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调查”栏目近日报道了辽宁宽甸县开行山区校车的实践,看后让人难以平静。宽甸县是辽宁省面积最大的县,辖区基本上都是山区,这个年财政收入只有4个亿的贫困县,却从2008年就开始校车建设,12辆校车承担着十多个乡镇5000多名学生的接送任务,3年来从没出过事故。宽甸县在保障学生安全方面的先知先觉和脚踏实地,让人看到农村校车建设的一个非常鲜活的样本。
宽甸县开办校车缘于现实所迫。由于学生数量减少,中小学撤并不得不提上日程,山区学生上学的路程越来越远,解决他们的交通困难成为地方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2007年,宽甸县有3名学生在上下学途中意外身亡,这些不幸事件让宽甸县领导下定决心开办校车。在校车问题还没有进入公共视野,县级地区缺乏校车管理经验的情况下,宽甸县的做法无异于给自己压担子、增风险。但在三年后看来,宽甸县的校车决策带有明显的前瞻性,也体现了地方政府着眼解决民生困境的责任意识。
宽甸校车实践有很多值得借鉴和思考的地方。择其要者,至少有三个方面是富有启示性的。开行校车需要大量经费,这是制约校车发展的最大瓶颈。但宽甸县作为一个贫困县,“吃饭靠自己,建设靠争取”,却硬是从不宽裕的财政荷包里挤出了几百万元,让校车运转了起来。当地政府官员的考虑是,不开办校车,学生出了交通意外事故政府也得负责。与其如此,不如把学生的交通问题管起来。至于费用问题,只要是政府真心想办的事情,“没有做不到的”。他们的解释虽然很简单,但透露出一个道理:只要地方政府不把校车看成包袱,而当作分内职责,安排财政支出并不是什么难事。很多地方之所以迟迟不愿意在校车问题上投入资金,根本症结就在于,他们没有把校车看成政府必须提供的一项服务。
购置校车也许不难,管理校车却很容易让人一头雾水,尤其是当地方政府涉足这一完全陌生的领域时,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宽甸县虽然同样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但他们立足现实、解放思想,仍然探索出了一条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校车模式。政府主办,专业公司运作,非常符合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理念。校车数量有限,学生人数多且居住零散,他们就采取轮班轮休的方式接送。对校车保养和司机管理,他们也采取了最严格的措施,校车是专门为学生度身定做的,司机必须是为人父母的,GSP全程定位监控装置更是把校车的每一道轨迹都纳入了管理视线。正是有了这样一套管用的“土办法”,宽甸的校车才得以持续运营而没有中途夭折。
宽甸校车的另一个重要经验是,始终把安全作为第一重要的事情来抓。乘坐校车的学生都接受过安全教育,司机的安全意识更是始终不曾松懈。宽甸的校车实行专车专用、从不超载,无论警察、老师还是校长想搭车,都无一例外会被拒绝。宽甸安全办密切关注各地交通事故案例,经常组织司机分析研究。甘肃省重大校车事故发生之后,安全办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司机驻地做事故讲解。由于树立了良好的安全意识,宽甸校车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运营三年而从未出现安全事故,这样的运营记录对任何交通单位来说都值得引以自豪。
撤区并校是广大农村地区面临的现实课题,回避或者减缓这一过程,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寄宿和校车服务,已经成为农村教育的一种迫切需要。宽甸县的实践告诉人们,只要真把学生的交通便利和人身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上,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瑞明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