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为例,阐述了化工企业消防扑救用水的产生及危害,建议化工企业须重视消防扑救用水的收集与处理,提出了预防消防扑救用水污染及收集方法,建议相关法规增加关于“消防扑救用水污染”的有关内容。
一、消防扑救用水产生及消防扑救用水特点:
1化工企业设备构造复杂,反应器繁多复杂,且经常处于高温高压工作状态。各种成分的物料在这里加工、储存、装卸、输送。一旦发生火灾,导致容器和管道破裂,物料就会泄漏出来。消防时泄漏出来的物料混入消防扑救用水,即被污染。
2消防扑救用水产生量是个不定量。由于消防扑救用水只是在消防时产生,因而其水量与消防时实际用水量和物料泄漏量的总量有关,而总量与火灾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当火灾处于初期或程度比较轻时,总量就小,产生的消防污水也就少;当火灾程度比较严重时,总量就大,产生的消防扑救用水也就多;当火灾特别严重时,企业内消防设施不能满足消防要求,需要动用企业外部消防设施,此时产生的消防扑救用水就更多。
3污水中污染物组分复杂。化工企业产品种类繁多、化工装置千差万别。不同的化工装置、不同的工艺流程、火灾发生时不同的泄漏点位置,消防扑救用水中污染物的组分都会不同。物料泄漏量不同,消防扑救用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也会有很大差异。
4反应物料、催化剂往往具有易燃易爆、强腐蚀性、强氧化性、高污染、有剧毒、不易分解等特点。
二、消防扑救用水危害:
由消防扑救用水产生及特点可预见,若不采取措施加以收集,消防扑救用水便会沿地面流淌至雨水管道,最终汇入江河湖泊,造成地下水、地表水的严重污染,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甚至引发国与国之间冲突(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我国与俄罗斯之间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消防扑救用水的收集与处理是必要的。
三、消防扑救用水收集与处理
松花江污染事件是消防扑救用水溶解有毒液体,流入排水管道,排入松花江。而化工企业污水需先经污水处理厂收集,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出。由此可见,化工企业相关负责人失职或排水系统设计存在缺陷导致污水不经收集、处理直接排放。松花江水环境污染事故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物,根据专家测算,约100吨左右的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如果当时吉林市给水排水系统及时采取措施,堵住松花江排水口,应该可以减少污染影响。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消防、城建、环境各部门之间缺少默契,对此类事件不够重视。不能因为火灾就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加工过程中含有毒物质的企业,这个问题更应重视。
(一)一般道路上的污水口是通向雨水排水管道的,很多城市的雨水排水管道是直接排入附近水体的。所以化工企业应在原来排水系统基础上增设集水池。
说明:平时将阀门井内的阀门关闭,火灾扑救时,消防水被引入集水池内。检测人员经取样分析,如确认消防水未被污染,打开阀门,将池内积水排至雨水管道系统;若分析结果显示消防水已被污染,则启动污水池内的污水泵,将受污染水送至污水处理厂。
排水系统增设集水池后优点:
1如果火灾没有化学物质参与,仅仅是设备、反应器着火,则可集合消防扑救用水,当消防水池使用实现重复利用。
2如果火灾中有化工原料泄露,则可使化工原料集中在一起,达到远离高温火场,减少火场可燃物,快速灭火目的。即使泄漏量大,也可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分担消防压力。
3即使泄漏能产生易燃易爆气体的物料,在水封井作用下也能较好阻燃阻爆,避免更大损失。
(二)消防部门与城建、环保部门协商,达成共识。消防部门注意收集火场情况将泄露物类别、数量等相关信息并尽快传达个给城建、环保部门,以便快速启动城市应急预案。化工企业工程设计应考虑消防扑救用水的收集建设而且化工企业污水处理厂应考虑消防扑救用水处理量。
(三)不仅仅是化工企业火灾,消防部门可以把范围延伸。如槽车运输过程中发生的起火、泄露。此类事故发生地点是随机的,可能在市中心、居住区也可能在公路、水源边。无论在那里,槽车装载的化工原料(氯气、氨气、强酸强碱等有机物)都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污染地表、水源、空气。消防部门出警同时通知环保部门尽快赶赴事发地点。消防部门负责抢险救援并协助环保部门收集、处理泄露物和消防扑救用水。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
四、实际操作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法律发法规未定义“消防扑救用水污染”。而消防扑救用水处理涉及消防、城建、环保等部门及化工企业利益,关系复杂。除非造成严重后果,不然各部门相互“踢球”,久而久之不了了之。消防扑救用水的收集处理有待法律规范指导。
(二)消防实际用水量可能远远大于集水池容量,实际消防用水量太大时,消防用水就会溢出集水池,流入雨水管道,污染环境。但是,如果将集水池做得很大,势必又增加投资。如何经济、合理地确定消防污水集水池的容积,还有待于消防部门出台相关依据。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进步发展,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国家对环保力气下得也不断加大。但对于各种人为事故灾害,我们不能采取“围堵”方法去解决,而应该科学的预见。比如对化工企业生产、加工、运输等过程严格把关,扼杀事故于摇篮,而不是消极应付。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老芋头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