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易艳刚 文章来源:新华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4-29 9:03:26 |
劳动者的“不体面”,反过来又对社会形成暗示效应,使得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一代,对“诚实劳动”与“美好生活”之间是否存在等式产生怀疑
关于体面劳动
尊重劳动,保护劳动,维护劳动者权益,不仅是一个有希望的国家应奉行的价值理念和制度安排,也是“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能够成为一个社会共同追求的先决条件。为此,在一年一度的劳模表彰大会上,胡锦涛在讲话中特别强调要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新华社4月27日电)
总书记的这番话,无疑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在中国,每个人从孩提时代就接受劳动光荣、劳动者伟大、劳动创造世界的教育,各级政府,也通过评选、表彰劳模等方式感召民众、引领社会风尚,但毋庸讳言的是,仍有许多普通劳动者,比如托起“中国制造”、把大小城市建设得光鲜亮丽的农民工,几乎成为“弱势”的象征。他们之所以弱势,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不能体面劳动,劳动也换不来体面的生活。他们的“不体面”,反过来又对社会形成暗示效应,使得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一代,对“诚实劳动”与“美好生活”之间是否存在等式产生怀疑。
尊重劳动,必须使劳动者通过劳动能换来美好生活,通过劳动拥有尊严,而“体面劳动”,正是尊严的底线。
体面劳动,必须是安全的。尽管中国经济多年来保持了高速发展势头,然而,与漂亮的经济数据如影随形的是巨大的社会成本。据广东商学院社会工作系谢泽宪教授对6个珠三角城市的工伤统计,仅每年发生在该地区的断指事故就达3万宗,被机器切断的手指头超过4万只;而据曾经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介绍,中国依然是世界上矿难最多的国家,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高达2.041,是美国的近50倍。
体面劳动,必须是快乐的。尽管没有确切数据表明我国劳动者的幸福指数是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会太高。许多劳动者的工资增长速度赶不上经济增长的速度,也远不及物价、房价上涨的水平。每一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进入城市,背井离乡,披星戴月,垒起城市的高楼大厦,但当房子盖好之日,往往也是他们卷铺盖离开之时。他们帮助创造了城市的繁荣,但这繁荣却不属于他们。
体面劳动,还必须获得与付出对等的报酬。在与资本的博弈中,劳动者往往处于弱势甚至丧失了议价资格。以珠三角为例,近年来,该地区企业平均发展水平超过10%,有的企业经济效益连年翻番,增速超过100%,但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不少一线工人的工资还停留在10年前的水平。不止珠三角,其他一些地方企业之间也习惯性地玩“比低”游戏,不管劳动者跳槽到哪里,得到的都是最低工资。
因此,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需要国家层面进一步出台相应的法律与制度安排,需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需要公平公正的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社会政策的落实。真正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应该严守公共服务的本分,用好公共财政,用制度保障“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当务之急,必须建立健全并坚决落实劳动保障体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调节收入分配格局,积极回应劳动者的诉求,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保障劳动者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一定不是高度倚重“人口红利”的发展方式,也必然不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发展方式。越是严格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越是摒弃不合理的用工制度,就越能倒逼企业创新,迫使企业摆脱靠压低薪酬、省减福利赚“代工费”的毒瘾式依赖,创新型经济前景才可期待。
(易艳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