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故应急演练应常态化 |
|
作者:曹麒麟 文章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4-21 9:00:15 |
|
核心内容:一位职工在参加完单位组织的事故应急演练后说,他都上了快二十年班了,可参加事故应急演练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由于没有经验,他在演练中行动明显比经常参加演练的职工要迟缓得多,在紧急避险和应急救援这两个环节上,虽然自己知道该怎么做,但是真正演练起来,就慌了手脚,闹了不少笑话,他希望单位能多组织事故应急演练,让一线职工都有机会参加。
|
|
|
一位职工在参加完单位组织的事故应急演练后说,他都上了快二十年班了,可参加事故应急演练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由于没有经验,他在演练中行动明显比经常参加演练的职工要迟缓得多,在紧急避险和应急救援这两个环节上,虽然自己知道该怎么做,但是真正演练起来,就慌了手脚,闹了不少笑话,他希望单位能多组织事故应急演练,让一线职工都有机会参加。
开展经常性的事故应急演练,是保证职工在遇到突发安全事故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实施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防止事态扩大。但在实际安全工作中,仍然存在事故应急演练次数少、覆盖面不广、搞“花架子”应付等问题,使得部分职工应急救援经验、知识缺乏,甚至造成事故扩大。因施救不当或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的事故案例屡见不鲜,譬如今年3月8日,安徽省池州地区东至县迈捷矿业公司花山锑金矿在井巷维修作业中,1名工人进入探矿下山的盲巷时窒息晕倒,当班另外4名工人在未佩戴任何防护器具的情况下盲目施救,导致5人死亡。
之所以会发生盲目施救的现象,主要是施救人员缺乏安全常识以及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和能力,如果平时抓好针对性的事故应急演练,悲剧就可以避免。教训是惨痛的,尽管谁都不愿意看到事故发生,但安全生产的风险却客观存在。进行应急救援演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避免事故、防止事故、抵抗事故的能力,提高对安全事故的警惕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职工能够依据平时应急演练的步骤开展有序的自救、互救行动,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行文至此,笔者不由想起2008年“5.12”汶川地震中,紧邻重灾区北川的安县桑枣中学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在震后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只用时1分36秒,而且无一伤亡,创造了抗震奇迹。而这一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于校长叶志平强烈的安全意识,并经常性地组织全校师生进行应急演练。安全工作的难点主要在于突发性较强,不要等到火烧到眉毛了,事故发生了才想起救火的应急救援工作。
企业要对自身作业实际、存在的危险源、点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有一个准确的辨识和预判,对潜在的重大危险、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过程、事故后果以及严重程度要充分分析、论证,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和应急知识的培训,使其了解作业场所危险源分布情况和可能造成人身伤亡的危险因素,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同时,要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经常性的、针对性的应急演练,使职工熟悉应急预案内容、程序和方法,熟知自己的职责、位置,掌握应急救援、管理的必备知识和技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力求做到遇事不乱、组织有序、措施得力、处理得当,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点。
作者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钢钒公司炼铁厂铸铁车间
(曹麒麟)
|
文章录入:会游泳的海豚 责任编辑:会游泳的海豚 |
|
|
|
上一篇文章: 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要“敢”字当头 下一篇文章: 谨防安全生产中的“蹄铁效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