_。 A.明适应B.暗活应C.眩光D.视错觉 8.眼睛能承受的可见光的最大亮度值约为____cd/m2。 A. 10000 B. 100000 C1000000 D10000000 9.下列关于视觉损伤与视觉疲劳的说法错误的是_。 A.300 mm以下的短波紫外线可引起紫外线眼炎 B.紫外线照射4一5小时后会使眼睛剧痛而不能睁眼 C.常受红外线照射可引起白内障 D.长期在劣质光照环境下工作,会引起眼睛局部疲劳和全身性疲劳 10.一般识别声音所需要的最短持续时间为_ms。 A. 20~50 B.30~60 C. 40一70 D. 50一80 11.一般在自由空间,距离每增加一倍,声压级将减少_dB。 A. 4 B. 5 C. 6D. 7 12.听觉的特性不包括_。 A.听觉绝对阑限B.听觉的辨别阂限 C.辨别声音的方向和距离D.听觉的掩蔽 13.听觉绝对阀限与_有关 A.频率和声强B.频率和声压C.声强和声压D.频率、声强和声压 14.下列关于反应时间的说法错误的是_。 A.反应时间是从包括感觉反应时间到开始作用时间的总和 B.反应时间是指人从机器或外界获得信息,经过大脑加工分析发出指令到运动器官开始执行动作所需的时间 C.一般条件下,反应时间约为0.1一0.5 s D.要进行复杂判断和认识的反应时间平均为1一3 s 15.为了保证安全作业,在机器设计中,应使操纵速度—人的反应速度。 A.大致等于B.低于C.高于D.远高于 16.安全人机系统主要包括人、机、_三部分。 A.环境B.设备C.厂房D.家庭 17.下列_不是与产品设计和操纵机器有关的人体特性参数。 A.静态参数B.动态参数C.生理学参数D.心理学参数 18.下列_不属于人体特性参数的生理学参数。 A.人体身高B.人体耗氧量C.心脏跳动频率D.人体表面积 19.能量代谢率(RMR)=_。 A.基础代谢率/能量代谢率B.劳动代谢率/基础代谢率 C.安静时能耗量/基础代谢量D.基础代谢量/安静时能耗量 20.能量代谢率的英文简写是_。 A. BMR B. RBR C. RMR D. RMB 21.下列关于人体生物节律的说法错误的是_。 A.人体生物三节律指的是体力盛衰周期、情绪波动周期和智力周期 B.处于高潮期的人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工作成功率高 C.处于低潮期的人心情不佳,容易疲劳、健忘,工作成绩低 D.在临界点或临界期,体力、情绪和智力比较稳定,不易发生事故 22.疲劳程度的轻重决定于_。 A.劳动强度的大小和持续劳动时间的长短B.劳动强度的大小 C.持续劳动时间的长短D.作业者的满意度 23.在车间内对机器进行合理的安全布局,可以使事故明显减少,下列_不是布局时要考虑的因素。 A.空间B.照明C.管、线布置D.通风 24.作业者在疲劳状态下继续作业,立即可能发生的直接后果是使工作效率降低、_, 并且会使作业者作业后的疲劳恢复期延长。 A.易患职业病B.事故率上升 C.企业经济效益降低D.企业经济效益增加 25.人体测量学是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进行人体测量所涉及的对象主要是 A.特定的个人B.特定的群体C.非特定的个人D.非特定的群体 26.长时间单调、乏味、紧张的作业,持续的精神压力,对工作不感兴趣、工作中心情不愉快等因素,会促使作业时______疲劳的发生或加重。 A.肌肉B.精神C.神经D.关节 27.按疲劳产生的原因,疲劳可分为肌肉疲劳和_。 A.心理性疲劳B.环境疲劳C.生理性疲劳D.精神疲劳 28.下列_不是疲劳产生的原因。 A.正常的体力和脑力劳动B.作业环境不良和单调乏味的工作 C.不良的精神因素D.肌体状况不良和长期劳逸安排不当 29.下列_不属于疲劳测定方法。 A.测定闪频值B.分析脑电图C.测定空气含氧量D.精神测验 30.利用认知时间法、闪烁光点法等常用方法测量人的闪频值,目的是测量人的_。 A.运动机能B.心理卫生C.疲劳程度D.视觉特征 31.防止过度疲劳的措施包括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休息,合理进行劳动组织,全面改善_及改善工作体位,此外,还应重视劳动者的心理因素。 A.生活条件B.作业人员营养 C.社会环境D.劳动环境和卫生条件 32.据事故统计资料表明,由人的心理因素而发生的事故约占_,或者更多。 A. 55%~60% B. 60%一65%C. 65%一70% D.70%一75% 33.下列关于气质的表现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_。 A.精力旺盛、热情直率的人往往易于性情急躁、主观任性 B.灵活机智、活泼好动、性格开朗的人往往易于情绪多变、生活散漫 C.孤僻寡言、心绪消沉、自卑退让的人往往不容易相处 D.沉着踏实、耐心谨慎的人往往易于因循守旧、动作缓慢 34.下列关于机械安全定义和特性的说法错误的是_。 A.机械安全指机器在预定条件下使用,执行其功能和在对其进行安装、调试、运行、 维修等处理时对操作者不发生损伤或危害其健康的能力。 B.在机械产品预定使用期间执行预定功能和在可预见的误用时,不会给人身带来伤害 C.机械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发生可预见的非正常情况下任何风险事故时机器是安全的 D.机械安全具有系统性、防护性、友善性、个体性 35.