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心理学是研究发生事故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复杂的心理现象可以概括为心理过程和人的个性及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人的心理过程包括反映客观现实的认识过程和对待以及改造客观现实的意向过程。
认识过程主要包括人的感知觉和思想过程,感知觉是在外部的客观事物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时,在大脑中产生的事物映象。通过感知觉,人们首先获得了对客观事物的感觉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思考、分析和判断,这就是思维,感觉和思维过程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时的心理过程。
意向过程包括人们的情感、意识和注意等心理现象。这里情感指的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喜、怒、哀、乐。人们的自觉行动和克服困难时的心理活动则称为意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进行工作和生产就是注意。这些就是指人们在做任何一项工作时的精神状态或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和经常的特征。心理学把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分为能力、性格和气质这三个方面。
能力指的是足以使人成功地完成某件活动的心理特征。
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是一个最鲜明、最重要的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也可以说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气质指的是一个人在他的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中所表现的某些关于强度、灵活性、稳定性和敏感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其清楚的表现在情绪和情感的发生速度,向外表现的强度以及动作的速度和稳定性等方面。
由于各种心理过程总要发生在具体人的身上,从而带有各个人的本身特点。例如在同样外界条件下,甲善于学习,掌握操作技能快,而乙则花了很大精力迟迟不能掌握同样的技能。这就是能力的差异。甲工作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乙则粗枝大叶,马虎了事,得过且过,就是甲乙性格的不同。甲遇事沉着、稳重,乙则轻浮、冒失,这是甲与乙气质的不同。
一个职工的能力、性格、气质与安全生产密切关连。
心境对于职工安全行为也有很大影响。所谓心境,是一种持久的情感状态。如心情不舒畅,郁郁寡欢,焦急烦躁;心情愉快。舒适快活等。心境还是人处在特别高兴或特别不愉快时产生的情感所留下的余波,这种余波有时能左右职工的安全行为。
积极良好的心境可以防止不安全行为的发展,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反之,会使操作者反映变迟钝,人为失误增多,致使事故发生。
针对职工的不同性格特征和心境状态,合理调整工作岗位和安排工作任务,能促进安全生产。
用安全心理学分析,不安全的心理状态有以下种种:
1.骄傲自大,争强好胜。自己能力不强,但自信心过强,总认为自己有本领。有时也感觉力不从心,但在众人面前争强好胜,图虚荣,不计后果,敢于冒险作业。
2.情绪波动,思想不集中。受社会、家庭环境等客观条件影响,产生烦躁,神志不安,思想溜号,顾此失彼,手忙脚乱;或是高度喜悦,兴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导致不安全行为。
3.技术不熟练,遇事惊慌。操作技术不熟练,生产工艺不熟悉,面对突如其来的异常情况,正常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或出现紊乱,束手无策,惊慌失措,甚至茫然无措。
4.盲目自信,思想麻痹。特别是青年工人和一部分有经验的老工人,他们在安全规程面前“不信邪”,在领导面前“不在乎”,把群众提醒当成“耳边风”,把安监人员的监视视为“找麻烦”。盲目自信,自以为绝对安全,我行我素。
5.盲目从众,逆反心理。看别人违章作业,他也盲目照着学。对执行安全规章制度有逆反心理,公开顶牛或暗中别劲。如登高作业把安全帽系在腰间;看见领导来了赶快脱下手套,领导一走又戴手套操作旋转机床。
6.工作枯燥,厌倦心理。从事危险、单调、重复工作的人员,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厌倦心理。如某电工进行变压器避雷试验,当天已完成7台,在进行第8台时,心理疲劳,感到乏味,违章触电。
7.错觉、下意识心理。这是个别的特殊心态。一旦出现,后果极为严重。一位配电工,他亲自在高压柜区域用绳子拉了一个禁区,在禁区外工作了一会后,突然闯进禁区,把实际存在的危险区域错误地感觉为完全不存在,触电身亡。
8.心理幻觉,近似差错。有些职工感到自己“莫名其妙”违章,其实是人体心理幻觉所致。有一个小汽车司机因妻子刚生小孩,回家心切,总是希望沿路放行绿灯,到达交叉路口时竟将红灯误判为绿灯,发生撞车事故。
9.环境干扰,判断失误。在作业环境中温度、色彩、声响、照明等因素超出人们感觉功能极限时,会干扰人的思维判断,导致判断失误和操作失误。
在应用安全心理学中,应加强以下工作:
1.注意每个人的心理特征,特别是要注意做好非安全型心理特征人员的转化工作。
根据统计资料分析,在工业生产中,成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按照心理特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活泼型。表现为反应灵敏、适应性强、精力充沛。一般来讲青年人、男同志、技术熟练者属于这种类型;
②冷静型。表现为头脑清醒、善于思考、工作细致、行动准确。一般中年人、女同志属于这种类型;
③急躁型。表现为反应快、胆大,遇事求成心切,工作草率。一般情况下年轻的男同志在技术上有两手属于此种类型;
④轻浮型。表现为喜欢轻举妄动、顾此失彼、工作忙乱、不重视学习。新工人中这种类型较多;
⑤迟钝型。表现为反应迟缓、动作呆板、判断能力差。一般智能低的人属于此种类型。
在事故的统计分析中,第①、②类型人员的事故发生率较低,可以称为安全型,后三种中特别是轻浮型者,其事故发生率较高,称为非安全型。所以各级领导在培养人的全过程中,要通过教育、作风培养、体育锻炼、文化娱乐活动等做好心理状态的转化工作。对进行危险作业的人员,应尽量选配安全型的人员。
2.加强心理品质的锻炼。心理品质包括一个人的感知觉、思维、注意力、行动的协调和连贯、反射建立、反应能力等,这些素质都可以通过培养得到提高。所以各级领导应将这些内容纳入全面培养每一个劳动者的计划之中,在组织学习、技术培训以及实际工作中注意对人的心理品质的养成教育。
3.重视危险、单调、重复作业人员的心理疲劳。从管理上采取调整工作与休息时间、增加工作中的提醒次数等措施,在技术上设法改进工艺。此外,进行一定的模拟试验,统计分析不同人员心理疲劳的极限数值,寻找一些防止人为失误的具体针对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4.加强和改进安全教育,提高教育的效果。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forest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