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人机工程学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

煤炭行业是我国事故多发,伤亡率最高的产业之一。人机工程学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研究人、机、环境系统如何协调、高效、安全工作的科学。将人机工程应用到煤炭安全生产中,可以使煤矿安全生产从单元管理达到系统管理,从事故应急达到超前预防,从重视生产达到以人为本,对煤矿减少事故发生,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安全生产,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人机工程学在安全生产中的运用

  1.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

  人机工程学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交叉科学,起初是研究在工业设计中如何让人、机匹配,使用起来更加舒适、高效和安全。进入工业化时代,人们认识到,对各种高效能机器和机器系统(生产、运输、航空器等)进行操纵和控制时,整体系统的工作效率主要是由其中人的活动来决定的。人的能力和机器的潜力很好地配合,更能提高管理和控制效率。随着机械化、自动化和电子化的高度发展,人的因素在生产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人机协调问题也越来越显得重要,人机工程学在这种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了。

  (1)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人机工程学是广泛运用人体测量学、生理学、心理学、卫生学、系统科学、管理学及和工程技术等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主要研究人、机和环境(人机结合面)之间的关系,怎样使人和机器相互适应,更加协调、高效和安全工作的科学。人机工程学的特点是,在研究人、机、环境三个要素本身特性的基础上,将使用“机”的人和所设计的“机”以及人与“机”所共处的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称为“人—机—环境”系统。这个系统中,人、机、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着系统总体的性能。

  (2)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目的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目的是在设计机器和设备及工艺流程、工具以及信息传递装置与信息控制设备时,必须考虑人的各种因素,即人的生理的和心理的及人体测量参数、生物力学的需要与可能;使人操作简便、省力、快速而准确;使人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安全卫生和舒适;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人机系统协调,保障安全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

  (3)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人”的因素方面,主要包括人体生理、心理、人体测量及生物力学、人的可靠性;研究“机”的因素方面,主要包括显示器和控制器等物的设计;研究“环境”因素方面,主要包括采光、照明、噪声等对人身心产生影响的因素;研究人机系统的整体设计、显示器设、控制器的设计、环境设计、作业方法及人机系统的组织管理等。

  2.人机工程学在安全中的运用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人机工程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于安全工程中的应用,就产生了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人机工程学从安全的角度,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人、机械、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如何使机械、环境符合人的形态学、生理学、心理学方面的特性,使人、机械、环境相经协调,以求达到人的能力与作业活动要求相适应,创造舒适、高效、安全的劳动条件的学科。

  (1)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象

  按照人机工程学理论,在任何一个人类活动场所,总是包括人、机和环境。所谓的人,是指活动的人体即安全主体,人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操纵机器和控制环境,同时又接受其反作用。所谓的机,包括劳动工具、机器、劳动手段和环境条件、工艺流程等所有与人相关的物质因素。所谓的环境,是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界面)。安全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对象是人、机和人机结合面三个安全因素,其目的以保证工作效率为必要条件和以追求实现人的安全(含健康)为目标。

  (2)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任务

  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任务主要是,为工程技术设计者提供人体合理的理论参数和要求,诸如:人体作业的舒适范围(最佳状态);人体的允许范围(保证工作效率);人体的安全范围(不致伤害的最低限度和环境要求);安全防护设施如何适应人的各种使用要求。

  (3)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范围

  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范围及内容是,研究人机之间分工及其相互适应问题,使两者各自发挥优势,达到协调、高效、安全的目的;研究作业环境,创造安全条件,让操作者感到舒适和安全;研究安全防护,用安全装置将危区与人体隔开,消除可能对人的伤害;选择合适的操作者,提高人机关系的协调性,保证安全生产;研究生产过程中,操作者的疲劳原因及减轻疲劳的措施等。

  二、矿井安全中人机工程学分析

  近年来,随着煤炭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煤矿井下人、机、环境系统越来越复杂,这种复杂的系统处理不好,不但影响到煤炭生产效率,还会影响到煤矿安全。以安全生产为着眼点,利用人机工程学来分析和认识煤矿人、机、环境系统的特点与问题,可以为煤矿人、机、环境系统的优化提供基础,以保证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人员的安全(包括健康)。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分析,可将影响矿井安全生产或者造成事故的基本原因,归纳为人的因素、机的因素、环境的因素。

  1.煤矿安全中人的因素分析

  在煤矿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是主体,是操作机械完成生产任务的关键,也是安全事故的主要致因。矿工在生产现场操作机器中,不能按规定操作或操作不准确,从而使系统中的人、机和环境受到损害,造成事故发生。调查新汶矿业煤矿事故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矿工文化程度低,技术素质差,井下生产人员多为农民工,初中一下文化程度占多数,并且流动性大,工作经验欠缺,操作不熟练。二是部分矿工安全意识淡薄,不能按安全规程作业,“三违”问题较多。三是井下生产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一个班要十几个小时,容易产生疲劳和失误。四是井下高温、潮湿、通风不畅等导致人的生理、心理异常,造成的反应迟钝、操作失误。

