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公众聚集场所应急自救能力解决方案

自救培训是帮助人们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减少不必要伤害,将各种损失降到最低。各种突发事件大到地震、恐怖袭击、水灾、火灾和各种灾害性问题,小到家庭中的各种意外事故处理、车祸、野外生存训练、各种化学品的防护、电击、中毒、溺水、各种突发疾病的急救等等。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公众自救现状,利用海顿自救培训方案加以解决,有效提升公众自救能力和安全意识。

  公众聚集场所主要是指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公共娱乐场所及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众聚集场所发展速度很快,数量急剧增多,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许多公众聚集场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火灾等事故时有发生。而且自然灾害对公众场所自救带来的影响也较大。因此,加强公众自救知识培训,预防事故的发生及发生灾害后减少人员伤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公众聚集场所事故由于其在安全事故控制方面的特殊性,因而具有以下特点:

  (一)人群流动密度大。一般单个超市平均每天进场4000一11000人次,瞬时在市人员高达1100人,每平方米营业面积达0.3人。体育场、影剧院、网吧、迪厅、舞厅、车站、学校等公众聚集场所人员也是高度密集。组织大型活动时,人员高达每平方米2人。

  (二)场面控制难度大。由于公众聚集场所的业主或大型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予者不属同一单位,相互之间的沟通缺乏联系;公众聚集场所场面大,信息传递困难;事先无法对潜在的危险性进行统一协调;因此不能按组织者的要求立即进行统一行动。同时由于人流密集,发生事故或出现意外情况时人员的行动难以规范,组织者控制难度较大。

  (三)事故后果特别严重。公众聚集场所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或意外情况,由于以上原因,所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远远大于其它安全事故,其社会影响也十分恶劣。因此应重点加强防范。

  一、公共聚集场所自救培训现状

  1、公共聚集场所如地铁、商场、影院等都建立有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不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并能起到在发生事故状态下应急指挥、应急疏散、应急抢险等方面的作用。

  2、公安消防部门指派专职消防培训员定期对社区、街道、企业、学校开展消防自救常识的讲解和消防器材的使用。

  3、部分公司利用互联网建立应急自救的专业网站,宣传自救知识。

  4、有专门的自救培训书籍和光盘类产品对自救知识进行销售宣传。

  5、地铁站利用传媒移动电视制作简单的自救知识宣传片进行宣传、电视台等也会利用公益广告等形式传播自救知识。

  二、公共聚集场所自救培训存在的问题

  1、公共聚集场所存在的人群分散,流动性大,无法得到统一的自救培训知识。也无法开展有效的应急演练,造成在事故下无所适从。

  2、自救培训普及率不高,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弱势人群比例大,无法得到自救知识,必须通过救援才能保证逃生。

  3、公共聚集场所部分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如高层、电影院、歌舞厅、商场等消防应急通道被商品或杂物堵塞,甚至将消防应急门长期上锁;灭火器过期无法使用;电源线路裸漏、老化;有的地方甚至未设置应急通道和应急照明,应急指示标志安装不合理等问题。公众严重缺少对身边安全隐患发现的常识。

  4、培训形式相当匮乏,集中培训达不到全面普及的目的。而电视媒体简单的公益广告时间短,播放时间不足,无法深入学习。

  5、光盘类书籍类自救培训产品价格高,内容参差不齐,得不到有效的推广,同时缺乏整体和分人群的培训内容。

  三、海顿自救培训解决方案

  根据对人的认知测试研究,人们从单一的文字或听觉等文本和听力获得的信息不超过25%,而通过听、看这样听觉加视觉获得的信息则可以超过80%以上。对此,海顿公司利用多媒体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推广直观、通俗易懂的安全管理培训模式,全面推动社会安全素质的提高。因此,根据公众自救现状,现提出解决方案。

  1、培训分事故与灾害种类制作自救课程,满足不同灾害情况下的使用。如火灾自救、地震自救、拥挤踩踏自救等分种类讲解,在不同灾害情况下学习不同的逃生方法。课程可以利用图文讲解、动画演示等方法,直观表现灾害状态,通俗易懂。

  2、分场所不同制作不同的自救课程。如针对地下商场、电影院、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不同场所制作不同课程。因为各种场所的结构和逃生路线、应急通道各不相同,可以很好的掌握不同场所的逃生方法。课程可利用场景模拟模式等方法形象展示现场事故情况。

  3、提高公众消防基本技能和基本安全知识的能力。灭火器材的辨识和使用方法、应急通道的合理性分析、应急逃生器材的选用、逃生手段方法等知识课程,利用图文介绍的方法进行讲解,本课程可提高公众安全素质。

  4、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等制作不同培训类型的课件,让各类人群可以轻松学习和理解自救知识。按年龄制作适合的课程,比如低年龄人群采用动漫、卡通人物、小游戏、小故事等形式的课件,寓教于乐。儿童在家长的带领下一同观看,不仅欣赏到了有意思的动画节目而且学习了自救知识。

  5、高层、影院、娱乐场所设置触摸式设备,安装自救模拟平台,民众在自由时间可借助平台进行自救模拟。

  6、建立自救知识宣传网站,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传播形式相结合,使网站内容简化易懂,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充分调动网民的积极性,使网民与网站有必要的互动。自救知识宣传网站开设专线或在线及时为网民答疑解惑,提高广大群众学习的主动性。

  7、制作自救知识箱,里面放置自救知识光盘,宣传手册,需要准备的应急自救用品如手电、急救药品、干粮、绳索等。便于在应急状态下紧急使用,防患于未然。

  四、方案实行方法

  1、宣传进社区,全国社区比例较大,通过社区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目前我国正在推行安全社区,现有204个安全社区,随安全社区一体化推广,提供配套公众自救知识系列配套产品,由街道统一组织,定期开展培训,以及公众自救逃生演习。

  2、宣传进校园,学校学习制作光盘类培训课件,能够设立一门课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开展有效的应急演练。

  3、宣传进媒体,通过电视台、地铁电视等进行宣传。对长期在家的居民可以时时学习自救知识。各场所移动电视播放丰富生动的自救知识动漫产品及宣传片,强化公众自救意识,传授自救技能,并借助电视台播放公众自救宣传品,通过反复、无处不在的方式来灌输自救知识,并在公众场合发放自救知识宣传册。

  4、宣传进场所,电影院、娱乐场所在人员进入前先要学习自救知识,发放应急宣传手册,告知观众逃生路线,使公众处处得到学习。同时在电影、演出等开始前播放应急自救常识。

  根据公众自救培训,海顿公司提出:“广宣传、分层次、多渠道、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的培训思想,利用海顿公司多年安全管理经验的优势,制作多种形式的培训课程,满足社会各类人群的需要,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在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必将提高我国应急自救素质和水平,有效减少公众聚集场所人员伤亡事件的发生。

  刘伟

  参考文献:

  《公众聚集场所火灾特点及疏散逃生自救方法》

  出版社:《中国公共安全》杂志社 作者:杜振煌

  出版日期:2007年5月

  《公众聚集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

  出版社:《安全与健康》杂志社 作者 唐 丰

  出版日期:2008年1月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wangyu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