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发生瓦斯灾害事故有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但归结起来主要有自然条件、管理和技术三方面因素,要控制瓦斯灾害事故,必须从后两方面同时人手,强化管理和监督,提高防灾技术和装备水平。近几年,国家实行关井压产、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法规、制定相应的经济制约政策、加强安全监察体系的建立等,主要是从改变管理因素方面着手,取得了好的效果,但仍有一个完善过程。在技术和装备方面,近几年也有长足的进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灾技术体系。
瓦斯作为煤矿的五大灾害之一,历届国家煤炭工业管理部门都非常重视瓦斯防治工作,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把防治瓦斯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头等大事来抓,先后制定了许多有效的规章制度和配套措施。原煤炭部1993年6月颁布的《关于国有煤矿防治重大瓦斯煤尘事故的规定》,就提出高瓦斯掘进工作面必须实行“三专、两闭锁”措施,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采掘工作面必须实行“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并提出瓦斯抽放矿井实行“多钻孔、严封闭、综合抽”的九字方针。1994年9月,以部长令的形式重申了防治国有、地方、乡镇煤矿重大瓦斯事故的“三个十条”规定。1996年6月,原煤炭部专门在山西阳泉、矿务局召开防治瓦斯现场经验交流会,全面推广了阳泉局健全通风、抽放、监控三大系统,坚持先抽后采、以风定产的经验。同时结合淮南局当年发生的“6.23”特大事故,决定在淮南建设瓦斯治理示范工程,坚持先抽后采。1997年4月原煤炭部又专门颁布了《矿井瓦斯抽放管理规范》。1998年1月原煤炭部发布的第1号文件又针对防治瓦斯灾害,提出“六个不准,,的要求。根据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在认真总结借鉴煤矿瓦斯治理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提出了“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十二字方针。
“改善煤矿安全状况综合配套和关键技术的研究”是“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该项目充分发挥了煤炭行业科研院校及示范矿区煤炭企业的整体优势,以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中国矿业大学等16个产学研单位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近5年的集中攻关试验,解决了煤矿安全生产的许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使我国矿井防灾减灾的总体综合能力在“八五”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配套,并建成了平顶山矿区瓦斯灾害综合治理示范基地和阳泉矿区瓦斯抽放与利用试验基地。据不完全统计,项目在研究试验和实施过程中,已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343亿元,间接经济效益6.124亿元。在瓦斯预测方面,我国研究了地勘钻孔瓦斯解吸与影响因素,确立了统一的较完善的煤层瓦斯含量、矿井瓦斯涌出量的预测方法,实现了从瓦斯含量测定、涌出量预测,到矿井瓦斯地质绘图的微机化、自动化和规范化,其预测准确率达80%一85%。
我国的防突技术经历了安全防护、防治技术措施和综合防治阶段。1988年制定并颁布实施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把我国综合防突技术总结为预测、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和安全防护措施的“四位一体”,经过“八五”“九五”期间的深化,我国的防突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综合防突技术。在综合防突方面,建立了由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防治突出措施、防突效果检验和安全防护组成的“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技术。由瓦斯地质统计法、综合指标法、地质指标法、物探法等构成的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技术和由指标法、声发射法、电磁辐射法、瓦斯涌出动态法等构成的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技术,由此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技术体系。研究了突出危险性实时监测技术,完善了大面积预抽瓦斯、开采保护层的区域性防突技术措施的施工工艺研究,提高了大直径卸压孔,配合金属骨架、高压水射流扩孔排放瓦斯、排放钻孔排放瓦斯等石门防突措施的技术水平;推广应用了超前钻孔(包括大直径钻孔)卸压排放瓦斯、深孔松动爆破排放瓦斯、水力冲孔、钻掘一体化技术、割掘一体化技术的工作面防突措施;研究了掘进工作面防突综合配套技术,应用地质雷达和电磁辐射技术非接触式探测工作面前方构造和突出危险;完善了震动放炮、长距离放炮等安全防护措施。并研制了BQT—E型突出煤层电磁波透视系统、KJ54监测系统、QFZ一22轻便型防突钻机、KBD5矿用本安型煤与瓦斯突出(冲击矿压)电磁辐射监测仪,QFZ一22轻便型防突钻机集强力钻孔和防治卡钻等功能于一体,解决了原来存在的防突措施与钻机不配套的难题,是实施防突技术措施的理想钻机。该钻机已在平顶山、淮南、韩城、皖北、松藻、鹤壁等十多个局矿推广应用60多台。
