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 |
|
作者:安监总局 文章来源:安全监管总局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5-13 9:09:17 |
|
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下发《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的通知
(国减办发〔2010〕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近年来,各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的要求,积极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在减灾工作制度建设、预案制定和演练、减灾设施和避难场所建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各地对社区综合减灾工作的认识不断加深,创新并总结出了许多开展社区综合减灾的新做法和新经验,极大地丰富了社区综合减灾工作内涵。
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开展社区综合减灾工作,顺应综合减灾工作发展要求,我们对原《“减灾示范社区”标准》(民函〔2007〕270号)进行了修订完善,制定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现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印发你们,请按照新的标准,积极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增强城乡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
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五月五日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
一、基本条件
1.社区居民对社区综合减灾状况满意率大于70%。
2.社区近3年内没有发生因灾造成的较大事故。
3.具有符合社区特点的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并经常开展演练活动。
二、基本要素
(一)综合减灾工作组织与管理机制完善。成立了社区综合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机制。负责开展以下工作:
1.全面组织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运行、评估与改进工作。
2.组织开展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编制社区灾害风险地图。
3.组织编制社区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开展防灾减灾演练。
4.组织制定符合社区条件、体现社区特色、切实可行的综合减灾目标和计划。
5.调动社区内各种资源,确保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资源的投入,共同参与社区综合减灾教育宣传活动,提升居民防灾减灾意识。
6.组织社区开展综合减灾绩效评审。
(二)开展灾害风险评估
1.采用居民参与的方式,开展社区内各种灾害风险排查工作。
2.明确社区老年人、小孩、孕妇、病患者、伤残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分布,针对风险落实了对口帮扶救助人员和措施。
3.积极鼓励居民参与编制并知晓社区灾害风险地图。
(三)制定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
1.预案明确在社区设灾害信息员,开展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日常监测工作,建立健全了监测制度,灾害风险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理的措施落实。
2.预案明确了特定手段和方法,能及时准确向社区居民发布灾害预警信息。
3.预案明确了领导小组和应急队伍责任人的联系方式,有针对社区弱势群体的对应救助措施。
4.预案中有社区综合避难图,明确了灾害风险隐患点(带),应急避难所分布、安全疏散路径、脆弱人群临时安置避险位置、消防和医疗设施及指挥中心位置等信息。 5.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演练包括组织指挥、灾害隐患排查、灾害预警及信息传递、灾害自救和互救逃生、转移安置、灾情上报等内容。能及时分析总结演练经验和问题,不断完善社区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
(四)经常开展减灾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
1.以国家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为契机,开展经常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2.利用现有公共活动场所或设施(图书馆、学校、宣传栏、橱窗、安全提示牌等),设置防灾减灾专栏、张贴有关宣传材料、设置安全提示牌等,开展日常性的居民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3.利用广播、电视、电影、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体,经常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
4.定期邀请有关专家、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对社区管理人员和居民进行防灾减灾培训,适时开展社区间减灾工作经验交流。
5.每年印制分发社区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材料。
