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67%国人坦言闯过红灯 平均每天2人以上为此而亡

  《新闻1+1》2012年12月7日完成台本
  ——文明交通,拒绝“中国式”!
  (节目导视)
  解说:
  一上路就堵,一堵心就烦,一烦就生气,一气就冲动。
  行人:
  你开吧,你撞吧,我让你撞,你撞吧。
  解说:
  红灯难停,绿灯难行,“中国式”过马路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行人:
  一看见人家过了我也过。
  解说:
  交通信号你认识吗?
  记者:
  这个您知道吗?
  司机:
  这是禁止通行。
  解说:
  绿灯时间,你过的去吗?
  行人:
  这马路刚走一半,就亮红灯了,就不能走了。
  解说:
  人、车、路如何一路畅通,《新闻1+1》今日关注:文明交通,拒绝“中国式”!
  主持人 李小萌:
  欢迎来到正在直播的《新闻1+1》。
  这张图片,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可以看到一张图片展示了一张生活场景,它每天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人车混杂,险象环生,还效率低下,只要凑够一拨人可以闯红灯、过马路,被称作是“中国式”过马路。我们可以反思是规则意识的缺乏还是存在着某种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然而在这样的交通乱象面前,如果把板子紧紧打在行人这一方上显然是不够公平的。
  解说:
  在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道路上,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人们,他们身手矫健。
  字幕提示:2012年12月1日新闻
  深圳执勤警察:
  站那儿,别动了。你过来这边,你过来这边,你也过来这边,还翻回去。你过来,过来过来。我让你过来,过来过来。小伙子,过来过来。你还要翻吗?
  行人:
  不翻了。
  深圳执勤警察:
  你当着我的面还要翻吗?你是要找一个好下脚的地方吗?
  解说:
  交警的话完全被当作耳旁风了,而正在交警与这位男士的谈话过程中,就在他的身后,一位女士已经跳了过来。
  深圳执勤民警:
  来,带你看一下。看到警察你还这么翻,来来,你过来,你也过来。你过来,过来,你们两个都过来。
  解说:
  他们,他们,他们,他们无视交通规则,更是将个人安慰置之度外,这就是“中国式”过马路。
  记者:
  一个人的时候闯红灯吗?
  深圳学生:
  不闯。
  记者:
  人多的时候呢?
  深圳学生:
  人多的时候闯,就跟网络上说的那个“中国式”过马路,人多了就可以过。
  解说:
  所谓“中国式”过马路,是指大家凑过一波人就可以走了,跟红绿灯没关系,在他们的眼里只有路没有灯。根据公安部的调查显示,我国有67%的人坦言自己闯过红灯。而与这个数字相对应的另一组数据是,在今年的前10个月里,全国因闯红灯肇事导致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有4227起,造成798人死亡,平均每天有2人以上死于闯红灯造成的事故。
  深圳交警 杨华民:
  从众心理现象,只要一个人闯(红灯),后边跟着一串闯,大家一起闯,法不责众。但是我有一句话送给大家,鞭子打在谁身上疼,发生交通事故是自己的事,所以说千万不要闯红灯。学会敬畏红灯,实际上就是敬畏我们自己的生命。
  字幕提示:
  2012年6月14日江苏镇江 受伤!
  2012年10月16日福建晋江 死亡!
  广东中山 受伤!
  2012年10月8日广东中山 二人死亡!
  李小萌:
  这些违反交通安全的画面有的让我们哑然失笑,有的又让人心虚不宜。我们是在想闯红灯无非是为了快,就拿行人过马路闯红灯来说,有人做过实验,闯与不闯究竟差多少?差50米。其实紧赶几步也就赶上了,为什么愿意通过一个牺牲自己的安全为代价去抢着微不足道的50米呢?我们来看一个调查,这是一个在一万人左右当中进行一个调查的结果,为什么不文明的交通行为屡见不鲜?有63.3%的人首选的是“随大流”,然后接下来依次是“缺乏规则意识”、“不用受惩罚”,路上没有机动车经过,所以我就闯吧,然后是“有急事”,这是找托辞。“红绿灯设置不合理”,这倒是也可能接受的旅游,“司机会让行人”,所以是不用等着红灯。还有“不闯红灯被认为是‘缺心眼’”,我觉得这个选项的设置也有意思。其实这体现了什么呢?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认为守法者吃亏,他走了,我不走,这几分钟的时间我就亏了。然而实际上遵守规则并不是去仅仅保障别人的安全和方便,其实是在保护自己的利益,当然我们开头说了,紧紧把板子打在行人的身上显然是有失公平的。,这里我们就要连线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的教授陆化普陆教授。作为一个交通方面的专家,当您看到“中国式”过马路的时候,您的反应是什么?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教授 陆化普:
  主持人您好。我觉得人的行为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一个是行为意识。第二个是行为环境。第三个是行为成本。从行为意识上看,不遵守交通信号过马路,显然是交通法规意识、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而这种行为实质上首先是对自己的生命不珍惜。因为现在道路交通量特别大,比如说几乎不可能存在很侥幸的情况,你这种违法行为本身实际会付出很大代价的。但是这些人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去违法呢?
