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客理中的运用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衡量、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风险,用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置风险,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的全面开展,对发电企业管理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得以改进,从而让发电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系统。现就风险管理对电力企业某些管理环节的作用和影响进行探讨。

1
风险管理对安全管理的促进

风险管理的应用将使安全管理更科学、更全面、更系统、更规范、更有针对性,从而使企业的安全基础更加牢固。

多年来,电力企业在总结事故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方法。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下形成了以行政正职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三级安全网。建立、健全了安措与反措计划、两票管理、个人防护用品规定、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紧急救灾预案等一系列安全保证制度。为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建立了春秋两季安全大检查、事故调查、定期安全活动、隐患整改、事故演练、监察违章作业等落实、检查、监督和评价体系。

采用现代风险管理后,将会进一步对固有的体系进行有效整合,传统管理系统中的合理成分不仅不会被丢弃,而且会在系统化的风险管理基础上得到继承和发展,使安全管理更加科学、系统。

1.1
根据危险源确定预防目标和两措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但在落实中,一直处于消灭隐患的认识层面上。对隐患的查找和事故预防措施的制定一般都以本单位或者同行业的事故经验总结为依据。

  风险管理则强调超前控制,即在工作之前就对工作环境和场所中可能产生的事故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检查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力争将可能的事故消除在产生之前。对事故的预测不是仅仅凭借经验和事故总结,而是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区域划分下,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运用现代风险评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进行风险分析,找出危险源,评价它的风险程度,制定对应级别的控制措施。这样就更加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原则,使预防目标和手段更加科学。

安措与反措计划是基于以往发生的重大事故教训而提出的预防计划,以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的内容为重点来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应对方案。

25
项反措是对电力系统已发生的重大事故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改进措施,而风险管理活动中的危险源查找很大一部分也是依据同类企业的事故教训。因此25项重大事故无一例外地将成为25项重大危险源。其中的措施也是其相对应的风险管理内容。由于对重大事故的认识是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就不能排除在这25项重大事故之外还会有更大或同样大的事故隐患存在。全面、科学、系统的危险源查找与风险评估,将会提前发现这些尚没有发现的事故隐患,并可按照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将两措计划做得更加全面彻底。同时,用风险管理技术对25项反措进行分析,可使25项反措更加贴近本单位的实际,避免以往由于机组类型不同、企业管理模式不同而产生的25项反措不能够得到具体落实的情况。

1.2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完善安全保证制度

对于两票管理、起重设施及电动工器具管理、安全帽等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规定、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紧急救灾预案等一系列安全保证制度,经过风险评估后会发现风险与防护制度不一定对应,这将给更进一步丰富安全保证制度的内容提供科学的、有针对性的依据。

经过风险评估后,也会发现有的风险仅仅靠防护不能够满足要求,如对岩棉保温靠口罩不一定起到防护作用,需要更换新型材料;对抗燃油危害的保护手段只从避免皮肤接触角度进行不一定完善。对高风险低对策的保证制度,需要根据风险评估情况采取替代、改进等处理方法,或者利用修改技术规程、修订工艺标准等措施进行风险预防。

根据风险评估对原安全保证制度一一对应进行评价,根据逐项评价结果检查保证和防护制度更加系统、有效,以真正达到预防的目的。

另外,在将安全保证制度和具体风险对照检查的过程中也将发现,抽象与笼统的缺点使制度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变差,并淡化了人们的风险意识。同时也会发现一些没有实际风险控制作用,而依据人们心理习惯、片面观点制定的安全保证制度。

1.3
安全大检查的内容和方式

  春秋两季安全大检查,在活动形式和检查内容上,都基本上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是电力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形成的一种预防事故的方法。但是在风险管理中,这种季节性检查的内容不是固定的。首先,各企业的地理位置不同,决定了它面临不同的季节性自然侵害的区别,如南方企业也许没有必要防冻,但防汛是主要问题,而沿海企业防台风则是重点。在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估过程中,不同的企业会发现在季节安全大检查中需要增加不同的检查项目,如北方电厂防风沙、防枯水,黄河流域电厂防凌汛,南方丘陵地区电厂在雨季防泥石流等。另外,不同地域的电厂其季节性风险发生的时间是不同的,如北方的汛期和南方的汛期不可能一致,所以这种以超前控制为目的的预防性检查时间也因电厂不同而不同。