2.区域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随着放顶煤技术的推广应用,区域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淮南矿业集团属于煤层群开采的矿区,但大部分煤层具有突出危险性,为此试验了多重开采上保护层、远距离下保护层、顺煤层长钻孔强化预抽煤层瓦斯的区域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在新庄孜矿,先行开采上部B8槽煤,然后开采B7b、B7a煤层,实现对具有突出危险的下部B6槽(距B7a煤层约12m)和B4槽煤层(距B6槽约40m)消除突出危险的目的;潘一、潘三矿试验开采B11(厚度约1.8m)煤层实现对上部远距70m以上的C13槽煤消除突出危险性的目的;谢二矿试验顺煤层长钻孔强化预抽煤层瓦斯消除突出危险性,都取得好的效果。潘一、潘三矿正在对被保护区C13槽进行放顶煤开采试验,没有发现任何瓦斯动力迹象;谢二矿试验工作面已利用放顶煤开采工艺全部安全回采。这说明,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区域性防治突出技术措施,能够消除煤层突出危险性,实现放顶煤安全回采的目的,但利用保护层措施时,对首采层瓦斯治理、被保护层瓦斯抽放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对采取顺煤层长钻孔强化预抽瓦斯措施时,各条块区域的突出危险性预测、预抽工艺,预抽后的效果评价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3.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预测预报技术。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发生过一次突出的矿井即定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发生过突出的煤层即定为突出煤层。但对新建矿井,在矿井设计时煤层尚未开采,这时,矿井瓦斯突出危险性主要根据煤层突出危险性的预测来确定。如果矿井开采的煤层中预测为有突出危险,那么,也应该认定为有突出危险矿井。
我国煤层的突出危险性预测主要根据地质勘探资料进行分析,目前主要根据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条件、勘探钻孔芯测定的煤层结构、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等资料,参照邻近矿井或条件类似矿井反映突出危险性的资料进行统计和类比分析,预测煤层的突出危险性。主要预测指标有煤层坚固性系数,,瓦斯压力、瓦斯含量、构造特征及其分布等。f≥0.5、瓦斯压力不大于0.74MPa、瓦斯含量不大于10m/t的煤层,一般不具有突出危险性,除非在构造破坏带由于相关指标发生显著变化。需要指出的是;根据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地勘期间测定的瓦斯压力和含量普遍偏低,因此,在资料分析时要考虑测定数据可能存在的误差,有采掘工程进入煤层时应进行现场测定相关参数予以验证。
对突出危险煤层,各采掘区域的突出危险性同样可根据以上方法和指标进行预测,但测点应加密,测点密度越大,预测准确性越高,此外,还应根据已进行采掘区域突出点分布规律进行类比和统计分析预测,提高预测准确性。近几年,试验了无线电透视法结合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动力显现特征、采掘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指标的分布特点和规律进行综合分析预测,能够预测更小块段的突出危险性,预测精度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对突出危险区域的采掘工作面,试验研究了AE声发射、瓦斯涌出动态指标,对采掘工作面周围煤岩体的突出危险性进行实时跟踪预测技术。实验表明,煤岩体在承载达到极限载荷的40%~60%时会产生显著的微破坏声响,通过监测煤岩体中的微破坏声响(AE活动)能够提前预测煤岩体的力学动态;通过监测采掘空间瓦斯涌出动态变化特征,能够预测煤岩体内力学动态引起的瓦斯涌出异常;将两方面信息进行数学处理和综合分析,并结合大量实际监测数据和动力显现特征建立的判识知识库,实现采掘工作面周围煤岩体突出危险性的实时跟踪预测。南桐煤矿、平顶山十二矿、芙蓉白皎矿的试验表明,该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用电磁辐射方法预测煤岩动力现象是继声发射监测方法后的又一新的研究成果。“九五”期间由平煤(集团)公司和中国矿业大学联合研制的电磁辐射法预测突出危险性技术及便携式装备已进行了井下试验,该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便携非接触式连续24小时不间断预测预报。更多煤矿安全技术请点击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gaorui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