  还有一个守法环境的问题。比如说有些路口是不是精细地为行人做了考虑,行人的绿灯时间长短是不是使得行人能够安全、顺利的过马路?我本人也有经历,我感觉到有的信号灯设置的绿灯时间太短,既使是一个小伙子,身手很矫健,他也很难在一个信号灯里边过马路。这个时候马路过不去,他要往前走,就有可能出现闯红灯的情况。
  那么除了这个之外,大家可以注意到路上有很多斑马线,但有的道路斑马线的设置不够充分,走很远的路都找不到斑马线。那老百姓怎么过马路呢?他也可能闯红灯或者是在不应该走的地方过马路。有些地方为了提高车速,中央隔离带的设置过长,使得大家绕行距离太长,也可能会导致行人跨越栏杆。所有这些,我觉得我们的决策人员、规划设计人员也要从行人温馨的出行环境,连续安全的出行环境的角度给予比较好的设计和规划。
  另外,其实人的行为的第三个影响因素就是他的行为成本。如果有人违法过马路,但是他没有受到惩罚或者是轻微的惩罚,他就觉得他占了便宜,刚才谈到了。实际上我们也得对这些违法现象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
  李小萌:
  所以说人的行为在公众领域当中更多靠一个规则去约束,而不是靠自觉。刚才我们说到,其实在交通当中每天在马路上上演的无非就是行人和机动车之间路权的一个争夺,那么已经获得了绝大部分路权的机动车在参与交通当中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字幕提示:
  2012年1-10月 全国平均每天有2.6人死于闯红灯造成的事故
  2012年1-10月 全国违反道路标志标线致平均每天86人死亡
  八成以上交通事故为违法造成
  解说:
  这里是北京市门头沟区最繁华的一条主干道,蒋某驾驶宝马车在行驶中,因怀疑被同向行驶的本田车刮蹭与本田司机王某发生争执。蒋某一气之下高速驾车要超过王某的车辆时,突然向右猛打方向盘并线,致使两车相撞并冲出隔离带,撞飞了路边骑车的一对母女,并撞毁路边停放的两辆轿车。
  蒋某:
  我觉得挺后悔的,当初不应该那样。
  解说:
  只有意外发生才会警醒,这样的故事总是一个接一个的上演。而在我们看似平静的生活中危险的隐患时时刻刻都在。这辆公交车一边挡在斑马线上,一边还发出“车辆行人请注意安全”的语音。像这辆公交车一样,强占斑马线的机动车还不是少数。
  记者:
  您压了斑马线了知道吗?
  记者:
  您压了斑马线了知道吗?
  解说:
  如果车主们是无意为之,那为什么当摄像机被放置在道路的明显位置时,斑马线立即变成了一条畅通的人行道呢?明知故犯的不文明行为我们是否也已经见怪不怪了呢?
  别车,乱并线,逆行,还有这位女士,您还想去哪儿啊?有人明知故犯,也有人是知之甚少。
  记者:
  您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河北市民1:
  不知道。
  记者:
  您知道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吗?
  河北市民2:
  限速50公里每小时吧。
  记者:
  那您知道这个吗?
  河北市民2:
  这个我有点闹不清楚。
  记者:
  学驾驶本的时候都是考过的,您还有印象吗?