(五)社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较为齐全
1.通过新建、加固或确认等方式,建立社区灾害应急避难场所,明确避难场所位置、可安置人数、管理人员等信息。
2.在避难场所、关键路口等,设置醒目的安全应急标志或指示牌,引导居民快速找到避难所。
3.避难场所标有明确的救助、安置、医疗等功能分区。
4.社区备有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救援工具(如铁锹、担架、灭火器等)、通讯设备(如喇叭、对讲机等)、照明工具(如手电筒、应急灯等),应急药品和生活类物资(如棉衣被、食品、饮用水等)。
5.居民家庭配有针对社区特点的减灾器材和救生工具,如逃生绳、收音机、手电筒、哨子、灭火器、常用药品等。
(六)居民减灾意识与避灾自救技能提升
1.居民清楚社区内各类灾害风险及其分布,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及行走路线。
2.居民掌握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基本方法与技能,包括在不同场合(家里、室外、学校等)、不同灾害(地震、洪水、台风、地质灾害、火灾等)发生后,懂得如何逃生自救、互帮互救等基本技能。
3.居民积极主动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防灾减灾活动。
(七)广泛开展社区减灾动员与减灾参与活动
1.社区建立了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承担社区综合减灾建设的有关工作,如宣传、教育、义务培训等,配备了必要的装备,并定期开展训练。
2.社区内相关企事业单位积极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活动,主动参与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宣传教育与演练等社区减灾活动,在做好安全生产的同时,经常对企业员工特别是外来员工进行防灾减灾教育等。
3.社区内学校在日常教育中注重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能力,能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为居民开展各类防灾减灾教育。
4.社区内的医院能积极承担有关医护工作,关注社区脆弱人群,提高社区救护能力。
5.社区内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吸收各方资源,积极参与社区综合减灾工作。
(八)管理考核制度健全
1.社区建立综合减灾绩效考核工作制度,有相关人员日常管理、防灾减灾设施维护管理等制度措施。
2.社区定期对隐患监测、应急救助预案、脆弱人群应急应对等各项工作进行检查。
3.社区定期对综合减灾工作开展考核,对不足之处有具体改进措施。
(九)档案管理规范
社区建立了包括文字、照片等档案信息在内的规范齐全、方便查阅的综合减灾档案。
(十)社区综合减灾特色鲜明
1.在社区减灾工作部署、动员过程中,具有有效调动居民和单位参与的方式方法。
2.在社区综合减灾工作中,有独到的做法或经验,如利用本土知识和工具,进行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有行之有效的做好外来人口减灾教育的方式方法等。
3.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日常综合减灾工作,如建立社区网站、社区网络等。
4.社区引入了风险分担机制,倡导居民开展社区各类灾害保险工作等。
5.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中具有地方特色。
三、《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评分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定标准 满分分值 考核分数
1.组织管理机制
(10分) 1.1社区减灾领导机构(2分) 社区综合减灾运行、评估与改进领导机构健全 2
1.2社区减灾执行机构(3分) 社区有专门的风险评估、宣传教育、灾害预警、灾害巡查、转移安置、物资保障、医疗救护、灾情上报等工作小组 3
1.3社区减灾工作制度(3分) (1)领导工作制度 1
(2)执行工作制度 2
1.4减灾资金投入(2分) (1)较为固定的综合减灾社区资金来源,有筹措、使用、监督等管理措施 1 (2)已经获取资金支持的社区综合减灾项目 1
2.灾害风险评估
(15分) 2.1灾害危险隐患清单(4分) (1)有针对地质地震、气象水文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各种自然灾害隐患的清单 1
(2)有针对公共卫生隐患的清单 1
(3)有社区内各种交通、治安、社会安全隐患的清单 1
(4)有社区内潜在的供电、供水、供气、通讯或农业生产等各类生产事故的隐患 1
2.2社区灾害脆弱人群清单(3分) (1)有社区老年人、小孩、孕妇、病患者、伤残人员等脆弱人群清单 1.5
(2)有外来人口和外出务工人员清单等 1.5
2.3社区灾害脆弱住房清单(4分) (1)有社区针对各类灾害的居民危房清单 2
(2)有社区内道路、广场、医院、学校等各种公共设施隐和公共建筑物隐患清单 2
2.4社区灾害风险地图(4分) (1)用各种符号标示出了灾害危险类型、灾害危险点或危险区的空间分布及名称等 2
(2)标示出了灾害危险强度或等级、灾害易发时间、范围等 2
3.灾害应急救助预案
(15分) 3.1社区综合避难图(3分) (1)有避难场所名称、地点、可容纳避灾人数等避灾能力信息等,有合理明晰的避难路线 2
(2)避难场明确标注了紧急救助、安置、医疗等功能分区 1
3.2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4分) (1)预案结合了社区灾害隐患、社区脆弱人群、社区救灾队伍能力、社区救灾资源等多方实际情况特点 1
(2)明确协调指挥、预报预警、灾害巡查、转移安置、物资保障、医疗救护等小组分工 1
(3)符合社区自身灾害隐患特点的应急救助启动标准,标准简单明了,便于社区居民理解 1
(4)应急预案有所有工作人员的联系信息,所有脆弱人员的信息,以及对口帮扶救助责任分工 1
