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一、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等级统一划分为5级:
1级为可能性很小;
2级为可能性较小;
3级为可能性较大;
4级为可能性大;
5级为可能性很大;
二、引发地质灾害的降雨量资料表
3级,在预报中为注意级 (大--暴雨:38.0--74.9mm) ;
4级,在预报中为预警级 (暴雨:50.0--99.9mm,易引发地质灾害) ;
5级,在预报中为警报级 (大暴雨:100--250mm) ;
1-2级,通知国土资源部门掌握;
3-5级,由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县气象局提出有关短期预报和临灾预报,报
县政府并向社会公开发布,按县、乡镇、村、隐患点负责人、监测人逐级通知到位。
三、降雨量划分标准:(以24小时计)
1、大雨: 25.0--49.9mm
2、大--暴雨:38.0--74.9mm
3、暴雨: 50.0--99.9mm
4、大暴雨: 100--250mm
5、特大暴雨: >250mm
说明: 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分为台风、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沙尘暴、冰雹、 雪灾、道路积冰十一类。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四级,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同时以中英文标识,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还附以普遍性的防御灾害指导。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统一发布本 预报服务责任区内的预警信号。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公众传播非气象主管机构气象台站提供的预报预警信息。
什么是突发性地质灾害?
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按照各类突发地质灾害的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即小型地质灾害、中型地质灾害、大型地质灾害、特大地质灾害。政府可通过快速的应对体系处置危机,市民也可以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别了解突发时间情况。
遇到突发性地质灾害时怎么办?
崩塌、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一般为突发性的,但往往会有少许前兆,如小块石头滚落、小范围的岩溶塌陷,但其影响范围会迅速扩大,因此一旦遇到此类灾害,要迅速避开并远离该区域,同时尽快通知有关部门。
发现地质灾害后应该通知哪些部门?
发生地质灾害后,应该尽快通知所在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市民看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护标志时该怎么办?
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后,政府部门会在危险范围内树立警示牌、并划定隔离带,市民不能穿越,并有维护警示标志的义务。
遇到突发地质灾害如何报警?
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迅速通过110、119、120等特服电话以及市国土房产局、市应急指挥中心、各区政府的服务电话报告灾情。其他部门或者居委会接到报告的,应当立即向有关部门转报。事发地的区政府、街道办或者市国土房产局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者灾情扩大,并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地质灾害分级报告的规定,向上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有灾害性天气预报时,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健全灾情速报制度,保障突发性地质灾害信息报送渠道畅通。
滑坡、崩塌、泥石流三者除了相互区别外,常常还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1、滑坡与崩塌的关系 滑坡和崩塌如同孪生姐妹,甚至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伴而生,产生于相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和相同的地层岩性构造条件下,且有着相同的触发因素,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带也是崩塌的易发区。例如宝成铁路宝鸡?绵阳段,即是滑坡和崩塌多发区。崩塌可转化为滑坡:一个地方长期不断地发生崩塌,其积累的大量崩塌堆积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滑坡;有时崩塌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滑坡运动,且这种转化是比较常见。有时岩土体的重力运动形式介于崩塌式运动和滑坡式运动之间,以至人们无法区别此运动是崩塌还是滑坡。因此地质科学工作者称此为滑坡式崩塌,或崩塌型滑坡、崩塌、滑坡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诱发、互相转化:崩塌体击落在老滑坡体或松散不稳定堆积体上部,在崩塌的重力冲击下,有时可使老滑坡复活或产生新滑坡。滑坡在向下滑动过程中若地形突然变陡,滑体就会由滑动转为坠落,即滑坡转化为崩塌。有时,由于滑坡后缘产生了许多裂缝,因而滑坡发生后其高陡的后壁会不断的发生崩塌。另外,滑坡和崩塌也有着相同的次生灾害和相似的发生前兆。 2、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只不过泥石流的暴发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水源条件。再者,崩塌和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滑坡、崩塌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或者滑坡、崩塌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即泥石流是滑坡和崩塌的次生灾害。泥石流与滑坡、崩塌有着许多相同的促发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