  河北市民2:
  没有印象了。我是十年的(驾龄)。
  记者:
  十年驾龄了。
  河北士民:
  但是这种(标志)没印象了。
  解说:
  今年的12月2日,我国正式确立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今年的主题是“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我国各地也出台各种办法加强交通管理,最近济南启动了1354处高清电子眼,它还能看清车内人员打手机、抽烟等等小动作,本周济南交警就利用这种高清电子眼,对开车打手机等不文明轿车行为开出了罚单。多地的交管部门也在近期开始排查问题信号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李小萌:
  行人或者说机动车驾驶者的行为不够文明,不够遵守规则,可能只是表象,人们在反思本质,马上就想到了规划和管理的合理性问题。我们还是拿行人过马路这个红绿灯来说,一个行人过马路的红灯多长时间是科学的、合理的?有这样的测算,中国人可以承受的最长时间的底线是90秒,这已经远远长于了英国人的45秒,德国人的60秒,然而我们也经常看到,在道路当中红绿灯的设计常常会超过100秒甚至是120秒,当行人忍无可忍的时候,那打破规则违反交规对于他来讲也是当时的一种无奈的选择。
  我们再来看一个调查,还是关于机动车和人的关系。这个调查是说在没有信号灯的过街人行横道处,当车辆遇到行人或者非机动车过街的时候,一般通常会怎么办呢?有38.8%的人选择“人让车”,28.8%人选择“车让人”,还有31%的人选择“看情况”。这里我们要请教一下陆教授,您看这样一个调查结果,其实和我们在路上机动车行驶该有的原则是相违背的,应该说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是车让人,而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这样大概是三分天下的调查结果?
  陆化普:
  您说得非常对。从交通法规的含义上来看应该是车让人,那为什么有38%的人是人让车呢?我觉得他们是无奈之举。我也注意到一些数据,比如说造成交通死亡的责任主体方面,我注意到有95.8%的责任是在机动车驾驶人,也就是说我本人也经常走斑马线,即使我前方是绿灯,走在斑马线上我也不会安心的过马路,因为实时受到机动车的威胁,所以我想38%的人他不是愿意选择“人让车”,是无奈之举,迫不得已让车。所以这里,我倒是想给驾驶员朋友一个建议,就是说刚才小萌说得非常好,你已经获得了大多数的路权,无论是时间通行权还是空间通行权,我们大约承担30%左右运营量的小汽车,你占了道路的60%到70%的空间,时间上也是以你为主进行策划的。那在这种情况下,在斑马线这个地方无论如何都应该尊重行人。那么我走路的时候遇到很多事是非常气愤的时候,明明是绿灯走在斑马线上,机动车还紧逼到你的身边,大有你不停下来就冲过来的感觉,所以这实在是,无论是从于法于情两个方面都是严重不合规则的。
  李小萌:
  但是有的驾驶员也会说,现在因为人流太庞大了,如果我停下来让了一个,可能我十分钟、二十分钟都未必过的去,您说这是一个理由吗?
  陆化普:
  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理由。首先我们要依法走路,法律规定在行人和机动车同时具有通行权的时候,机动车没有任何选择,必须让行行人。
  李小萌:
  我们再来看一个我们记者在美国的经历,她考驾照,她在国内已经是有一段时间驾驶经验的合法的司机了,可是却碰到了一些困难。困难来源于什么,一起来看看。
  本台记者 吴汉婴:
  在美国考取驾照的程序其实很简单,但是许多从国内来到这里的老司机却经常栽跟头,为什么呢?就是很多人常常忽视前方这样一个的路标——STOP,停止路标。我现在就靠近在这个“STOP”了,在这里光减速还是不行的,我要完全地停止下来,然后往左边看一下,再往右边看一下,观察一下有没有来往的行人,如果有行人路过,我们看到前方就有两三个行人路过,我一定要等他们全都过去之后才可以继续行驶。现在我就可以继续行驶了。
  李小萌:
  这是记者讲了一个非常细节的考驾照时候的体验,一个很细节的行为在交警考的时候都要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考量。那么陆教授您怎么看这样一种是规则的差异吗,仅仅可以这样理解吗?