现代机械的安全设计必须全面、系统的对导致危险的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整体寻求降低风险的最优设计方案,这体现机械安全的_。 A.系统性B.防护性C.友善性D.整体性 36.人机系统常见事故中,卷人与挤压伤害的发生频率最高,约占机械伤害事故的______%。 A.42.7 B.47.7 C.52.7 D.57.7 37.下列____不属于人机系统事故中碰撞和撞击伤害。 A.高速旋转的工具、工件及碎片等击中人体 B.起重作业中吊物的坠落伤人 C.人体接触到运动或静止机械的尖角、棱角、锐边等发生的划伤或割伤 D.人从高层建筑上坠落伤亡 38.下列_不是诊断实施过程的步骤。 A.信号检测B.特征提取C.文档建立D.诊断决策 39.下列关于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说法错误的是_。 A.状态监测一般由现场操作人员进行 B.故障诊断一般由专门人员进行 C.实际中二者统称为故障诊断 D.把狭义的故障诊断称为故障诊断实施的第一阶段 40.下列_不是机械设备存在的先天性潜在缺陷 A.裂缝、腐蚀等缺陷B.材料选择不当 C.结构设计不当D.显示装置设置不当 41.高频振动指的是频率范围高于_kHz的振动。 A. 1 B. 5 C. 10 D. 15 42.下列关于振动信号的检测与分析的说法错误的是_。 A.传感器一般安装在诊断对象的振动敏感点 B.传感器一般安装在离核心部位最近的关键点 C.对于低频振动,一般要从2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进行检测 D.对于高频振动,通常只从一个方向上进行检测 43.人在进行作业操作时的基本可靠度与一—无关。 A.输人可靠度B.输出可靠度C.判断可靠度D.决策可靠度 44.产品随着使用时间或储存时间的推移,性能逐渐劣化,可靠性_。 A.降低B.不变C.升高D.不一定 45.故障率是指 A.多次试验中该产品发生故障的概率 B.系统或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未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C.系统或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D.工作到t时刻尚未发生事故的产品,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 46.故障率的常用单位是_h。 A.1/10000 B.1/100000 C.1/1000000 D.1/10000000 47.串联系统的可靠性总是_系统中可靠度最低单元的可靠性。 A.大于B.等于C.小于D.远大于 48.串联系统中单元数越多,则系统的可靠性_。 A.越高B.越低C.无影响D.不一定 49.安全系数= A.零件理论上计算的承载能力/实际所能承受的负荷 B.零件实际所能承受的负荷/理论上计算的承载能力 C. 1一零件实际所能承受的负荷/理论上计算的承载能力 D.零件理论上计算的承载能力/实际所能承受的负荷-1 50.下列____不是显示器的设计原则。 A.长时间观察或监听而不易疲劳 B.尽量少而集中,配置合理,避免操作失误 C.设有连锁保护装置,即使误操作某一控制器也不会引起事故 D.忽略少部分视力缺陷者(如视弱、色弱者) 51.按照_分类,人机系统可分为开环人机系统和闭环人机系统。 A.人机系统组合方式B.有无反馈控制作用 C.人机系统自动化程度D.人机系统的规模大小 52.维修性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不包括_。 A.可达性B.零组部件的标准化与互换性 C.维修人员的安全D.零组部件的价格 53.下列关于可靠性设计与维修性设计的关系中,说法错误的是_。 A.可靠性设计和维修性设计是从不同的角度来保证产品的可靠性 B.可靠性设计着重保证产品的工作性能,力求不出故障或少出故障 C.维修性设计是解决本质安全问题 D.维修性设计能自动及时发现故障,发出警报信号,并能中止故障的扩张 54.人机系统设计是在环境因素适应的条件下,重点解决系统中人的效能、安全、身心健康及的问题。 A.设备安全B.人机匹配优化C.人与环境匹配优化 D.环境优化 55.下列_不符合人机功能合理分配的原则。 A.可靠性高、精度高的由机器来做 B.研究、创造、决策由人来做 C.单调的、高阶运算的、操作复杂的由人来做 D.笨重的、快速的、持久的由机器来做 56.人机系统可靠度可以通过_的方法来提高。 A.串联B.并联C.串并结合D.不一定 57.所谓可靠性是指系统或产品在_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A.规定的条件B.规定的时间 C.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D.规定的技术水平 58.下列关于两人单纯的并联监控人机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_。 A.正常操作和误操作两种概率都增加 B.正常操作和误操作两种概率都减少 C.正常操作的概率减少,误操作概率增加 D.正常操作的概率增加,误操作概率减少 59.