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关于安全生产的论述,把握报告与安全生产的结合点。“安全发展”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建立。我们总结了6个核心内容,包括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安全生产的方针、主体责任、依法治安、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社会监督。十七大报告对安全生产直接讲的就是三句话:“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安全事故。”但是我们不能局限这三句话,十七大报告与安全生产的结合点,归结起来:
——安全生产与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必须以安全作为保障和前提;核心是以人为本,安全生产要以人的生命为本,安全生产要依靠人民群众;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安全生产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搞好安全生产必须联合执法,必须依靠全党全社会。所以安全生产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紧密相连。
——安全生产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20年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时候,基本实现工业化,安全生产状况要实现根本性好转,走出事故“易发期”,4项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小康目标的应有之意。
——安全生产与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七大再次强调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其内涵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安全生产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基,新型工业化首先要建立在稳定可靠的安全保障能力和先进的安全生产水平上。
——安全生产与改善民生。民生问题安全第一,安全问题生命至上。安全生产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之一。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就是要把安全生产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
(二)牢记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识把握安全生产的规律特点。首先是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我们曾经研究了十几个工业化国家上百年的安全生产发展历史,在这个基础上又研究了我国的情况。工业化进程中的安全生产普遍呈“倒抛物线”,大致上可以分为4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工业化初期,事故不断上升,我国从建国到2002年一直是上升的。第二阶段,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安全生产状况开始趋于稳定。我国2002年事故到了高峰,2003年出现下降拐点。与上一年度相比,2003-2007年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7%、0.2%、7.1%、11.2%和10.1%。第三阶段,工业化有了相当水平,事故开始大幅度下降。第四阶段,工业化后期,事故保持在一个低的水准上,就像现在一些发达国家一样。发达国家普遍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现在这个理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我们现在正从“倒抛物线”的顶点往下走,只要持续努力、扎实工作,就可以顺着这个曲线继续往下走,使事故逐年下降,逐步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对此我们充满了信心。但是也要从国情出发,看到地区、行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中国这么大,一条曲线未必能说明全部问题。东部和西部不一样,行业和行业也不一样。要研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现在处于哪个阶段,这样才能更符合实际,更有利于指导实践。
(三)研究把握“五化”对安全生产的新挑战。
一是工业化。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生产集中度提高,发生群死群伤重特大事故的几率也大了,所以遏制重特大事故是首要任务。
二是信息化。信息化带来自动化,我们到安徽顾桥煤矿,井下综采没有人,这是很了不起的。对我们的挑战是,一旦发生问题就是大问题,必须提高应对能力,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信息化另一个要求是提高安全生产工作的透明度,接受人民的监督,接受社会的监督,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监督权。
三是城镇化。人口密度增加,社区安全管理日显重要。两亿农民工转移,还有一亿多农民工等待转移,农民工逐渐成为高危行业的主力军,安全技能培训任务很重。新农村建设也在安全监管方面带来一些新课题。
四是市场化。市场化要求运用法律、经济、科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才能更好地履行安全监管监察职能。
五是国际化。给我们带来了先进技术、先进管理,但是要防止低端产业大量向中国大陆转移,消耗我们的能源,给我们带来污染,甚至付出鲜血和生命。上世纪80年代印度“帕博尔”事件,造成3000人死亡,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事故灾难。我们要吸取教训,防止重蹈覆辙。
(四)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之一是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对于安全生产,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力争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在“十一五”规划中又进一步提出安全发展的指导方针,并作出一系列有关安全生产的部署,对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使安全生产局面根本好转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指导作用。
安全发展方针的提出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了在新的时期对安全要求的深刻认识,因而是科学发展观所包含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必然要求在安全生产中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方针,使之统领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贯穿于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体现于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必须肯定,坚持安全发展是安全生产领域中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正确途径。
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安全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以人为本”首要的是关爱生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社会的共同责任、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坚持安全发展,在生产中获得安全保障,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也是保持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必然要求。应当从这样的高度看待安全发展,从思想深处而不是表面上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我国的经济社会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表现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安全基础薄弱、投入不足、保障体系不健全、机制不适应等问题日益突出,并且在发展进程加快时更加显得不协调、不平衡,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许多令人痛心的损失。只有保安全,才能得发展。坚持安全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把保障安全与促进发展对立起来的观念,无论是外露的还是潜藏的,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安全发展有深刻的内涵、广泛的意义,对安全生产而言,是根本性的指导方针,各项工作的最终衡量尺度,各项制度的核心内容。无论从历史的经验或安全事故频发的难忘教训,当前的现实或面临要解决的诸多安全问题,今后的目标或必然要承担的种种责任,都无一例外地要求安全发展重在贯彻落实,加强安全生产落在实处,抓在实处,知实情,出实招,求实效。
坚持安全发展,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要从现实问题着手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中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重要部署,面对主要矛盾,着力破解难题。真正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有利于保证发展,有利于保证社会和谐。
安全发展对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的体制机制提出了要求,它要求我们必须着力强化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立强有力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加快完善严格的执法机制,尽快根除严重危害安全生产的责任不实、管理松弛、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等弊病,解决有碍安全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清由于经济发展和体制转型而出现的经济规模扩大、新危险源的增多、科技支撑能力的不足、经济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从业人员的新变化、利益关系的复杂化等影响安全生产的现实,从而有力地从整体上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坚持安全发展,加强安全生产,从其实质上应当是确立一种能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法治秩序。要真正体现这种保障作用,关键是在建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的同时,要以坚定的信念、强有力的行动保证其有效实施,使所需建立的秩序是行之有力的,决不是吓唬人的空洞言词。比如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必须依法关闭,就是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在建立和维护安全生产法治秩序上,腐败现象、非法牟利、失职渎职、背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种种行为,都会起破坏、干扰作用,必须有针对性地以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处置,对违法者予以惩罚。
坚持安全发展、保证安全生产必须依法作出必要的安全投入。这是一个保证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得以实施的物质条件,也是一个立足于科学发展来认识和对待安全生产实际需要的大问题。以往的安全投入不足,当前的安全基础薄弱引致的大量问题都足以说明安全投入的必要。企图减少安全投入或者将安全成本转为企业不正当利润的做法都是违背安全发展宗旨、直接损害了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必要的安全投入不仅包括安全生产设施的投入,而且还应包括安全监管、安全执法、安全培训和提供安全公共服务所需的投入,总之安全生产保障的实际需要应当依法得到保证,才能使安全发展在这个方面得以落实。
分享按钮责任编辑 :蓝泽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2013 ©易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818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