  陆化普:
  我觉得他们的做法非常好。因为人的行为必须通过一个训练,首先他要有法规意识。其次他应该养成这样的习惯。那么我们的教育,从环节上看受到这样的案例启发,就应该从小开始,从所有的环节开始,比如说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乃至于大学、工作这些环节。
  我在国外生活八年,我也很有体会。国外的小孩无论是遵守交通法规还是环保意识都很强,他们能够影响大人的行为,因为他们在幼儿园,在小学,在初中就受到了很系统的、比较有成效的教育。所以从这一点上看,我觉得我们的教育首先要全生命周期、全环节、卓有成效来进行这样的教育,以使得我们全体交通出行者有这样的行为习惯。
  李小萌:
  陆教授已经讲到了一个教育的问题,这使我想到一个例子可能和交通关系不大。在一个展览馆的展厅的中央,一个从农村来的爷爷抱着他的小孙子在当众方便,有人提醒他不能在这儿这样做的时候,他表现的是一种惊恐和羞涩。他说,“噢,是吗?”就是说他根本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那么说到交通上,如果在年幼的时候没有受到这样的教育,成人之后再去规范他的行为显然要困难得多。我们再继续往下看。
  解说:
  导致“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固然有行人对交通规则的群体性漠视,但另一方面行人也有他们的苦衷。当遵守交通遭遇不合理的交通设施,马路闯还是不闯?还真是个问题。在北京中关村记者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体验了一次过马路,在两分半的等候之后红灯变成了绿灯,记者快速通过马路,但刚走到一半指示灯又变回了红灯,同样是两分多钟之后,绿灯才再次亮起,最终记者通过这条马路共花费了将近六分钟的时间。而由于等候时间较长,绝大部分行人都选择了闯红灯抢过这个路口。
  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长沙市劳动路上的一个红绿灯路口。绿灯亮起,一位老人赶紧往对面走,没走几步几辆飞驰的车辆就不得不让老人停下脚步,车辆过后老人又赶紧跟随大家往对面赶,可刚过了马路中间的安全道,人行道的绿灯就变成了红灯,老人只能硬着头皮小跑过人行道。
  长沙市民:
  就是希望(绿灯)时间长一点,每次都是这样的,要过两段(路),要走得快,要不然来不及。
  解说:
  除了要与红灯比快,记者还发现每次人行道红灯变绿灯时,车行道的绿灯却没有变成红灯,这样车辆就得以继续通行。在这种情况下,行人不仅要加快步伐,还要顾及往来车辆,而这无疑意味着危险。
  记者体验和观察发现,行人过马路感觉时间不够,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信号灯设置不合理,绿灯时间太短。二是部分信号灯切换不及时,造成人车混行。当然部分行人过马路速度过慢确实存在,但面对老年人和腿脚不便者,我们的信号灯设置不应该更人性化一点吗?一个多月前,记者在贵阳人车交汇的十字路口进行了一个小时的观察,发现专门给行人设计的地下通道很多人不愿意走,宁可冒险横穿马路,这一行为固然不文明,但很多地下通道的设置也的确不够便利。
  贵州市民:
  我从哪个地方一走,走过来,它应该是全方位的地下通道,就好走,往那一走,要绕过去,爬那个坎坎,倒过去然后下来。整体上反正有点不方便。
  解说:
  在我们指责行人不文明的同时,我们的城市交通规划是否应该首先做到位呢?
  李小萌:
  我们已经讲到了管理和规划上的一些缺陷使人们不得已而为之一些不文明的行为。那么陆教授,想请教您,现在很多城市规模已经基本上固定下来了,路也建好了,还有调整的空间吗?
  陆化普:
  信号灯的设计是这样的,首先信号周期的决定,信号周期太短,一个信号周期里边不是所有的车都能过去。信号周期过长,停在路口的机动车延误就会很长,所以它有一个最佳周期长,这个是根据交通量决定的。然后关于刚才我看到小片里,行人信号灯的结束时间,通常确实应该行人,斑马线上的信号灯要早一点结束,是为了清空之后保证行人的安全。当然刚才说到的这几个现象,我在实践中也有体会,的确很多地方,由于我们当前工程技术人员数量不够或者是工程技术人员经验不足,或者是理念没有很全面,导致斑马线上的信号灯时间过短,这是一个缺陷。这方面应该全面进行排查,要给行人提供最基本的、最短的过马路的时间。
  李小萌:
  好的,谢谢陆教授,时间的关系。
  如果说现阶段我们规则意识还不够那么强的话,那就更希望规则设计的合情合理,才使得人们遵守规则是方便的,而不遵守规则恰恰不方便。在呼吁公民提升自己行为的文明程度的同时,更需要管理者这种人性化的预见性和科学化的考量。
  好,感谢收看今天的《新闻1+1》,再会!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gaorui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