  对安全管理的检查12次也不一定合理,对应高度风险的管理制度也许需要1个月检查1次,而对应于低风险的也许2年1次就够了。检查的时间间隔太短不利于整改,间隔太长不能够即时发现问题,因此检查间隔应以该管理制度的风险级别的不同而不同。可见,安全检查的内容与形式要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结果、控制措施等风险管理基础上,依据不同电厂、不同项目来确定。

1.4
安全管理责任制

管理的关键是执行,执行的前提是建立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生产的核心,是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保证。电力安全责任制以行政正职为核心,形成企业、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网,并对每一级的责任和目标都做出详细的规定,形成具体的安全职责。同时建立月安全生产责任制汇报制度,每月召开安全例会,由各单位行政正职向企业领导汇报安全生产情况,督促各级人员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使之达到可控、在控

风险管理中有对风险控制的各种措施,也有对风险进行过程控制的具体活动,当然也需要有保证这些措施有效执行的责任制落实。和安全管理责任制不同的是:

1 安全管理基本上是按照事故级别以区域、机构进行划分的责任制,而风险管理是按照风险评估后的风险等以风险项目为基础划分的项目责任制为主,区域责任制为辅;

2 在安全管理的责任制落实上,各基层单位分别按照不同的安全目标将异常、未遂控制在班组,障碍控制在部门,事故控制在企业。这是一种以发生目标事故为责任的事后管理。

  风险管理的项目责任制则根据风险值的高低进行分级管理,风险高的项目由企业一把手和安委会控制。依此类推,由部门、班组、专责员工去控制。发生危险失控后根据风险级别进行不同的处理,日常则根据风险级别以不同的周期分别用口头、书面、会议、正式报告等不同的形式向上级汇报。同样是吸烟,在泵房和制氢站会由于对应的风险级别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关注、处理;同样是暖气泄漏,在普厂房和在蓄电池室应当由不同级别的人群去过问。这种责任制的落实方式不仅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社会分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人有责。特别是使安全管理无一遗漏,使所有危险源的管理都能落到实处,确保了各项保证制度和检查、评价、监察制度的有效实施。

2
应用风险管理的前提和难点

2.1
风险管理要求做到全面、系统

风险管理贯穿于管理的各个领域,做不到全面就意味着管理有漏洞,就不能实现预防为主的目的。全面意味着全员参与,如危险源的辨识过程要有全体工作人员参与,否则将是主观的、片面的、低层次的,从而使风险管理流于形式。

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评估小组成员所代表的专业、行业、阶层要全,切忌少部分人甚至个人去评价。因为这样的评估结果不具有实用价值,而且难以形成本企业风险评估的统一标准,无法进行高低风险通盘考虑、分级处理。风险管理的手段要求全面,不同级别风险应有不同的管理手段。

所谓系统就是要求所有领域、环节的所有风险管理均应执行评估、管理,管理措施执行后再评估、责任落实、检查、改进等环节。避免为应付评审而草草开场,没有统一计划而简单的按部门划分任务,造成谁发现、谁执行、谁检查的情况,从而出现检查人与执行人不分以及工作过程没有反馈,工作结束后束之高阁的无序与混乱现象。系统还体现在风险管理和生产管理有效结合、互相作用,将各管理部分在科学分类的前提下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使电力企业的生产真正实现风险预控。

2.2
风险管理要求能够实现持续改进

在全面和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手段不断对危险进行控制、改进,在风险得到监控、降低后可以重新评估。出现隐患、未遂、事件、事故后要及时检查管理制度的漏洞,如果发生风险管理外的事件,就要及时补充风险管理系统,结合PDCA循环使管理得到持续改进。

信息技术为风险管理及时进行信息的前馈和反馈,为实现风险管理持续改进提供了一个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行业、集团、地区及设备用户内部的安全信息,并实现交流与共享,将有助于发现新的危险源,及时对风险进行补充评估,检查风险控制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可有效地促进风险管理工作。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风险分析技术的发展,使风险分析技术逐步达到定量评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管理的单向性、滞后性和封闭性,从而为风险管理进入电力生产管理提供了舞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内测2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