人机功能分配研究的意义是利用人与机器的特点,为作业中的人与机器,安排不同的任务形式、难度和任务量。人机工程学研究人机功能分配的目的是_。 A.充分发挥机器的效用 B.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力 C.改进机器以便使之适应人的作业需要D.提高人机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60.下列_不属于人机系统评价的一个方面。 A.作业效能的改善B.改善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C.加大培训投人D.提高使用者的满意度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全自动化控制的人机系统中,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_。 A.人机功能分配的合理性B.机器的本质安全性 C.机器的冗余系统题是否失灵D.人处于低负荷时应急反应变差 2.机械设计本质安全包括_等。 A.设计中排除危险部件 B.减少或避免在危险区处理工作需求 C.提供自动反馈设备并使运动的部件处于密封状态之中 D.工作区域穿着工作服 3.在劳动者、机器设备和作业环境这三者组成的系统中,从人的生理、心理、生物力学和劳动科学诸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称为 A.系统工程学B.工程心理学C.劳动经济学D.人机工程学 4.视错觉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主要类型有等。 A.形状错觉B.色彩错觉C.物体静止错觉D.物体运动错觉 5.减少反应时间的途径有_。 A.合理的选择感知类型 B.适应人的生理心理要求,按人机工程学原则设计机器 C.合理的布置机器的位置 D.通过训练来提高人的反应速度 6.与产品设计和操纵机器有关的人体特性参数分为—类。 A.静态参数B.动态参数C.生理学参数D.心理学参数 7.影响能力的因素主要有_。 A.感觉、知觉和观察力B.注意力和记忆力 C.性格和气质D.思维想象力和操作能力 8.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 A.概括B.判断C.推理D.总结 9.现代机械安全应具有_的特性。 A.系统性B.防护性C.友善性D.协调性 10.人机系统常见的事故类型有_。 A.设备故障B.卷人与挤压C.接触伤害D.碰撞与撞击 11.人机系统常见事故的原因包括_。 A.机械设备存在先天性潜在缺陷B.环境污染 C.设备磨损或恶化D.人的不安全行为 12.故障诊断是研究机械设备运行状态变化的信息,进而机械运行状态的技术方法。 A.识别B.预测C.监视D.控制 13.故障诊断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_。 A.诊断文档建立B.诊断检测C.诊断实施D.诊断决策 14.在振动监测与诊断技术中,按振动信号的统计特征可将振动分为和 A.稳态振动B.静态振动C.随机振动D.动态振动 15.振动信号一般用—传感器来测量。 A.位移B.距离C.速度D.加速度 16.常用的红外线监测探测仪有_。 A.电子探测器B.光子探测器C.热电探测器D.热敏探测器 17.产品的失效过程分为_、_和_三个阶段。 A.早期故障期B.偶发故障期C.磨损故障期D. 晚期故障期 18.确定安全系数时应考虑_因素。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环境条件的影响 C.使用中发生超负荷或误操作时的后果 D.为提高安全系数所付出的经济代价是否合算 19.从系统控制的功能方面来看,故障安全结构有______几种。 A.暂时忽略式B.运行操作式C.消极被动式D.积极主动式 20.人在人机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有_。 A.传感功能B.信息处理功能C.操纵功能D.遥控功能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10 CBADBACCBA 11--20 CDBDBADABC 21--30 DADBBBDACC 31-40 DDCDDBCCDA 41--50 CCDADCCBAD 41--50 BDCBCBCADC 二、诊 1--10 BCD ABC BD ABD ABD ABC ABD ABC ABC BCD 11--20 ACD ABC AC AC ACD BCD ABC BCD BCD ABC
|
文章录入:杨洁 责任编辑:杨洁 |
|
上一篇文章: 2007注安考试复习题-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3) 下一篇文章: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事故应急救援试题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加入收藏】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