3.4社区应急救助演练活动(5分) (1)演练活动密切联系预案,目标明确,指挥有序 1
(2)开展了针对各类脆弱人群或外来人员的演练 2
(3)社区居民参与程度高,社区内单位、社会组织或志愿者等多方广泛参与 2
3.5演练效果评估(3分) (1)演练活动过程有文字、照片、录音或者录像记录 1
(2)演练活动效果有社区居民满意度访谈或者调查 1
(3)针对演练发现的问题,有改进方案等 1
4.减灾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
(10分) 4.1组织减灾宣传教育(2分) (1)利用防灾减灾宣传栏、橱窗等组织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1
(2)利用喇叭、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知识竞赛等多种途径组织了宣传教育(每季度不少于1次) 1
4.2开展防灾减灾活动(2分) (1)在国家减灾日等期间开展防灾减灾活动 (2)利用公共场所或设施开展经常性的防灾减灾活动(每季度不少于1次) 1
4.3印发防灾减灾材料(2分) (1)印发国家和地方相关的防灾减灾资料 1 (2)印发符合社区特点的、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材料 1
4.4参加防灾减灾培训(3分) (1)组织社区管理人员参加了防灾减灾培训 1
(2)组织社区相关单位人员参加了防灾减灾培训 1
(3)组织社区居民参加了防灾减灾培训 1
4.5与其他社区进行减灾交流(1分) (1)组织管理人员、社区居民等经常与其他社区进行防灾减灾经验的交流 1
5.防灾减灾基础设施
(15分) 5.1建立灾害避难所(6分) (1)建立了社区灾害应急避难场所,明确避难场所位置、可安置人数、管理人员等信息 3
(2)避难场所功能分区清晰,配备应急食品、水、电、通讯、卫生间等生活基本设施 3
5.2明确应急疏散路径(3分) (1)明确了应急疏散路径,指示标牌明确 1
(2)在避难场所、关键路口配备了安全应急标志或指示牌 2
5.3设置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场地和设施(3分) (1)建立了专门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培训等活动的空间 1
(2)设置了专门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设施(安全宣传栏、橱窗等) 2
5.4配备应急救助物资(3分) (1)社区配备了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救援工具、通讯设备、照明工具、急药品和生活类物资等 2
(2)居民配备了减灾器材和救生工具,如收音机、手电、哨子、常用药品等 1
6.居民减灾意识与技能
(10分) 6.1清楚社区内各类灾害风险(2分) (1)居民清楚社区内安全隐患 1
(2)居民清楚社区内的高危险区和安全区 1
6.2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和行走路径(2分) (1)居民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 1
(2)居民知晓灾害应急疏散的行走路线 1
6.3掌握减灾自救互救基本方法(3分) (1)居民掌握不同场合(家里、室外、学校等)地震、洪水、台风、火灾等灾害来时的逃生方法 1
(2)居民掌握基本的互救方法(帮助脆弱人群、灾时受伤、被埋压、溺水等互救的方法) 1
(3)居民掌握基本的包扎方法 1
6.4参与社区防灾减灾活动(3分) (1)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宣传、培训、防灾演练活动 1
(2)居民参加社区安全隐患点的排查活动 1
(3)居民参加社区风险图的编制活动 1
7.社区减灾动员与参与
(10分) 7.1社区主要机构参与防灾减灾活动(6分) (1)相关事业单位能积极参与综合减灾社区建设的各种工作,组织展开本单位防灾减灾活动 2 (2)学校能积极开展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活动 2
(3)医院能积极承担有关医护工作 2
7.2志愿者参与防灾减灾活动(2分) (1)志愿者承担社区综合减灾建设的有关工作,如宣传教育和培训等 1
(2)志愿者承担社区灾害应急时的有关工作,如帮助脆弱人群等 1
7.3社会组织参与防灾减灾活动(2分) (1)非政府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参与社区综合防灾减灾活动 2
8.管理考核
(5分) 8.1有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2分) 社区减灾日常管理、防灾减灾设施维护管理制度健全 2
8.2进行经常性的检查(2分) (1)定期对社区的隐患监测工作、防灾减灾设施等进行检查(每季度1次) 1 (2)定期对社区应急救助预案、脆弱人群应急救助等工作进行检查 1
8.3具体改进措施(1分) 依据评审有具体改进的措施 1 9.档案 (5分) 9.1减灾工作档案(4分) 建立了规范、齐全的社区综合减灾档案 2
9.2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过程档案(1分) 综合减灾社区申报、审核、评估、颁发等过程档案 1
10.特色
(5分) 10.1明显的地方特色(3分) (1)在创建过程中有独特有效的调动居民、社区单位参与的方式、方法 1
(2)明显的针对各类脆弱人群的救助特色,有针对社区外来人口减灾特色等 1
(3)明显的民族地区特色、文化特色 1
10.2可供借鉴的独到做法或经验(2分) (1)明显的减灾工作创新,如利用本土知识或工具进行监测、预报和预警等 1
(2)有可供推广的做法或经验,如建立了社区综合减灾网站,购买了社区保险等 1
总局关于做好2010年安全生产领域“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
|
文章录入:瑞明 责任编辑:瑞明 |
|
上一篇文章: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加入收藏】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