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6月8日报道 昨天(2009年6月7日),重庆武隆鸡尾山垮塌抢险救援工作进入第三天。目前救援工作正在通过“生命钻孔”、爆破挖掘等形式,重点围绕生还希望较大的27名井下矿工展开。截至22时,现场72名失踪人员中,已确认有7人遇难。国土资源部专家根据航拍资料测算,垮塌体约为1200万立方米,大大超出了最初估算。
■救援
失踪者确定为72人
据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艾扬介绍,抢险救援分两条战线:一条是抢救在井下失踪的27名矿工;第二条战线是对井外地面的掩埋人员进行搜寻。
根据目前对遇险失踪人员最新排查结果,失踪人员总数为72人,原因是矿工中有两位在家中找到,他们当时未在矿井作业的现场。
艾扬说,对地面被埋人员的搜索,还没有发现有生命的存在。他认为,井下矿工的生还希望大于地面,地面被掩埋人员的生还希望很小。
7具遗体手足交错
7日15时45分左右,重庆消防和武警官兵发现堰塞体上游边缘的一处民房可能埋有群众。该民居内有大量木头、砖瓦散落,屋内家具被岩石压得粉碎。经过半小时开掘、清理,官兵们发现了第一具遇难者遗体。
现场还挖出大量的衣物、被褥、书籍、账本等。近距离察看时,能闻到一股很浓的异味。抢险人员还挖出屋内一个保险柜,已经移交给公安机关。
在随后数小时内,在同一地点,救援人员先后共发现五男两女7具遗体。这7人手足交错,紧紧挨在一起,救援人员是用手刨、用铁锹铲、用消防钳和电锯剪,才将钢筋、岩石等遮挡物从死难者身上去除的。现场救援人员初步判断,7人遇难的地点是一栋两层建筑,紧挨着一条道路,他们很可能是在逃生过程中被山石掩埋的。
救援官兵在现场为死难者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目前卫生防疫人员正在进行消毒防疫工作。
井下可以存活7天
据专家介绍,由于鸡尾山主要是由石灰岩构成,矿井下具备渗水条件,加之该矿井下巷道较多,事发时工人们逃生躲避的成功率较高,井下的空气和水使得工人们有可能存活5到7天。
考虑到被掩埋的矿井下27名矿工生还可能性较大,抢险指挥部决定一面在垮塌体覆盖的井口处放炮掘进,尽快找到井口;一面启动钻孔工程,向里输送空气、水和营养食品等。近百名消防、武警官兵在铺设水管、清理碎石,爆破人员正紧张勘选钻孔的位置。
7日11时左右,消防队员在堰塞体上方的爆破点进行了第二次爆破,爆破点下方约60米处就是铁矿洞口。12时许,武警重庆四支队、重庆消防和武隆民兵预备役人员开始在堰塞体上紧急开辟一条长2公里、宽1.5-2米的通行便道,以使大型救灾机械能够顺利抵达挖掘爆破点。15时20分左右,武隆鸡尾山堰塞体进行了第三次爆破,随后首批到达抢险现场的大型挖掘机开始驶入,进行机械挖掘。
为加快抢险挖掘进度,50余名救援人员也紧急在铁矿乡政府对面的开阔地上开辟直升机停机坪。政府将动用重型运输直升机,通过空中吊运,将大型挖掘机械和设备直接运到挖掘点。
■排险
39户85人需要搬迁
国土资源部专家根据航拍资料测算,垮塌体约为1200万立方米。艾扬说,在现场可看到垮塌岩层冲下300多米。垮塌岩层多巨石,少泥沙,层层堆积,堆积最深处达百余米。最大的单体巨石约2000方,一般的垮塌岩石也在100方以上。这样的滑体情况,为救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山体垮塌阻断了山体下面和平沟的一条小河,形成了一个坝高100多米的堰塞湖。经过对和平沟上下游的初步排查,现场指挥部初步确定,堰塞湖威胁的39户85人需要搬迁,涉及房屋面积2000余平方米。目前,堰塞湖的水位不高,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堰塞湖下游影响区的居民已疏散到安全地带。
艾扬说,针对堰塞湖险情,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专家紧急赶赴武隆山体垮塌灾害现场,直接参与堰塞湖排险工作。
■支援
600万资金援助武隆
民政部于6日给重庆下拨了600万元的救灾资金,专门用于武隆山体垮塌灾害的抢险救灾。
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艾扬说,这笔资金大体上用在三个方面:第一,直接援助受灾、遇难和受伤家庭亲属。第二,用于灾区救援安置,如群众疏散、房屋拆迁过程中的帐篷、被褥、食品、医药等。第三,在整个救援过程中,本身需要有一些涉及群众生活等方面的资金。
调用大型专用直升机
经批准,一架正在大兴安岭执行任务的大型专用直升机将被调往武隆灾区,支援山体垮塌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这架直升机将于8日到达灾区。目前,有关方面正在紧急修建停机坪、安装各项呼应设备等。
这架大型专用直升机曾经在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包括堰塞湖抢险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探因
垮塌具地质灾害特征
“此次山体垮塌具有典型突发性,严重地质灾害的特征非常明显。”艾扬排除了此次垮塌系人为原因造成的可能性。他解释称,首先铁矿场位于垮塌下冲堆积层外约500米处,矿井开采作业面在垮塌岩层的400米之下,开采方向也是下山开采。
针对一些媒体质疑铁矿场“身份”是否合法的问题,艾扬介绍说,武隆事故事发地铁矿系合法开办,拥有合法的资质,事发当天没有从事放炮等活动。
目前,国家级专家正在现场做深入的研判,以便得出最终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