  2.煤矿安全中机的因素分析

  在煤矿人、机、环境系统中,机械是由人来操作进行作业生产的工具,由于机械性能的问题,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机的不安全因素是指机械设备因设计不合理、缺少宜人化、安全性能差、出现故障等,从而造成事故的出现。从新汶矿业发生的事故案例来看,机的原因引发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矿井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用人多,缺乏自动安全防护功能。二是设备选型与本矿地质条件、煤层厚度不适宜,设备效能发挥失常。三是机械设备质量有问题,安全可靠性差,从而导致机电等故障。四是大功率机电液一体化采掘机械结构复杂,外形粗大、笨拙、带棱角,使人产生压迫感与操作困难。五是井下机械设备在运行中产生的噪音和震动过大,影响到操作人员的心理和工作状态。

  3.煤矿安全中环境的因素分析

  在煤矿人、机、环境系统中,井下生产作业环境是人、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结合面(或称界面),是影响煤矿人、机、环境系统安全的又一重要因素。煤矿大部分是井下作业,特殊的作业条件带来煤矿整体工作环境比较恶劣。通过新汶矿业的调查了解,引发事故的有关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井下的延伸,自然灾害增多,除了水、火、瓦斯、煤尘、冒顶外,孙村、华丰矿等还出现了冲击地压等危险源;二是河流水库、盗采沙坑等地面隐患给井下可能带来灾难,如华源公司、协庄矿发生的事故。三是薄煤层、老矿井残留煤等特殊开采,由于作业条件异常而产生事故。四是井下工作面机器的噪声、震动、温度、湿度以及照明通风等指标不达标,影响矿工身心健康导致事故。五是井下系统、巷道、采面设计布局不合理导致事故发生。

  煤矿人、机、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系统工程,这里把人、机、环境各单元或者说子系统,进行分解、单独剖析,只是出于研究和阐述的方便。

  三、应用人机工程学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的措施

  煤矿井下生产,从人机工程学理论来看,是一个“人、机、环境”系统。因此,在设计矿井人机系统时,要注意把人和机器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合理地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器的功能,保证系统在环境变动下达到要求的目标。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要使整个矿井“人、机、环境”系统达到协调、舒适、高效、安全,联系新汶矿区实际,借鉴安全先进煤矿的经验,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1.针对煤矿人的措施

  (1)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体制,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在煤矿设计、生产、装备、建设、人力资源配置、生产经营管理中,首先把安全放在第一的位置。(2)在职工中开展安全法制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安全思想教育,典型事故案例教育等,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全面推行“手指口述”,提高人员操作的准确性。(3)对职工进行“人文关怀”,提高矿工的心理素质,提高矿工的身体素质,推行协庄矿建立职工“个人健康档案”和“安全心理健康诊所”的经验。(4)改革用工制度,全面推行新汶矿业的“以招生代招工”的做法,坚持先培训后上岗,按岗位特种挑选合适人才。(5)改革矿工的工作、休息制度,改善矿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全面推行协庄矿的“四•三”工时制,将传统的“三班倒”改为“四班倒”,减少工人疲劳,保证其精力充沛。

  2.针对煤矿机采取的措施

  (1)提高煤炭生产现代化水平,在推行采掘机械化的同时,提高提升、运输、排水、通风等方面的现代化水平,实行“电脑控制”、“遥控操作”、“无人工作面”,推行华泰矿业的“大巷封闭式管理”等,尽量消除机的不安全。(2)在煤机的设计、制造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入“CAE轻量化研究”,对煤机进行结构优化,改变机器设备粗大、笨拙的外观造型,使机械的使用更加安全,操作更加宜人化。(3)研发薄煤层等特殊煤层的采掘机械,减少这些现场人的不舒适、不安全。(4)提高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用自动化、智能化替代手工操作,减少和防止人为的操作失误。(5)降低机械设备的噪音和振动,对设备的显示装置与操纵装置、人机距离与带电体距离进行相合性设计。

  3.针对煤矿环境采取的措施

  (1)在煤矿的选址、设计、建井过程中,注意地面河流、山体等地貌,地层中含水、地热、瓦斯等伴生物等,对井下开采可能带来的不安全影响。(2)在建井施工中,注意根据生产能力、机械化程度、设备的选型等,合理地布局巷道、工作面,对作业空间的设计要求反映所有机器、设备、工具和人员的操作活动功能之间联系的合理,使作业空间既经济、合理、安全,又能给人员的操作带来方便和舒适。(3)认真分析井下潜在的危险源,对可能发生的瓦斯爆炸、矿井坍塌、漏水渗水等各种潜在灾害进行预测,从技术上制定防止灾害事故发生的预案。(4)深入研究煤炭深部开采中的支护、排水、降温、防冲击地压等技术难题,积极推广孙村矿冰冷降温等深部开采的成熟技术,确保安全采煤。(5)针对矿井下的恶劣工作环境,采取安全防护装置,对井下人员和作业现场进行技术性的防护措施。

  4.针对煤矿安全管理采取的措施

  保持煤矿人、机、环境系统的协调、高效、安全,需要对其进行持续优化,其管理十分重要。按照人机工程学,管理的措施可以考虑:(1)完善安全生产法规,加强行政监督检查,杜绝煤矿事故发生。(2)煤矿要将安全贯彻到人、机、环境系统的全过程,落实安全第一的方针。(3)企业要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分工管理范围和岗位安全职责。(4)建立安全约束激励机制,把安全目标管理和效果与人员收入分配结合起来。(5)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监检机构,选拔技术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专业人员充实到安检队伍。(6)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投入,改善矿井安全环境,提高生产机械化、检测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矿井的安全性能。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forest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