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颜色

风险管理知识

危险源:
  是指一个系统中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和部位, 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风险:
  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
  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危害: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需注意的是造成事件的根源或状态,不是事本身。
  如:不能将火灾或爆炸当成危害,而应把导致火灾或爆炸的因素找出来。

  危害识别:
  也称之为危害辨识,是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造成一个事件的危害可能很多,应一一识别出来。
  还应将事件产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识别出来。
  分析的时机:常规活动每年一次
  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

  识别的范围:
  所有生产现场的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危害因素。

  识别危害的主要措施:
  通过工程控制、行政管理、个人防护等。

  危害识别目的:
  通过事前分析、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现管理关口前移,实现左侧管理,实现事前预防,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遏制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危害识别的依据: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附录A-A6,A-A7。

  危害因素识别的项目:
  1、属于物的不安全状态有:
  A、装置、设备、工具、厂房等。a)设计不良:设计强度不够,稳定性不好,密封不良,外型缺陷,外露运动作,缺乏必要的连接装置,构成的材料不合适;b)防护不良:无安全防护装置或不完善,无接地、绝缘或接地绝缘不充分,缺个人防护用具或个人防护用具不良;c)维护不良:设备废旧、疲劳、过期而不更新,出了故障未处理,平时维护不善。
  B、物料。a)物理性:高温物(因液气)、低温物、粉尘与气溶胶、运动物;b)化学性:易燃易爆物质、自燃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危害物质;c)生物性:致病微生物、传染性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危害因素。
  C、有害噪声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等各种噪声。
  D、振动等。
  2、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
  A、不按规定方法操作,不按规定使用,使用有毛病的,选用有误,离开运转的机械,机械超速,送料或加料过快,机动车超速,违章驾驶。
  B、不采取安全措施。不防意外风险,不防装置突然开动,无信号开车,无信号移动物体。
  C、对运转设备清洗、加油修理调节,对运转装置、带电设备、加压容器、加热物、对装有危险物容器违规操作。
  D、使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拆掉安全装置,使之不起作用,安全装置调整错误。
  E、制造风险状态。如货物过载。
  F、险用保护用具的缺陷。不用护具,不穿安全鞋,使用护具方法错误。
  G、不安全装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放置。
  H、接近危险场所。
  I、某此不安全行为。如用手代替工具。
  J、误动作等。
  属于作业环境缺陷的有:
  A、作业场所:无安全通道,间隔不足,配置缺陷,信号缺陷,标志缺陷。
  B、环境因素:采光,通风,温度,压力,温度,给排水等。于管理缺陷的有:
  A、对物理性能控制的缺陷,设计检测不符合处置方面的缺陷。
  B、对人失误控制的缺陷:教育、培训、检测。
  C、工艺过程作业过程程序的缺陷。
  D、作业组织的缺陷:人事安排不合理,负荷超限,禁忌作业,色盲。
  E、来自相关方的风险管理的缺陷:合同采购无安全要求。
  F、违反工效学原理:如所用机器不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危害识别的范围: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停车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的步骤:
  识别作业活动过程中的危害通常要规划作业活动,作业活动的划分可以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地理区域、装置、作业任务、生产阶段、服务阶段或部门划分,或者将上述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划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储罐内部清洗作业,带压堵漏,物料手动,机泵(械)的组装操作、维护、改装、修理,药剂配制,取样分析,承包商现场作业,弯头推制,吊装等皆属作业活动。
  风险评价的方法:见省化工培训74件。
  常用工作危害分析和安全检查表两种方法。

  工作危害操作要点:
  1、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
  2、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
  3、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
  4、然后通过风险评价。
  5、判定风险等级。
  6、制定控制措施。

  工作步骤应注意事项:
  1、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注意划分的工作步骤不能过粗。但过细也不胜繁琐,能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是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如电器使用说明书。
  2、作业步骤简单地用几个字描述清楚即可,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
  3、对于每一步骤都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危害导致的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其严重性也应识别。然后识现有安全控制措施,进行风险评估。

  识别各步骤潜在危害时,可按如下流程:
  1、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存在危害物体之间?
  2、工具、机器或装备是否存在危害因素?
  3、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
  4、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滑倒、绊倒或摔落?
  5、从业是员是否可能因推、举、拉用力过度而扭伤?
  6、从业员是否可能暴露于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
  7、是否存在过度的噪音或震动?
  8、是否存在物体坠落的危害因素?
  9、是否存在照明问题?
  10、天气状况是否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
  11、存在产生有害辐射的可能吗?
  12、是否可能接触灼热物质、有毒物质或蚀腐性物质?
  13、空气中是否存在粉尘、烟、雾、蒸汽?

  工作危害分析目的:
  是防止从事此项作业的人员受伤害,当然也不能使他人受到伤害。不能使设备和其他系统受到影响或受到伤害。分析时不能仅分析作业人员工作不规范的危害,还要分析作业环境存在的潜在危害,即客观存在的危害更为重要。要作不规范产生的危害和工作本身面临的危害都应识别出来,达到四不伤害。

  安全检查表分析工作程序:
  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拟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

  安全检查表应用对象:
  是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工艺流程等,检查项目是静态的物,而非活动,所列检查项目不应有人的活动,即不应有动作。

  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主要有:
  1、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2、国内外事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
  3、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4、分析人个人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
  5、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编制的注意事项:
  1、用安全检查表分析危害时,即要分析设备设施表面看得见的危害,又要分析设备设施内部隐蔽的内部构件和工艺的危害。
  2、用安全检查表对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时,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大而言之,可以选识别厂址,考虑地形、地貌、地质、周围环境、气象条件等,再识别具体的建筑特、构筑物和工艺流程等。小而言之,对于一个具体的设备设施而言,可以按系统一个一个地检查,或按部位顺序检查,从上到下、从左往右或从前往后都可以。
  3、项目列出之后,还应列出与之相对应的标准。
  4、列出标准之后,还应列了不达标准可能导致的后果。
  5、应列出现有控制措施。控制措施不仅要列报警、消防、检查检验等耳熟能详的控制措施,还应列出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如联锁、安全阀、液位指示、压力指示等。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责任编辑 :蓝泽 (易 安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不 能 转 载 ! )

分享按钮